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9-19-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邊唱邊行

 

   一  彷彿音樂湧在我心懷,耶穌正在柔聲說﹕ “平安,平安,我與你同在,不管人生的漲落。”  

 

(副)耶穌!耶穌!耶穌!地上最甜名; 滿足我的要求,使我能邊唱邊行。  

 

 二  我的一生都被罪苦害,我心掙扎無和諧; 直到耶穌充滿我心懷,心弦又復發音樂。  

 

三  我今享受祂賜的恩典,安息在祂的翅膀; 時常仰視祂顯的笑臉,故我歡呼又歌唱。  

 

四  有時祂領我經歷深水,路上橫來試煉重; 有時道路好像是傾危,處處我見祂腳蹤。  

 

五  不久祂來要將我迎接,到那遙遠的星鄉; 我要飛入莫名的世界,並要與祂同作王。  

 

 

 本詩(聖徒詩歌203首)的作者卜路德 (Luther B. Bridgers) 1884年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他是衛理公會的牧師及佈道家。他十七歲時就開始講道。他知道他的決志奉獻將使他與名利絕緣,且要不斷的走訪各地,和不停地面對各樣的挑戰與困境。他甘願接受這樣的一個人生。婚後,他和妻子經常過著拮据的生活,但伉儷情深,以基督為一家之主,同心事奉。他們有三個可愛的孩子,是一個令人羡慕的快樂家庭。  

 作為一個傳道者,路德經常被要求離開家到外地講道。 1910年他受邀請帶領為期兩週的的特別聚會,在會中他常見證妻兒的故事。那時,他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去看望她在肯塔基州哈羅茲堡市的父母。有天夜裡,一位鄰居發現有火焰從家裡迅速擴散,就跑來喚醒全家。當父母們及時驚起時,而路德的妻子和孩子們卻仍陷入無情的大火中,而全無一倖免

 

 路德趕回家時,他的親友都擔憂他如何面對這毀家之痛,有人擔心他會精神崩潰,有人想他會埋怨神。但他的信心沒有因這悲劇而動搖,反而安慰向他慰問的人。葬禮後,在寂靜的寒夜裏,惟主相伴,他含淚寫下了這首生命中黑夜的詩歌,並譜上了優美動人的曲調。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麼他會如此悲慘地失去他家人,但他並不責問神。神給他足夠的信心和力量,承受這一切,成為神僕的楷模。

 

 後來多年在肯塔基州,佐治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牧會經常在美國南部各地傳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曾到比利時,捷克和俄羅斯傳道

 

取材──「古今聖詩漫談」

 

 詩歌感想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 羅馬書8:35-39

 

 這是一首活潑輕快的詩歌,是作者經歷人生最大的悲劇之後所寫。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基督的愛鼓勵了他,使他在痛苦中受安慰 而重新得力 經歷了許多人所不能經歷 。所以他所寫的詩歌是何等感人,他服事基督的見證又是何等鼓舞人心。

 

 我常常感到,家庭中第一次發生親人離世的事,是最傷感而絕痛的!但基督已經進來,補滿死亡的缺,且把生命賜下。他用他的恩典和慈愛,召我們活在永遠的生命裏。他知道如何安慰。由於祂就是復活,也就是生命,所以祂比我們更曉得死亡是什麼,祂曾為死的事流淚,也曾親自死過。祂必安慰你們,祂的安慰,雖然也能覺得死亡的可悲,卻是死亡所不能摸著的。 ―― 達秘《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我將________(孩子的名字)高舉在你面前,求你在四周安置圍籬保護他。保護他的靈魂、身體、意念和情感不要受到任何的邪惡傷害。我特別祈求你保護他們不遭遇意外、疾病、受傷或其他一切身體、精神、或情緒的毀損。我禱告他能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直到"災害過去"(詩57:1),隱藏他不遭受任何邪惡影響力的攻擊。保守他的安全,不使他遇上隱藏的危險,不讓任何人用武器攻擊他。主啊,謝謝你賜下許多保護的應許。幫助他行在你的法則中,順服你的旨意,好使他永不離開你的護庇。保守他在一切所行的事上及一切所到之處都安全。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的孩子禱告

真理知多少?

 

第一課知識與學習 

第二課神的啟示 

第三課聖經的權威

第四課聖經的編排(分法)

第五課中文聖經翻譯歷史

第六課三一神

第七課神的屬性

第八課主耶穌之神、人二性

第九課基督的職事 

 

 

 

 

 

 

 

 

 

 

 

 

 

 

 

 

 

 

 

 

 

 

 

 

 

 

 

 

 

 

 

 

 

 

 

 

 

 

 

 

 

 

 

 

 

 

 

 

 

第九課  基督的職事

主題

在舊約時代,神用先知、祭司及君王帶領神的選民以色列人來敬拜神,但舊約中這三種職事都有缺欠。今天基督的職事也包括這三方面,而且比舊約的更完全。本課分述基督作先知、祭司及君王三方面的職事。

引言

一、先知的職事

1.        起源

申十八15-18:  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以色列民)

2.        目的

先知被興起,是要宣講神的信息。在申十八9-14先知要警誡以色列人在進入神應許所賜的迦南美地後,不可隨從那地居民行可憎惡的事、事奉偶像,以致離棄耶和華。

二、祭司的職事

1.        起源

出廿九44-46: 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分;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

2.        目的

神設立祭司職分,乃是要他們代表以色列民獻祭與神,並且在會幕和聖殿(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前事奉神,也要在列國前作耶和華神的見證。在祭司正常的情形下,他們也作神和人之間的中保,為以色列人代禱。

 

三、君王的職事

1.        起源

撒上十二1,12-14:  你們向我所求的,我已應允了,為你們立了一個王…現在你們所求所選的王在這裡,看哪,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事奉他,聽從他的話,不違背他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好了。

2.        目的

神巴望以色列人以神為王,但以色列人要另立君王,神雖允准,但目的沒有改變,要王帶領及治理以色列全民一同來遵守神的話,並且帶領他們抵抗外敵。

課文內容

一、基督先知的職事

約一18: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來一1,2:   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

古時的先知只能照著神的話啟示神某一方面,惟有基督,神的獨生子,他來到世上,是將父完全向人表明,完全把神啟示出來。並且古時有許多先知(如約拿等)因種種原因逃避神的呼召。但基督沒有因著苦難而退縮,反而甘願完全照神的旨意上十字架,讓神得著完全的榮耀。

二、基督祭司的職事

基督不是以亞倫的等次作大祭司,而是溯源自麥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來六20)。古時的祭司因著自己生命的短暫及時常犯罪,不能滿足神的要求,更不能代替以色列人來滿足神。但我們的大祭司基督卻不是這樣。

1.        基督繼續代表信徒,因為他是長遠活著的。(來七24)

2.        基督能完全拯救信徒,因為他的代禱永不終止。(來七25)

3.        基督本身沒有罪妨礙他祭司的職責。(來七27)

4.        基督只一次獻上自己為祭物,叫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十14)

 

三、基督君王的職事

來一3: 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來二7: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古時的君王因著自己的私慾和敗壞,不但不能帶領以色列人來遵行神的話,反而使百姓與自己一同拜偶像,因此他們的王位不能長久,終於國破家亡,被仇敵擄去。但基督作君王,卻不是這樣。他不但在人外面作王,更在人的內心作王,並且立了好榜樣,帶領所有神的兒女來遵行父神的旨意。不僅如此,他的國是永永遠遠的,他打敗仇敵魔鬼,建立神永遠的國度。

結論

基督職事的三方面是:先知、祭司、君王,這三件事是道成肉身所要達成的目的。基督先知的職事,是為了啟示神的信息;祭司的職事是關乎拯救和代禱;君王的職事使他擁有權力管治全地。這三個職事的目的,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完全實現了。

問題

1.神設立先知、祭司、君王這三個職位的目的何在?請簡述之。

2.基督在這三個職分上,如何能完全達到神的目的?

 

摘自──真理教育課程    編輯:香港教會總執事室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一【罪】

二【恩典】

三【神的話】

四【基督的完美】

五【信心】

六【平安】        

七【引導】

七【引導】

八【謙卑】

九【試煉】

十【交通】 

十一【屬靈的爭戰】

十二【盡心】

十三【不信的懼怕】

十四【從世界分別出來】 

十五【喜樂】

十六【倚靠】

十七【背十架】

十八【仰望主耶穌】

十九【長進】  

廿【神的同在】

廿一【事奉】

廿二【神的愛(上)】

廿三【神的愛(下 )】

廿四【捨己】

廿五【黑夜歌聲】

廿六【憂患之子】 

廿七【愛】

廿八【基督的全足】

廿九【神的大能】

卅【從至聖所來的幫助】 

卅一【安息】  

卅二【神的信實】

卅三【順服】 

卅四【滿足】  

卅五【親近神

卅六【退後與恢復】

卅七【永遠之光

卅八【我們的需要與祂豐富的供應】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第卅八篇 【我們的需要與祂豐富的供應】

   『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詩:仍朝迦南向前行,缺乏、苦難帶進恩,天上供應永不吝,豐滿活泉在於神。

 

  人的智慧與哲學永遠找不到神;祂是藉著我們的缺乏而使我們認識祂;只有緊急的需要才能找到神。罪人的心,甚至連聖徒的心也是一樣;必如此,才能進入正常的光景,我懷疑,除了這一個途徑之外,是否還有別的方法。除非我們在任何事物上有實際的學習,我懷疑人還有甚麼別的方法能找到 神。

 

  我們總不應該灰心喪志,因為我們所倚靠的主,永不失敗,也永不能失敗。正如在提摩太後書那裏,當四面都是敗落的時候,保羅要他親愛的兒子有剛強的信心。這最好運用信心的機會,因為當時遭遇著大需要;但主總是替人解決需要的。

 

  在十字架,我已瞭解 神是如何對待我們這個罪人;現在我是聖徒了,還要學習知道 神如何解決我所有的缺乏,就是先要感覺我的需要,然後把需要帶到主前。只覺得飢餓還不彀,我必須真的好像飢餓到將死的地步,才明白主的心對我們是怎樣。當那個浪子餓的時候,他去喫豆莢;飢餓到將要死的時候,他就轉回父家,從此才認識父親心裏的大愛。

 

  只要我們能彀明白一點,飽飲於 神的愛河,是何等的安慰與喜樂!我們就會感覺,現在的一切環境是不足介意的了。

  在曠野中,無論何時真的有缺乏,若疑惑 神到底肯不肯幫助我們的話,那就是罪。所謂試探 神,就是疑惑 神是否施恩,是否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

 

  『主,你若肯,必能叫我們潔淨了。』那個長大痳瘋的人,對於主的能力夠認識,但不曉得能力後面的愛心。主把祂的愛帶到大痳瘋者的跟前,『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假使常人摸了長大痳瘋的,他自己就變成不潔,要被趕出營外。但主是不會被玷污的,聖潔本身沒有玷污,也不會被玷污。這樣就把罪人所需要的愛,帶到罪人那裏。

 

  『 神阿,你的意念向著我何等寶貴!』這個講論 神意念的題目,是一個何等蒙福的題目。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如同天高過地一樣。這個題目,也是關乎 神難測和無限的恩愛。這裏有真的自由,我們是否認識,我們自己狹隘,卑下,和鄙吝的意念,該被 神高超,寬大,慷慨的意念打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祂對我們的意念,乃是根據我們在基督裏的地位。 神最大的意念,就是主耶穌。 神所有的意念,都是在主耶穌裏面向我們顯出來。一個沒有墮落過的天使,還不能彀進入 神奧祕的意念中,只有因著受聖靈而活過來的罪人才可以。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部 19181959

1、美南陽光

2、青蔥十八

3、她來自中國

4切合時需

5一九四九年── 洛杉磯

6 抉擇時刻

7一九五四年── 哈寧基

8 喜慶豐收 

9. 一九五七年── 紐約

10,在南十字星光下

 

第二部 1976年至1960年

11,無遠弗屆

12,使人和睦的使者  

13,東西薈萃

14,友誼永固

15,洛桑會議

 

第三部 1983年至1977

16,耳順之年

17,往東歐去   

18毋懼風浪

19,一九七九年•悉尼 

20、突飛猛進

21、一九八二年•莫斯科

22、新英格蘭    

23、一九八三年•阿姆斯特丹

 

第四部 1984年及以後

24、女皇貴賓

25、全英遍傳

26、羅馬尼亞的甦醒

27、一九八六年華府

28、第二次阿姆斯特丹大會

29、一九八八年•中國

 

 

 

 

 

 

 

 

 

 

 

 

 

 

 

 

 

 

 

 

 

 

 

 

 

 

 

 

 

 

 

 

 

 

 

 

 

 

 

 

 

 

 

 

 

 

 

 

 

 

 

 

 

 

 

 

 

 

 

 

 

 

 

 

葛培理傳連載

     

第四部 1984年及以後

 

29、一九八八年•中國

 

七大洲都有培理講道的腳踪,獨欠中華大地。中國是路得出生和成長的第二故鄉,因此培理伉儷對中國情有獨鍾。他們知道十年文革未能遏止基督教傳播,許多基督徒並未參加中國基督教協會屬下的教會,反而喜歡在家庭教會聚會。培理若要前往中國大陸講道,須得協會邀請方可。

 

1980年,路得和弟妹獲准到出生地清江浦探訪。他們在這尚未對外開放的鄉鎮大受歡迎,鄉民的熱情令培理更渴望可以訪問中國。邀請終於來到,不料培理在起程前不久意外跌斷幾條肋骨,被迫臨時延期,時維1987年秋。

 

1988年四月十二日,春花綻放,培理伉儷、兒子法蘭、同行的專家和拍攝隊伍應中國基督教協會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在北京受到官式歡迎。

 

    在人民大會堂的歡迎宴上,培理和路得既驚且喜,因為同作東道的前中國駐美大使章文晉竟然在宴會開始前請大家安靜片刻,讓在座的基督徒可以謝飯。培理說,“在我訪問過的共產國家中,從未有過這樣的禮遇!”路得在日記這樣寫道:友好協會會長章文晉的歡迎詞“非常有禮,非常客氣”,基督教協會會長丁光訓的講話“清晰真確,正如基督徒講論復活基督的訊息”。

培理在北京有許多難忘時刻,包括:在長城觀光,在座位七百的禮拜堂向一千五百人講道,與大學師生交流,與上任才幾天的國務院總理李鵬面晤-這次面晤破例地公開宣布,而且面晤地點是中南海紫光閣。

 

這次面晤乃半公開性質,兩人背後有傳譯員。坐在培理旁邊的是路得,其餘在場的有法蘭、丁光訓、章文晉、美國駐華大使,還有其它人員。李鵬對培理說,“我們信仰不同,卻不妨礙我們真誠交談。”培理響應的時候,忘了一個中國風俗:不可喧賓奪主,而講了好長一段話。培理憶道,“我有點兒忘形,開始講論福音。”路得連忙默禱。培理說完後,李鵬驚道:“你真的十足相信自己所傳的道啊!”

 

最令培理印象深刻的,是李鵬強調中國不能單憑物質發達而變得強盛。 “中國還需要道德力量,”李鵬說。會談進行了五十分鐘,電視、電台、報章皆廣泛報導。培理說,“這次面晤使我們更獲得注意與信任,間接打開了一道道門戶,也叫我們所拜訪的信徒和教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曝光率。”

 

培理一行在十七天裡跑了二千哩路,去了五個大城市。培理說,“這次行程活動安排得密密麻麻,講道、演講、訪問、社交之多(雖然觀光活動比我期望的少!),實在前所未有……不論在哪裡,我的講話完全沒有受到限制。我抓緊機會,向態度恭謹、全神貫注的會眾講解福音。”在南京,培理訪問了愛德印刷廠,聖經獲政府許可在這家印刷廠印製,然後分發到全國去。

 

葛氏夫婦也拜訪了剛上任的上海市長朱鎔基,十年後,朱鎔基出任國務院總理,培理前往北韓途中在北京與他再度會面-這當中的細節,有待日後再表。

 

在上海的行程,路得在日記中記道:培理在清心堂講道。清心堂是一家登記的教會,離市中心頗遠,屬較貧困社區。夫婦二人按習俗用過茶,即由牧師帶領,在詩班的歌聲中就座。 “這裡有很多青年,聚會氣氛活潑。培理講耶穌的'七個身份'時,一隻蝙蝠飛了進來(蝠與福同音,乃福的象徵),在會堂中飛來飛去。中國人見怪不怪,幾位外國人就有點不自在。”這次講道“大有力量,深入淺出”。

 

他們夫婦也拜訪了上海的教會傳奇人物王明道先生。這位傳道人坐牢多年,如今風燭殘年,視力幾乎全失。培理一行在臟兮兮的水泥樓梯走上三樓,看見王先生坐在桌前垂頭,不知是禱告還是小睡。人喚醒了他,說客人來了。王師母也來了,先生就和客人逐一握手。王師母也失明了,不過耳朵比先生靈敏一點。

 

    談話結束,培理夫婦正準備送上禮物。路得筆述,“培理問王先生有沒有從主來的話送給我們,他沉吟半晌,說,'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然後又緬懷過去。這位前輩所留下來的印象,永遠縈繞在培理心頭。”

 

 

培理到訪上海沐恩堂。

 

培理的所有行程完全公開。他們所到之處、所做之事,都是官方首肯的。起初官員都有點緊張,不知道培理會講什麼話、做什麼事。然而,培理禮貌周到、平易近人的作風,贏得眾人的信任。在廣州,培理一行到著名傳道人林獻羔的家庭教會去。林弟兄在文革時期,曾在礦場接受了十六年勞改。官員不願跟隨培理去,只留下一個保安人員,他的好處是可以替大隊開路。路得記述說,“教會樓高三層,木梯陡斜,每一梯級站著一兩個人,每個房間都擠滿人,或坐在長凳上,或挨牆而站。下面兩層有土製的閉路電視,講台設在三樓,林弟兄就在那裡講道。講台前有一個長桌子,兩旁坐著打開聖經聽道的青年,有男有女。房頂已給拆掉,安裝了電風扇,但空氣還是不夠流通。培理在會眾唱詩禱告時,曾經一度頭昏,但很快就沒事了。他作了短講,林弟兄替他傳譯。林弟兄滿臉威嚴,聲音宏亮。

 

培理步下樓梯不久,黃昏查經聚會又開始了。 “在熙來攘往的後巷,人味、菜味、飯香,不斷撲鼻而來。”路得覺得自己好像剛從初期教會的地下通道中走出來。

 

對培理夫婦而言,這次行程高潮是重遊路得出生地清江浦。清江浦如今屬淮陰,在運河畔。他們先乘坐蘇制螺旋槳飛機到連雲港去。昔日鍾家被迫離開日軍佔領區時,忍痛與相處多年的中國友人和醫院病友辭別。路得父親鐘仁溥醫生在醫院度過許多歡樂時光,他是出色的外科醫生和傳道人。然後,他們坐汽車往南走。路得在日記中說,“我們穿過'老中國'-小農村,泥房子,戶戶門前長滿浮萍的碧綠池塘,有雞,有鴨,有水牛,偶爾也看見一條狗。夜暮時分,終於抵達淮陰。”

 

    主人家的熱烈歡迎,令培理夫婦賓至如歸。晚宴上,一個女幹部向路得致送一幅用貝母嵌成的山水畫,並解釋道,“畫中石頭像徵我們友誼永固;松樹象徵我們交情長青;而在秋天轉紅的楓樹,象徵淮陰人民對你們的熱情。”

翌日他們到差會醫院去,路上站了數以千計的人-也許他們少見外國人,覺得好奇特地跑來看看。鐘醫生離開中國,已有四十七年了。

 

在醫院舊址,鍾家宿舍早已打掃乾淨。路得繞著房子侃侃而談,向培理和法蘭細說當年。丈夫和兒子從前常常聽聞這地方,現在親歷其境了。中國友人指著一所房子,說路得就在那裡出生。路得突然記起一件往事,就與眾人分享:鐘爸爸晚年時有人問他,有幾多個他昔日在中國的病人還在人世?鐘爸爸想了一會,說,“大概九成都不在了,由此可見,屬靈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人群中有一張臉綻露微笑,深有同感。路得知道這張臉的主人一定記牢了當年宣教士所傳的道。

 

他們也到其它樓房參觀。路得寫道,“我們看見一位婆婆,她是基督徒,認識當年的宣教士。她用中文對我說,'我是基督徒'。然後拿出一張昔日醫院職員的照片給我看。我們一起拍照後,我用中文對她說,“神賜福你! ”她馬上笑著回答說,'謝謝你,神也賜福給你!”

 

在醫院辦公室內,地方領袖興奮地把一塊石版給培理夫婦看,乃是在新院動工期間掘出的舊院大門匾額,刻著“仁慈醫院”四個字。

 

他們又送了一個錦盒給路得。路得打開一看,原來是昔日前門的門斗,再沒有什麼贈禮使路得更感動了。

 

離開醫院,培理夫婦去到學校,就是路得當年上課的地方。學校門口有兩排小孩子列隊喊著“歡迎!歡迎!”他們臉抹胭脂,頭戴蝴蝶,非常可愛。培理夫婦離開的時候,他們又喊著“再見!再見!”路得與路上的每一個婆婆握手,她想,當中可能有幾位仍然記得昔日的宣教士。培理一行走到另一所房子,這所房子是“葛傑米叔叔”和“葛蘇菲嬸嬸”的家,他們是德高望重的宣教士夫婦、鐘仁溥的好同工,在1889年創辦了這個“宣教站”。他們工作的頭三年只得著一個信主的靈魂。 1980年,鍾家後人來訪時,這所房子被改建成雜貨倉。

 

1988年,葛傑米夫婦來華九十九年後(亦即鐘仁溥醫生來華七十二年後),路得、培理、法蘭三人一同步上房子門前的十三級台階,站在房子前面。它不再是宣教士宿舍,也不再是雜貨倉,而是一所教堂。

 

原來分隔客飯廳的牆已拆掉,在兩道樓梯之間新建一個講台。主任牧師說主日聚會人數不少,房子里外擠得滿滿,共有八百多人。他說淮陰約有基督徒十三萬,人口有九百萬。 “這十三萬之數算得什麼?”路得忖道。但另一個念頭隨即閃過腦際:“他們是鹽,他們是光。”

 

 

摘自──葛培理(鲍乐基著)  

珠璣語錄

 

 

  • 沒有一個誠懇的聖徒空手而回,沒有一個請求交給神,不會有適當的回應。──Herbert Lockyer

  • 祈禱是人類心智最高的運動。──Gladstone

  • 祈禱是人心所能從事的最神聖的運動。──Willam Law

  • 沒有信心不但不能向求什麼,也不能從得到什麼。──Herbert Lockyer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