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10-28-2012)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
美德   
 
詩歌欣賞



































































































我知主掌握明天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每時刻安然度過;

我不求明天的陽光,因明天或轉陰。

我不為將來而憂慮,因我知主所應許;

今天我必與主同行,祂深知前途光景。

 

(副)許多事明天將臨到,許多事難以明瞭;

但我知主掌握明天,祂必要領我向前。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或遭遇貧苦饑餓;

那看顧麻雀的恩主,必隨我時刻看顧。

我前程雖經歷水火,或快樂或有災禍;

但我主引導我路途,祂寶血將我抹塗。

 

  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

每重擔越挑越輕省,每朵雲披上銀衣。

在那裏陽光常普照,在那裏沒有眼淚;

在美麗彩虹的盡頭,眾山嶺與天相連。

 

 

詩人介紹

  

   

此詩(《聖徒詩歌》454首)的曲和詞都是史丹斐(Ira F. Stanphill, 1914-1994)所作。他是廿世紀著名的福音詩歌作家,共寫六百首詩歌,如「十架有地方」(Room at the Cross for You),「小山上的居所」(Mansion over the Hilltop),「跟隨我」(Follow Me)等都是現代流行的詩歌   

 

史丹斐生於新墨西哥州,父母都愛好音樂,熱心教會聖樂事工。他十二歲在神召會決志奉獻事主,學了一年鋼琴,就能彈風琴、四弦琴,以及手風琴。十七歲時為教會的青年團契作了第一首詩歌。他隨同佈道家巡迴佈道,負責詩歌事工。廿二歲開始講道,先後在德州、賓州及佛州神召會牧會;他也是個歌唱佈道家,足跡遍及美國及四十多國家    

 

一個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不能確保人生是坦途,甚至要面臨人間的殘酷。史丹斐的詩歌在半世紀內激勵了千萬人,但當年他卻無法解脫。他曾試圖把自己切身的痛苦、心意及需要,放在神前。他的妻子移情別戀,攜獨子離他而去;二人離婚後,他到處受人指責,流言蜚語,使他無辜受害,十分難堪,也有人認為他離婚的身份不配為神工作,他默然無語,不為自己申辯。他不願毀婚誓,再三地寬恕他的妻子,願與她和好未果。    

 

史丹斐年近五十時,在德州南部一大教會事奉,並執教於當地著名的音樂學校。他在教會中與一位年輕愛主的姐妹相戀。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婚,勸她另擇他人,自己則專心音樂事工。但思念之情日深,許多次他想放棄事奉而再婚。此時他前妻不檢行為已眾所週知,大家對他深表同情和諒解,但他自己卻無法釋懷。有一日他在駕車途中,內心又大起掙扎,他為自己的不幸而悲哀,深陷沮喪絕望中,他哼曲感嘆未來,倏然感到神與他步步同行,抵家後他即刻在鋼琴上奏出「我知誰掌管明天」,心中遂得釋放。數月後,他前妻因車禍喪生,他才終於得與所愛的人,建立美滿的新生活。


詩歌感想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聖經記載了人第一次的憂慮是發生在創世記第四章。那時該隱殺人,因失去見神的面,恐怕自己也會被人所殺。因此,人會充滿恐懼乃是因与神的關係不正常。

 

   然而,主耶穌知道我們內心的憂慮和實際生活的需要。所以,祂三次鼓勵我們不要憂慮(太六:2531 34),而要專心仰望、信靠神(太六:30節)和專心尋求神喜悅的事(太六:33節)來擊退憂慮。

 

   為甚麼基督徒不必、也不要憂慮呢?

 

   首先,祂要我們思想父神是如何照顧天空的飛鳥,珍惜地上的百合花,甚至野草,而祂豈會不眷顧祂寶貴的兒女們呢?所以不要容讓我們對明天的憂慮來影響我們信靠祂的關係,要安然地體驗祂是天天相隨、時時相偕、處處體諒、事事體貼吧!

 

   另一面,主要我們積極地,以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態度來過生活。這樣,祂豐豐富富的恩典與源源不斷的供應,會及時的應付我們所需所求。

 

   有位姊妹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受傷,須接受一次大手術,並且臥療數月之久。手術剛完,病人問大夫:「醫生,我得在醫院裏躺多久?」

 

   醫生含笑回答得很妙:「Only one day at a time, my dear(意即不要為明天憂慮)

 

   病人聞後,心裏釋然。每當她心裏煩悶時,這句話不斷加添她的勇氣。

 

   所以,我們只需盡上今天當盡的本分,把明天的難處交給祂便是了,何必強迫自己去預先擔當明天的擔子呢?

 

默想:為明天計劃是善用時間,為明天憂慮卻是浪費時間!

 

 

詩歌見證 

 

【我不曾想到『倘若』】有個貧窮的黑婦,只靠每天勞作過活;但她卻是一個快樂得勝的基督徒。

 

另一個愁煩的信徒,雖不喜歡她的得意態度,卻是羨慕她的愉快心情。

 

有一天這位愁煩的信徒對她說:「你目前固然很可快樂;但是,我想,若你顧慮到你的將來,你便會覺得必須持重些罷!比方,倘若你一旦病了不能作工,或是倘若你現在的雇主搬走了,沒有人雇你...或是倘若...

 

她插嘴答說:「夠了!我從來不曾想到『倘若』這回事。主是我的牧者,我知道我必不至缺乏。」接著她又說:「至於你,就是給那一切『倘若』所累,而落到這樣可憐的地步。你不如把「倘若」棄掉,而專心倚靠主罷!」

禱告金言

*  在禱告中,有時候看起來好像是我們順服神的旨意,事實上是要祂接受我們的意思。——Daily Walk

 

 *  禱告是一種能勝過一切試探的美德。——聖伯納

 

*  人生一切的不幸始於一源,就是不能在禱告密室中安坐。──Pascal

 

*  假如我們每天花十六個鐘頭去盤算世界的事物,而只花五分鐘思想神,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看起來比神真實二百倍。——William R.Inge

 

摘自──大光通訊

聖經人物知多少

 

――摘自華思德

《默想聖經人物)

 

 

 

 

 

 

 

 

 

 

 

 

 

 

以西結

 【以西結(一)EZEKIEL我正觀看活物的時候,見活物的臉旁,各有一輪在地上。輪的形狀和顏色,好象水蒼玉;四輪都是一個樣式,形狀和作法,好象輪中套輪。輪行走的時候,向四方都能直行,並不掉轉。至於輪輞,高而可畏;四個輪輞周圍滿有眼睛。活物行走輪也在旁邊行走;活物從地上升,輪也都上升。靈往哪裡去,活物就往哪裡去;活物上升,輪也在活物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那些行走,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這些也站住,那些從地上升,輪也在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活物的頭以上,有穹蒼…活物行走的時候,我聽見翅膀的響聲,象大水的聲音,象全能者的聲音,……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之上有聲音;……有寶座的形像,仿佛藍寶石;在寶座形像以上,有仿佛人的形狀。我見從他腰以上,有仿佛光耀的精金,周圍都有火的形狀,又見從他腰以下,有仿佛火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下雨的日子,雲中虹的形狀怎樣,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是怎樣;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我一看見就俯伏在地,又聽見一位說話的聲音。(結一1528)

以西結開始為神工作時,他看見輪的異象:巨大的輪、有眼的輪、轉動的輪、輪中套輪。這都是神的輪,說明神的旨意通行無阻,沒有任何東西能攔阻。耶路撒冷淪陷,輪仍在運行;先知本人有一段時間也靜默無聲,輪仍在動。先知是一個有規律的人,這可以從他習慣把每天所發生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看出。每當他記錄一事的日期,他就用信心告訴自己,無論發生什麼事,神的輪都在動。神自己也是有規律的,對於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旨意。的輪在天上坐寶座的那一位,就是在我們主耶穌的引領下,向前轉動不息。
心靈加油站

























我是誰?

 

 

一個女人昏迷了,正在離留之際, 忽然感到被接到天上去, 站在那審判者的寶座前。

一個聲音問她說:「你是誰?」

她回答:「我是一位市長夫人。」

「我並沒問你是誰的妻子,而是你是誰。」


「我是我四個孩子的母親。」


「我並沒有問你是誰的母親,而是你是誰? 」

「我曾是一位教師。」

「我也沒有問你的職業,而是你是誰? 」

他們就這樣對答下去,可是,不論她給予什麼答案,似乎也沒有答對那問題:「你是誰?」

「我 是一位基督徒。」


「我並不是問你的宗教信仰,而是你是誰?」


「我是每週去聚會,而且,時常都幫助窮苦和有需要者的那人。」

「我也不是問你做了什麼,究竟你是誰?」她顯然是過不了這關, 因此,她被送回地上來了。

當她從病中康復過來後,她決意找出她究竟是誰。此後,她的生活全改變了。


默想:你有責任成為你自己──真正的你──而不是某某人,或成為這樣那樣,因為其中可能隱藏著野心、貪婪….而你只不過是生活在某些框框裡罷了。

 

初信課程

 

第一課奉獻

第二課禱告生活

第三課讀經生活

第四課詩歌

第五課敬拜讚美

第六課主日

第七課與主相交

八課舊天性與新生命

第九課基督的寶血   

 

 

 

 

 

 

 

 

 

 

 

 

 

 

 

 

 

 

 

 

 

 

 

 

 

 

 

 

 

 

 

 

 

 

 

 

 

 

 

 

 

 

 

 

 

 

 

 

 

 

 

 

 

 

 

 

 

第九課 基督的寶血

 

 

 

主題

一、偶然被過犯所勝

二、寶血的功效

三、認罪和赦免

四、赦免和恢復的結果

 

引言

主已經成功了救贖,他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但若一個已經蒙救贖得救的人,不幸犯了罪,他應當怎樣才能到神面前來?這是重要的問題。另一方面,撒但也藉此機會來控告我們的良心,叫我們離開神;若果我們不知道恢復的路,就沒法子回到神面前。本課我們要查考如何支取寶血,來勝過魔鬼所有控告並恢復與神的交通。

 

課文內容

. 偶然被過犯所勝(加拉太書六1;約翰壹書二1)

基督徒所得著的新生命,是不犯罪的,但信徒若不活在聖靈的管治下,因著舊天性(罪性)的存在,就會有偶然犯罪或被過犯所勝的可能。

. 寶血的功效

1.  血潔淨我們的良心

希伯來書九14: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ˍˍ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ˍˍ  ˍˍ ,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

2.  血叫我們勝過撒但的控告    

啟示錄十二10-11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弟兄勝過他,是因ˍˍ   ˍˍ  ˍˍ  ˍˍ ,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

3.  血是維持我們與神關係的根據

以弗所書二13: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ˍˍ ,已經得ˍˍ  ˍˍ 了。

信主的時候,就是藉血得與神親近;以後繼續這關係,仍是倚靠他的血。並不是靠血得救,然後又靠別的來維持我們與神的關係。

. 認罪和赦免                                     

約翰壹書一9:我們若ˍˍ 自己的ˍˍ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ˍˍ  ˍˍ 我們的罪,ˍˍ  ˍˍ 我們一切的不義。

人如果犯了罪,第一件事應當起來到神面前認罪說:「我有罪了!」這是自己對自己的審判,也承認神的審判。

. 赦免和恢復的結果

1.  不願意再犯罪                      

約翰壹書二1: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ˍˍ  ˍˍ  ˍˍ…(參約翰福音八11)

因著看見主赦免我這許多的罪,所以我不願意再犯罪;也因著主赦免的愛,再不故意去犯罪。我在神面前一面謙卑承認我的失敗、我的不行,一面仰望主叫我不再驕傲,亦不再隨便。

2.  更渴慕親近神與他交通 (希伯來書十19-22)

神的兒女犯了罪若不承認,雖然神還是他的父,但卻失去了交通。感謝神,神盼望與我們的交通不間斷,主動地為我們的過犯設立了挽回祭。我們若體會父的心,認罪和得赦免後,應更寶貴與父交通,更認識離了主我們不能作甚麼不能結好果子(約翰福音十五5)

 

總結

盼望弟兄姊妹知道我們離開主,不活在交通裡,就會犯罪。若我們犯了罪,必須認罪,並相信主的救贖和寶血的功效。若是這樣,我們就不會落在撒但的控告裡,繼續能保持與神交通。

 

應用

1.  你曾否因著犯罪裡面自責?   

2.  我們若真的犯了罪,如何才可以得著赦免?

 

摘自──真理教育課程    編輯:香港教會總執事室

拾穗

      

 

受教的心

 

受教的心時代的警鐘已經響起了,你能聽見嗎?作者藉著從神而來的啟示,像昔日的耶利米先知一般,懷著哀痛、惋惜的心,嚴厲地指斥今日教會及信徒靈裡貧乏、赤身的苦況。三十多篇信息都充滿關懷、教導、警告和盼望,令人讀來深受激勵,是喚醒沈睡者的警號。

 

作者:陶恕

 

 

 

 

 

 

 

 

 

 

 

 

 

 

 

 

 

 

 

 

 

信心沒有盼望是死的

 

 

盼望與信心是兩回事,雖然相似,卻是截然不同。在屬靈的事上有所認識的基督徒,絕不會把兩者混淆。

 

真正的信心,從來不會單獨存在的,必然伴以盼望。相信神的應許時,必定期待應許能實現。沒有期待,也就是沒有信心。

 

相反地,有些盼望卻並非出於信心。人很容易把強烈的慾望,當作信心。事實上,有人以為信心不過是慾望加上樂觀而成。有些作家,藉著提倡一種使人產生「積極」態度的所謂信心,而替自己賺來了舒適的生活。他們的文章,居然大受讀者歡迎。這些讀者通常是受心理上的驅使而去相信,索性把現實置諸腦後,於是便心安理得地活下去。

 

真正的信心,並不等於白日做夢。真正的信心,是堅定不移地相信,講求現實,也講求功效的。信心的眼睛能看見那不能見的,卻不是無中生有。信心是直接與神打交道,神就是那位偉大的真實者,萬有都是本於祂。神的應許必會實現,所以凡相信神的應許,是活在現實的世界中,不是活在空中樓閣裡。

 

在普通的生活經驗中,真理是透過觀察得出來的,因此凡能藉著實驗來驗證的,人才把它當作真理,所以人就只信任自己感官所得的感受。設個比方:如果有某種東西,走起來像鴨子。模樣像鴨子,叫起來又像鴨子的話,它多半就是只鴨子了;若再加上它生下來的蛋孵化成小鴨子的事實;那麼所需要的驗證就可說是齊全了,可以捨去假定而下確實的結論。在處理現實生活的事情上,這種驗證的程序是用得著的,人人都是這樣推理,沒有人會表示異議;這是在地上生活的法則之一。

 

可是,信心卻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另一些截然不同的成分。「我們知道,是因為我們相信。」就是這句話,把我們所知的,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信心所領會的事實,是基於從上而來的啟示,因此這些事實就不能放諸驗證中。信主的人深知某件事是真確的,不是因為他能在經驗中求得實證,而是因為那是神所說的。他滿有盼望,因為他絕對相信神是信實的。

 

在教會復興、滿有能力的日子中,教會一直切切的期待著。教會因著信,也就有了盼望,神也從未使教會失望。「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她所說的話都要應驗。」(路一45

 

每次神扭轉教會的歷史,或在教會得著復興,或是經歷不平凡的事之前,教會都必先有熱切的期待。聖靈的工作常伴以盼望。神的子民對神所賜的恩惠,從來不會大感意外,因為他們心中早有把握;他們注目在復活的主身上,滿有信心地期待祂的話語成就。因此,神的賜福,正與他們的期望相符。

 

今日教會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期望。聚會時,信徒並不期望發生什麼不尋常的大事,於是所發生的事,也就極其平凡,平凡得就如每天日落西山一般。教會內瀰漫著一種沒有期待的沉悶氣氛,牧師只好用盡各種方法去驅散這種氣氛,至於採用什麼方式,就視乎會眾和牧師的文化水平而定。

 

有人就故作輕鬆幽默;有人就選用時下的熱門話題去吸引聽眾,例如談食水加氣、施行體罰,或在主日舉行運動比賽是否合宜等問題;又有些人自認談吐不夠風趣,又不曉得在爭論中應該支持那一方才較穩妥,故索性轉個話題,談談其他更能引起人們興趣的東西,例如:下星期四弟兄會的聚餐,或者下次郊外旅行時,舉行已婚會友與單身會友的各項對抗賽(至於比賽會誰勝誰負,那位牧師就巧妙地避而不測了);又例如快將上映的宗教電影,情節充滿色情暴力和騙人的哲理,卻加上一層說教的糖衣,牧師便向那些看得著迷的觀眾稍作暗示,勸導他們要成為重生得救的人。

 

就是這般,信徒的聚會便由這些自以為比信徒知得更多的人所支配,而這些事前早有計劃的安排,只因帶領的人加上幾句屬靈的勸勉,居然就被一般較虔誠的信徒所接受,這就是所謂「相交」了。但實際上,這種相交與早期基督教會的真正相交,實在相差太遠。

 

一般信徒的盼望,不再是建立在神的應許上,而是人的計劃方案。目前教會普遍靈性低落,大家卻習以為常,以為這是無可避免的;過去既然如此,將來也不會好得多。信徒對於平凡刻板的屬靈生活,早已感到厭倦,不再盼望可以改善。

 

今天,我們需要充滿盼望的新精神;這種盼望是基於神的應許。我們要消除灰心失意的情緒,要用小孩子一般純全的信心來一起聚會。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希望再經歷神與我們同在的那份榮美和奇妙。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