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後書第二章

 

哥林多後書1:12-2:11

保羅現在論到他的事工這個主題,因為哥林多教會裏有一些人的態度威脅到他作工的權柄。他首先作一番個人的辯白(1:12-2:11),然後以一段美妙的經文論到他的事工(2:12-5:21);最後他以一項呼籲作結束(6;7章)。這一講裏我們將探討他個人的辯白。

個人的辯白(1:12-2:11

這裏我們看到:

1.原則的辯護(1:12-22);

2.對他那導致難處的行動之解釋(1:23-2:4);

3.以及一段插入的話,是關於教會過去的行止(2:5-11)。

首先我們來比較兩處經文。哥林多前書16:5,保羅寫道,「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裏去。」如今他並末實踐他在第一封信中所說的這事,於是有人批評他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這種控訴嚴重嗎?必須視情況而定。顯然保羅認為這是很嚴重的,因為這種指控似乎暗示他不能維持他所宣告的權柄,因而使人對他的事工存疑。當然哥林多有些人正是如此。他們甚至說,他不是使徒。他們說他無權自稱使徒,他們所持的理由是他反復無定。

原則的辯護(1:12-22

如今保羅出面為自已辯護。他主要是為了維護原則。請留意他如此花費心血辯解。他要指明,表面上他似乎反復不定,但在最高的層次上他是始終如一的。他首先聲明他有自己的良心為見證。這一段經文相當引人注目:

「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者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

保羅溫和地提出辯解,他聲明自己是本著清潔的良心,以聖潔和誠實行事。這是一個人所能作的最崇高的聲明。

他繼續下去,要求他們正視他的反復不定。他問了他們一個問題,然後提供他們一個永恆的原則作答案。

「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那在基督裏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

請注意三件事,信實的神,堅固的主,內住的聖靈。保羅宣告神的旨意已藉著基督的主權,聖靈的解釋,向他顯明。這三樣是他行動的準則。他沒有去哥林多,反而往另一方向去,也是因著這緣故。他聲稱聖靈的指引,主的主權,和神的信實,是他行動的指標。在耶穌都是是的,都是阿們的。也就是說,他是那說「是」的一位,這位永遠不改變的主用「阿們」來批准各樣事情。他們說他反復無常。他說,不,這一切裏面是有含義的。我沒有到哥林多是基於雙重事實:

1.神的信實;

2.經由聖靈向我闡明的基督之主權。

整段都充滿著個人的色彩。

導致難處的行動之解釋(1:23-2:4

他繼續解釋他的行動。他說他有一個嚴肅的見證人,就是神自己,他的不克前來是有理由的。他沒有來,是為了叫他們的信心可以自由行動。請注意這一點。如果他去了,而不是寫下前一封信,他可能早已向他們申明他的權柄。如今他將自己交付權柄,聲稱他自己一直在服從權柄。他要他們憑信心站立得住,但不是在他的轄管之下,而是在神的管理之下。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立場,也是基督耶穌的使者應持守的立場。正如彼得說,「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彼前5:3),或者作「神的產業」。「產業」一詞就是「傳道人」,在新約裏只出現過這麼一次。在那裏它不是指傳福音的事工,而是指一般的人。我們今日稱為傳道人的那些人不應該轄管神的真正僕人。這正是保羅寫完第一封信以後未能前來的原因。

我們最好記住他在第一封信裏所說的話。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們沒有讀過這一段經文(林後2:1-4),最好不要研讀哥林多前書。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裏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恐怕我到的時候,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反倒叫我憂愁;我也深信,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我先前心裏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寫信給你們。」

這段話說明瞭他寫上一封信的理由,動機,和方法。「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的疼愛你們。」

我們記得哥林多前書可分成兩部分──糾正和建設,兩者都是基於一項主要的宣告,即神是信實的,他召我們與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一同得分;林前15:58是最高峰,「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他在信中首先糾正教會的軟弱,然後建設性地指示教會得力的方法。這裏我們看見他如何作到這些。他心裏難過痛苦,多多流淚寫信給他們,不是要叫他們憂愁,而是要叫他們領會他的愛。那封信是在愛的激勵下寫成的。同樣的,加今他沒有到他們中間,是因為他的到來可能會使他們誤以為他要用權柄轄管他們。他說,不,你們必須憑信心而活,憑信心行動。我未前去探望你們,是要叫你們的信心得到堅固,得以站立。這是個人的辯護。

教會的過去(2:5-11

然後他來到這一段的結論部分(2:5-11)。「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研讀哥林多書信的人必須知道,他上封信曾提到哥林多教會裏的一個失敗例子,就是有人犯了亂倫的罪;他並且告訴他們,要施行管教。顯然他們照作了,已將那個犯了不尋常罪的人逐出教會。保羅曾說,這人必須被趕逐出去,他們一定要施行管教,以維護教會的純潔。教會無權容忍任何肢體不忠於他們的主。

現在保羅又一次提到這個人。他知道他們已施行管教,拒絕那人參與教會的敬拜;但保羅看到一個新的可能性。那人可能憂愁太重,以致沉淪。他們如今當作的是赦免他,再度接納他。這裏顯露出我們的主真正的靈和心意。我們記得主關於犯罪的弟兄所說的一番話。他們應該單獨去見那弟兄。他若不聽,再另外找兩三個人同去。他若仍舊不聽,才告訴教會。請注意主接下去所說的。如果那人仍不聽,「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史一樣。」我們如何解釋這句話?他的聲調是甚麼樣的?如果說是嚴厲的,那純粹是古羅馬的遺風。誰是外邦人和稅吏?就是基督捨身的物件。他為這些人而死。要這樣看待那犯罪的弟兄。去尋找他,正如人子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一樣。用保羅在別處所說的「溫柔的心」去挽回他。他吩咐哥林多人,現今他們有一項新的責任,就是去恢復那個犯罪的人。

他用一個理由來結束這段話,「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魔鬼的詭計是甚麼?不妨從這例子來看。第一,他用情欲來試探那人。如今他又告訴那人,他永不會得到赦免。於是那人陷入憂愁,被壓過重。保羅說,要恢復他,赦免他,愛他,帶他回來,免得他憂愁太過;並且將他挽回,以免撒但詭計得逞。撒但已經成功地使這人在情欲的事上跌倒。不要再叫這人因憂愁太過而沉淪,以致使撒但二度誇勝。要幫助他恢復,「用溫柔的心」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

不要輕忽撒但的詭計,試探;他會引誘我們感覺沒有指望,以致靈魂陷入絕望中。「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然後是撒但在教會裏的詭計,那是甚麼?

1.容許罪惡。前封信保羅告訴他們,不可姑息罪惡。

2.過分的嚴厲,以致跌倒的人被責太重而陷入絕望。

這個例子說明了保羅的心意,以及聖靈的工作。教會裏若有人犯罪,可以除去他的權利,將他趕逐出去。但如果他悔改,你就得著了你的弟兄,應該接納他回來。

在這一段經文裏,我們看到保羅為他的使徒權柄,以及他的反復不停辯護,並在最後插入的一段中解釋他的行動,他根據的理由是,為了他的事工,「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林後6:3)。他關心的不是他個人的權怲,而是真理的權柄,永生神的權柄,以及信實的神、不變的主、解釋的聖靈之權柄。

哥林多後書2:12-4:6

現在我們討論的主題是一般的事工,這個題目占了相當長的篇幅──從2:12,一直到第5章為止。或許新約裏再也找不到這麼詳細論及事工的經文了。本講將討論:

1.導言部分(2:12-13),

2.以及事工的能力(2:14-4:6)。

下一講則接續討論本大段剩餘的部分,以及使徒關於基督徒事工的苦難,盼望,激勵,目標之教導(4:7-5:21)。

導言(2:12-13

首先來看導言的兩節經文。保羅提到他的行動,他沒有立刻往哥林多去。有人批評他反復不定,因為他說他要去哥林多,結果卻末去。「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裏不安,便辭別那裏的人,往馬其頓去了。」這兩節經文的意思就是,他到了特羅亞,看見往哥林多的門敞開了,但他沒有進去。他反而另取道往馬其頓去。他因沒有遇見提多而不安,就改變計畫,往馬其頓去。他們批評他反復不定,他指出這是因他忠於神的引領;如今他又提到這一點。

基督徒事工的能力(2:14-4:6

關於基督徒事工的能力,此處我們看見:

1.能力的宣告(2:14-17),

2.能力的薦信(3:1-3),

3.能力的本質(3:4-18),

4.能力的操練(4:1-6)。

能力的宣告(2:14-17

2:14裏,我們看到能力的秘訣。毫無疑問的,這裏保羅是採用羅馬軍隊凱旋的比諭。這節經文在解釋上產生不少難處。羅馬軍隊凱旋的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勝利者和戰敗者。勝利者策馬昂首前進,戰敗者常常被鐵練鎖在戰車的輪子上蹣跚而行;而整個遊行的行列都伴隨著嫋嫋上升的香氣。我不願意太過武斷,但我相信保羅這裏是將作主工的人視為得勝者,他們的工作就像凱旋的遊行,他們所征服的對象也在行列中。我認為這個比喻的寓意在此。

再來看說到能力的彰顯之經文(2:15-16)。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畫面,我們,必須再度記著羅馬人的凱旋,一路燃燒著香氣,戰勝者和戰敗者交織出現在行列中。香是為著戰敗者而燃燒的,不久之後這批戰俘不是被囚,就是被殺。對他們而言,香氣意味著由死亡進入死亡。對那些得到自由、勝利的人而言,香氣則意味由生命進入生命。香氣道出了勝利,和隨之而來的美好事物。

請留意保羅的問題,「這事誰能當得起呢?」這是一個分開的問題。他將前面講的作了一個終結,轉而論到使徒和傳道人的工作。本卷書信裏他最初用複數人稱,然後轉為單數,再從單數轉回復數,如此重複數次。他提到提多和提摩太,想到整個事上;他說,「我們在神面前……都有基督馨香之氣。」然後他喊道,「這事誰能當得起呢?」他目前不回答,稍後他將會自己回答。他暫時擱下這問題,他看到的是基督徒事工的理想,那是一個邁向勝利的過程。「神常帥領我們在各處誇勝。」這是另一種譯本的譯法。

他繼續說下去。香氣嫋嫋上升,是死的香氣,也是活的香氣,因為他說,「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神,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這正是前面那問題的答案。「這事誰能當得起呢?」能當得起的人,就是那些不混亂神的道、不亂用神的道,而心存誠實,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的人。

這是基督徒事工的整個策略。不是混亂、敗壞神的道,而是用誠實在神面前講話。──無名氏《哥林多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