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6-3-2012)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美德。
詩歌欣賞
|
【求主教我如何禱告】
詩人介紹 這首中文詩歌(聖徒詩歌第551首;《選本詩歌》第289首)作者不詳。 這首詩歌是禱告聚會中常唱的詩歌。 詩歌感想
「 彼得被囚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徒十二5】 使徒行傳第十二章首先是說到希律先是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雅各,見猶太人喜歡,又去捉彼得收在監,教會卻為彼得切切的禱告神。這裏有兩股勢力在交戰。空的監獄說明了爭戰的結果:迫害失敗,教會得勝。最終希律被蟲所咬,氣就絕了。
彼得被希律下在監裏,教會切切為他禱告。似乎教會偏心,只為彼得禱告,而未為雅各禱告,以致雅各被殺(2節)。其實,並不見得教會沒有為雅各禱告,只是路加沒有記載罷了;並且由於雅各的被殺,更加激發教會禱告的負擔,為彼得『切切』的禱告神。 面對這樣變本加厲的逼迫,教會只有舉起手來切切禱告神。結果怎樣呢?監門開了,使徒自由了,猶太人失敗了,惡王被蟲咬死了,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感謝神,祂賜給教會禱告的權柄。教會的資源不是政策,或技術,而是禱告。禱告仍然是我們惟一的資源。我們的禱告是給神的工作鋪路。神的作為常受我們禱告的限制――我們多禱告,神就多作事;少禱告,就少作事;不禱告,就不作事。 |
|
學習禱告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向神献上我的赞美 – 11喔,主!我敬拜,並讚美你是以馬内利,與我同在的神,我渴望更多有你在我的生命中。我尋求渴慕你,就如乾旱之地渴求雨一樣。我要站在你聖靈的清泉下,沐浴在你愛的暖流;我要沉浸在你聖靈的江河中,我要更親近你,感受到你的心跳。當我因遠離你而感到空虛時,你是我唯一的答案。你豐盛的生命是我所切慕,你親密的擁抱是我所渴望。我知道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做你為我成就的事。求讓我在我的生命中以一種嶄新及大能的方式感受你的同在;你是我所愛慕,遠超過世上任何事物;你是我心唯一的渴慕。 單單與你同在改變了我裏面的一切,而對你的切慕使我渴望脫離令我分心的任何事物。主啊,我今天要來親近你,感謝你應許使我親近你。你的同在使我永遠不覺得孤單。主,我愛慕你的聖潔與榮美,並要“ 從救恩的泉源欣然取水”(以賽亞書12 章3 節)。
謝謝你選擇與你的百姓同在。我的内心充滿感恩,因我只要渴慕你就能進入你的同在,而不需要掙扎。當我心中乾渴時,請幫助我奔向你,而不是浪費時間轉向其他無法滿足我與你親近之渴望的事物。主,我們的心向來等候你(參考詩篇33篇20節)。 |
|
真理教育課程
第一課教會與神的旨意 第二課教會是甚麼(一)
|
【第二課 教會是甚麼(一)】
主題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要寶愛她。
引言 認識教會是一件非常實際的事,因為一個得救的人,不但藉讀經禱告來與神相交,同時也得參與教會的聚會來與眾聖徒相交。我們信主得救以後,不能不認識教會是怎樣一回事,這不是單單為要研究一個真理問題,乃是為要在得救之後,能好好跟隨主,走一條正確的路。
課文內容
一.
教會不是任何建築物
基督徒常有一種不正確的觀念,以為禮拜堂、聚會所就是教會;到聚會所去便說是到教會去,這是錯誤的。聖經給我們看見教會能「懼怕」能「禱告」(徒五11,十二5),所以是活的,不是這些死的建築物。
二.
教會是蒙召的會眾
教會(Church)一詞由希臘文ek-klesia譯過來,意為「被呼召出來的群眾」。
舊約雖然沒有明言題到教會,卻有一幅圖畫,ek-klesia這詞常見於七十士譯本裡(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表示舊約中的各種聚集和以色列會眾。以色列人一面是神從埃及(代表世界)召出來的,另一面又是聚集在神面前的會眾,教會也是這樣。
三.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1. 是基督的豐滿和彰顯 以弗所書一章末節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接著又說,教會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或譯作「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這給我們看見,教會這一個身體,乃是完完全全被基督所充滿,並且更是彰顯著他的豐富。
2.
是出於基督的
以弗所書五章22-33節談到丈夫和妻子乃是表徵基督和教會;創世記給我們看見,亞當和夏娃也是預表基督和教會。神從亞當的身上取出肋骨,造成夏娃,表明教會是完完全全出於基督的。 不要以為教會光是一個人群的組織。當主釘在十字架上時,肋旁裂開,有血和水流出。血是為贖罪,水是為分賜生命,這樣就產生出教會來。教會沒有別的,只有基督,因此不要把人的天然帶到教會中。
3.
是與基督合為一體的
創世記二章夏娃如何出於亞當,末了又歸於亞當,和亞當成為一體,教會與基督也是如此,同樣成為一了。教會若有任何光景、舉動、工作,是與基督脫節,那就失去教會的實際和見證了(參約十五4-5)。
4.
基督是教會的頭
西一18
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基督既是教會的頭,他就要在教會中作元首,居首位。
弟兄姊妹之間是否和諧,能否彼此相助,不是靠策劃和運動,乃在於是否連於基督。只要全身都靠基督,就能夠聯絡得合式(弗四15-16)。
5.
信徒是身體上的肢體
羅十二5-6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 我們是身體上的肢體,各肢體都有一定的功用,少了任何一份,身體就有點缺欠,這功用就是神所給的恩賜。身體上沒有一個肢體是無用的,同樣地,沒有一個弟兄姊妹是沒有恩賜的。運用恩賜來事奉主,並非為表現自己,乃是為著基督藉他的身體得著彰顯。
我們會落在兩個試探之中:覺得自己沒有用,別人才有用;覺得別人都不行,只有自己的功用才是要緊的。這樣就造成分門別類,更不要談彼此相顧了。我們若認識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就不會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
6.
如何有分於這身體
林前十二13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能有分於基督的身體,並非因背景或地位,而是因著聖靈的工作,使我們信而受浸,就歸到這身體裡,所以這身體包括每一位得救的弟兄姊妹。
總結
教會不是物質的建築物,乃是基督的身體,是奧祕的、屬天的、屬靈的。求主把她更多向我們啟示,好叫我們不但愛基督,也寶貝他的教會。
應用
1.
從前你認為教會是甚麼?
2.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的真理給你有何開啟?
摘自──真理教育課程 編輯:香港教會總執事室 |
|
拾穗
【受教的心】
受教的心時代的警鐘已經響起了,你能聽見嗎?作者藉著從神而來的啟示,像昔日的耶利米先知一般,懷著哀痛、惋惜的心,嚴厲地指斥今日教會及信徒靈裡貧乏、赤身的苦況。三十多篇信息都充滿關懷、教導、警告和盼望,令人讀來深受激勵,是喚醒沈睡者的警號。
作者:陶恕
|
【 人為分離的危機】 前面一章,論及在某種情形下,「分離」對教會大有益處;在此我要作進一步的解釋。
福音派信徒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第一,在不合宜的情況下堅持合一;第二,在毫無真理的根據下,弄出許多人為的劃分。
我們必須謹記一個有福的事實——所有基督裡的信徒,在生命上是合一的。儘管神的兒女們對於這個真理的認識不夠完全,又儘管神的兒女們有時被人為的藩籬遠遠分隔著,他們始終是同屬基督的身體,就如一個人的四肢、眼睛和耳朵,都是同屬於那人的身體一樣。在基督裡的合一,不是靠努力爭取得來的,而是必須承認的事實。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和以弗所書第四章裡,都已清楚地指出這個真理。
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教會,很自然就接受了信徒合一這個事實,「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這記載把當日信徒的單純態度完全描寫出來了。在書信中,保羅給這合一的事實,加上神學理論的闡釋,但其實在這些闡釋寫下來以前,已經有信徒合一的事實了。
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保羅並沒有勸勉他們去追求合一,他只是囑咐他們,要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因為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他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神的眾子們彼此做弟兄,所以要相愛如弟兄,不是因為要追求成為弟兄而彼此相愛。
正因為教會是一個身體,所以凡會引起教會分裂的任何因素,不管表面上如何無傷大雅,或甚至看似大有用處的,都不應存在。但可惜一般福音信仰教會,內部竟然四分五裂,以致彼此之間漠不相關,甚至互相排擠。在某些教會內,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地方,讓全體信徒聚在一起,一同聚會敬拜神。他們的組織形式使信徒無法合一。
任何導致地方教會內部分裂的信念或做法,不論有什麼借口,都是不對的。起初提出要分成組別的理由,說來振振有詞,而且可以輕易地舉出許多實際的好處。但過了不久,這些人不知不覺便形成了分離的心態,愈久愈強,甚至硬化,以致他們再也不覺得自己是同屬一個教會了。他們每人可能還相信合一的道理,但這一點僅有的認識已受了嚴重破壞,他們感到大家是彼此分離,並非合一。
表現出這種錯謬心態的一個例子,就是把信徒按年齡分組。就我所知,無論舊約時代的希伯來人,或新約時代的教會,都從來沒有按年齡分組敬拜的。這做法看來是由近代崇尚青年,低貶老年的心態而產生,這風氣亦是尾隨過去五十年來少年人的反叛精神而來的。這種反叛精神,保羅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已預見了。
在某些教會中,把青年人和老年人分開設立聚會的做法,令老年人和青年人在聚會地方碰頭時,竟面面相覷,彼此不能有生命裡的交通。當然,如果各人都是真正的信徒,基本的合一仍然存在,但合一的靈已受打岔,結果令主憂傷,教會受虧損。可是,現在的宗教教育,竟然是鼓吹煽動分裂的禍首。
另外一種分化的現象,就是把基督徒按職業分為不同組別。教會內依照信徒的工作與職業而區分的團體,只有給教會帶來更深的虧損。但另一方面,在教會範圍以外,為了方便在同一生活環境裡的信徒彼此相交而設立的組織,例如大學裡的學生團契,或在軍隊裡推動基督徒團契生活的工作,都能起一定作用,叫信徒聯合起來,並不會分化他們,所以不在我所指責之列。
可是,一種更深入而又具有更深遠影響的分化,卻是把信徒分為平信徒與聖品人的傳統。這種劃分,一部分源出於真理,所以極難把這歪風糾正過來。
不錯,神已經在教會內設立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在眾聖徒當中,神給他們一些有限度的特殊權柄,但如果因此認為他們是比人高一等的特權階級,那就錯了;他們並非特權階級,但因為他們在教會中執行各種特有的職責,結果容易引起誤會,因而形成了分化的現象。
以上我只提出了三種人為的分裂,但清醒的讀者不難自己繼續去體會教會裡由於人為分裂而造成的虧損。 |
|
聖經人物知多少 第二課安得烈 第三課腓力 第四課撒瑪利亞婦人 第五課彼得 第六課司提反 第七課亞拿尼亞 第八課保羅(1) 第九課保羅(2) 第十課耶穌
|
【十個引人歸主者】
第十課 耶穌~~引人歸主者的權威 (經文:約四1~42)
主耶穌基督在其世上事奉的生涯中,就是其教導的化身。比方說,祂命令其門徒要成為領人歸主者──請參閱太二十八19;但祂卻是引人歸主者的權威──請參閱路十九10。當祂說:「跟從我」(太四19)的時候,祂表示我們要效仿祂榜樣的意思;實際上,祂正在說:「留神觀察我怎麼去拯救靈魂、引領人歸向我,並跟隨我!」祂是我們偉大的榜樣,不但在受苦方面,更且在引人歸主方面──請參閱彼前二21。他從天上來到地上,死後復活,並且永遠活著,為的是要拯救失喪的人──這正是祂父的事(路二49)。在四福音中,我們看到祂進行個人傳福音工作時所採用的方法之記錄,其中有祂與那井旁的婦人交談的故事(約四1~42)。我們如何與人接觸必須是因人、時間、地點及環境而異的,但下列幾點乃從撒瑪利亞婦人的事件引伸出來的,以資參考。 (一)祂對某一個人引起特別的興趣與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主試圖只引領一個有罪的婦人得救。祂時常只是接見一個人;在馬太福音中,記載著祂與十六個人作出私人的接見,而在約翰福音中卻記載著十七個私人的交談。一個靈魂的得救對祂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我們看到一隻失喪的羊、一塊的失錢及一個浪子的故事,而可八36~37強調一個靈魂的重要性。讓我們謹記在心,我們去尋找的一個失喪的靈魂,可能將來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引人歸主者──請看第二十八至三十節。 (二)祂離開了祂預定的路線,去拯救一個人的靈魂。
第四節告訴我們,祂路經撒瑪利亞。雖然對祂會構成不便,祂還是願意超越常規,放下其原定的計劃,去拯救一個有罪的女人來歸向自己。太多的時候,我們只全神貫注於自己的事務,因而我們在路上與人擦身而過,而不予理睬他人的需要,因而忽略了神給我們的那千載一時的服事人之機會(路十31~32)。 (三)祂工作時經常有一種強烈的催逼感及緊迫感。
「祂必須經過撒瑪利亞」(四節)。拯救人的靈魂在祂的生命中是「當務之急」、必須履行的重任──請把約三14與約四4;九4;十二32~33作一對比。祂的食物就是遵行祂天父的旨意(約四31~34)──而這救人靈魂的工作就是祂天父的旨意。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否這種緊逼感呢?──請參閱羅九1~3。 (四)祂待人接物的態度充滿友善、對人喜歡及富於同情共感之心。
祂並非冷酷無情、自高自大,而是祂的相貌與舉止可說得上有一份得體的禮儀與奇異的尊貴。使徒保羅渴望「救些人」(林前九22),如果我們照樣去行,我們也必須去「救些人」。我們可在路十33~37找到最好的例子。 (五)祂在人生平凡的際遇與處境中抓住機會,去做個人拯救靈魂的工作。
第六節告訴我們,祂因走路困乏,便坐了下來。祂本可利用這機會作為休息的藉口,但祂卻將其疲倦的身體狀態轉變為對宣講福音有利的因素,而並非視之為不利的因素。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際遇中,是否能以這種心態去看待呢?!我們可能會這樣說:「若不用去那地方就好了!」,但這旅程可提供我們一個奇妙的機會,讓我們去接觸一個靈魂,就是主要我們為祂作見證的。 (六)祂要求那個衪要拯救的人,為祂做一件恩惠的事。
第七節告訴我們,我們的主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跟人建立一個接觸點。人都樂意向他人提供恩惠。你若向人問路,你會發現人都很樂意來幫助你。這在領人歸主的事上同樣是千真萬確的。你只要向那個你想要接觸的人,提出一個誠懇的要求,要求那個人幫助你;就這樣,你便能得心應手,贏得那個人的同情。 (七)祂只單獨與她談話。
第八節告訴我們這一點。有的時候,這樣做未必是明智之舉。一般而言,年輕的基督徒在與異性作私人的交談時,需要提高警覺;但我們想要強調的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若跟人談及屬靈方面的事情,千萬不要令你談話的對象覺得侷促不安、尷尬窘迫。普遍規律可能也會有例外,但一般來說,這個普遍規律確是行之有效的。 (八)祂克服了她所設定、並已存在的障礙。
首先,有罪的障礙(十六至十八節)。這婦人是一個臭名昭著、聲名狼藉的罪人,因而被社會遺棄。她在烈日當空、心知那城裡的婦人都在家的時候,來到井旁打水。第二,有種族的障礙(九節)。我們的主是一個猶太人,而她是一個外邦人。第三,有性別的障礙。猶太人在公開的地方跟一個素不相識的婦人攀談,是「不合規矩的事」。最後,有宗教的障礙(二十節)。 (九)祂引發人的詢問,喚起人的屬靈飢渴。
第十至十三節告訴我們,祂如何贏得她的好奇心與興趣。我們也應運用這種方法,來告訴那些勞苦擔重擔的人關於那擔負重擔者(太十一28)、告訴那些被困縛的人關於那使人自由的釋放者(約八36)、以及告訴那些因死亡而喪失親人的人關於那生命之主(約十一23~25)。 (十)祂並沒有指責或責罵她,但卻要她面對自己的罪。
除非人深感自己有罪,因而深覺需要基督,他們就不會來到祂的面前。第十六至十九節告訴我們,主是如何的慈愛柔和、穩固堅定及堅持不懈!我們不能使人深覺自己有罪,但聖靈卻能使人知罪,如果我們運用「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六17),聖靈就會使人知罪。我們能告訴別人,由於他們違反了神的最大誡命,他們便犯下了最大的罪(太二十二37~38)。 (十一)祂講及那能迎合她需要的唯一救主。
她需要永恆的生命,正如第十四節告訴我們的;她也需要救恩,正如第二十二節告訴我們的──換言之,她需要祂成為她的救主。 (十二)只有當祂完全地顯示自己是救主及生命之主時,祂才作出定論。
請看第二十五及二十六節。這個時刻對於她及撒瑪利亞人是多麼的奇妙!──請看第四十至四十二節。
|
|
珠璣語錄
|
* 我們對禱告不加重視時,就容易成為撒但攻擊的目標。---- G. A. Getz * 禱告乃是信徒將思想及感覺直接與神交通的自然方法。----G.A. Getz * 禱告的失敗,不論是沒有答案或不成功的禱告,都是導因於人的禱告與神的旨意不一致。---- Bill Austin * 禱告不是說服神為你成就祂從未想到或不想的事。---- Bill Austin
摘自──大光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