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後書簡介

 

寫作背景

保羅寫了前書給哥林多教會後,該地信徒的屬靈情況未見好轉,反有惡化的傾向,於是他親往該處試圖解決教會中的間題,但結果不能達到前往的目的,甚至雙方鬧得很不愉快 (見林後2:1)。  離開後,他在憂愁痛苦中(參2:3; 7:8)寫了一封嚴厲責備教會的信,由提多帶往哥林多。其間,保羅心裡十分焦慮,盼望那封信能使教會回轉。終於提多帶回信徒悔改的喜信,於是保羅為之釋然和歡喜 (參7章), 遂在馬其頓寫下本書(約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六年間),解釋他改變行程的因由,勸勉教會接納悔改者,解釋自己事奉的身分和性質,並教導教會如何收集捐款賑濟耶路撒冷信徒。

 

主題特色

本書較突出的主題有幾方面:

 1.受苦的含意、

 2.捐獻應有的態度、

 3.作神僕的工作性質和權柄。

比起保羅其他書信,較著重作者個人與信徒的關係,而少系統化的教導,內容較缺乏條理;但保羅的性情、責任感、感受則表露無遺。

書中2:14-7:3這一段 , 有學者認為與上下文的連貫性較弱,可能出自保羅另一封致哥林多教會的信,但是,把此段看為保羅的離題發揮,更為合理可信。

另外,10-13章語調嚴厲 , 與前面和藹語調不同,有學者認為這四章可能出自2:37:8所提到的「憂傷之信」。 不過,於1:13, 17; 5:12; 6:12 起等段,字裡行間都顯示教會中仍有信徒對保羅不滿和懷有敵意,所以保羅結束本書前再提出嚴重的警告。也可能保羅擔心教會因情況好轉而自高自滿,於是改變語調向教會提出警告。

 

本書大綱

Ⅰ 問候語(1:1-2

Ⅱ 為神賜安慰而感恩(1:3-11

Ⅲ 為個人的言行作解釋(1:12-7:16

   1變更行程的因由及對犯過者的做法(1:12-2:13

   2傳道事工的性質(2:14-6:10

     a.使徒忠實的態度(2:14-3:3

     b.新約職事的超越性(3:4-4:6

     c.使徒的受苦和盼望(4:7-5:10

     d.使徒作神使者和僕人的身分(5:11-6:10

   3勸勉信徒心地寬宏、生活聖潔(6:11-7:4

   4哥林多信徒的悔改(7:5-16

Ⅳ 為耶路撒冷信徒籌集款項(8:1-9:15

Ⅴ 為使徒身分自辯(10:1-13:10

   1就別人的批評自辯(10:1-11:15

   2以愚妄人自居、細訴經歷(11:16-12:13

   3計劃第三次往哥林多去(12:14-13:10

Ⅵ 結語(13:11-13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