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1-24-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我有一位奇妙救主

 

  我有一位奇妙救主,祂的愛情舉世莫如﹕深海雖深,它還要深;高天雖高,它還要高;

亦新、亦陳,又摯、又真;不分境地,不理晚早。祂愛我,讚美祂的名!

 

  祂在天上位分至尊,天使、天軍無不拜頓;卻因情愛非常堅強,以至願意撇棄穹蒼,

來尋迷羊,並且受戕,捨了天福,又失世賞,祂尋我,讚美祂的名!

 

  祂的道路實在孤單 沒有同心,沒有同伴;祂的所有患難、憂愁,惟祂自己和神知道;

但祂前走,不稍退後,直等祂到我的囚牢 祂見我,讚美祂的名!

 

  不久,悲慘日子就到﹕祂被人賣,祂被人告,祂就如此 零丁孤苦,頭戴荊冕,身受鞭傷;

為我之故,來髑髏處,忍辱、受死,疼痛獨當 祂救我,讚美祂的名!

 

  一生一世,我要述說:祂的愛情何等超絕!當我至終被提上天,住在祂所豫備的家;

我心所羨,是見祂面,並要高唱哈利路亞!我愛祂,讚美祂的名!  

   

這是一首論到主愛的詩歌(《聖徒詩歌》53首),作者是泰德門(C.A.Tydeman)。

 

詩歌感想

 

這是一首清純、屬天、詩意豐富、經歷深廣的詩,多少年來一直幫助我們走在跟隨主的路上。第一節描述主的愛情,寫詩的人說,主的愛是舉世莫如,比深海還深,比高天還高,又新又陳,又摰又真,不分境地,不理晚早。哦,這是少有的既屬靈又優美的描述。從第二節開始,詩人就來細述為什麼祂的愛情又深又高又新又陳又摰又真:

 

祂在天上位分至尊,天使、天軍無不拜頓,

卻因情愛非常堅強,以至願意撇棄穹蒼,

來尋迷羊,並且受戕,捨了天福,又失世賞,

祂尋我,讚美祂的名!

 

他說祂是話成肉身的那一位,堅強的來尋找我們,也為我們受死;又說,祂是捨了天福,又失世賞。第三節:

 

祂的道路實在孤單,沒有同心,沒有同伴,

祂的所有患難憂愁,惟祂自己和神知道;

 

不知道弟兄姊妹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聽見有弟兄姊妹被誤會,或者遭受煎熬的時候,你要知道,這時他就要經歷主耶穌所經歷的,主耶穌也是這樣過生活。哦,每一個真正跟隨主的人,都要走這樣的路,就是要經歷「你的道路實在孤單,沒有同心,沒有同伴,你的所有患難憂愁,惟你自己和神知道!」即使整個教會都起來反對你、逼迫你,你裡面還要知道,「主啊,我和你是同心的!」換句話說,當你要走主的道路時,不要尋求人的了解;當你要跟隨主時,也不要盼望人的稱讚。這一首詩歌應該是你這個人在主面前的心願,你要告訴主,「主啊,我實在願意有這樣的經歷!」不僅這樣,你也要說,「主啊,只有你了解我,只有你知道我所經過的是什麼!」

 

第四節:

 

不久悲慘日子就到:祂被人賣,祂被人告, 祂就如此零丁孤苦,頭戴荊冕,身受鞭傷,

為我之故,來髑髏處,忍辱受死,疼痛獨當, 祂救我,讚美祂的名!

 

詩人說,祂不僅愛我、尋我、見我,祂還要救我,哦,讚美祂的名!第五節,這個得救的人見證說:

 

一生一世,我要述說,祂的愛情超人能度, 當我至終被提祂前,住在祂所豫備的城,

我心所羨,是見祂面。並要敬拜,高聲頌稱, 我愛祂,讚美祂的名!

 

許多基督徒都在說,「我得救了,現在我等著上天堂。」但是這裡說,我心所羨,是見祂面,當我住在聖城裡時,我還是盼望見到祂,「並要敬拜,高聲頌稱,我愛祂,讚美祂的名!」

 

我們要注意,這五節詩歌的過程:第一,在永遠裡,祂愛我們;第二,在話成肉身裡,祂尋我們;第三,在祂的尋找裡,祂見我們;第四,在祂的受死裡,祂救我們;所以這裡結束的話是說,一生一世,我們要述說祂的愛情,至終我們要被提見祂,也要高聲的頌稱:「我愛祂!」

這一首詩歌,從第一節的「祂愛我」,到最後一節的「我愛祂」,中間的起、承、轉、合寫得非常好。就著靈感來說,它很有詩意;就著中心來說,它很有內涵;就著經歷來說,它很豐富;就著啟示來說,它非常的認定;就著真理來說,它非常清楚。這首詩幾乎樣樣都好。

 

摘自―― 你不可不唱的歌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求你保護的手能臨到我,使我免于受到意外、災害或邪惡的傷害。不論我到哪里,求你都保護我。不管我坐車、搭飛机,或是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求你都保守我平安。我相信你的話語,因你的話語使我确定,你是我可以信任的盤石、山寨、救贖者、盾牌、堡壘和力量。

  主啊,我要住在你的隱密處,和你全能者的蔭下(參詩篇911)。幫助我能永遠受到你的保護傘遮蓋,也幫助我不偏离你的旨意和道路。賜我力量能永遠听到你引導的聲音。在我所行的專上,求你差派天使看顧我,保守我。愿他們用手托著我,免得我失腳(參詩篇9112)

  主啊,你是我的避難所、我的力量,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我也不懼怕(參詩篇461-2)。主啊,謝謝你,因凡為攻擊我造成的器械,必不被利用(參詩篇373233

  求你保護我不中惡人的計謀,保守我不受突來之災的傷害。"神啊,求你怜憫我,怜憫我!因為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等到災害過去。"( 57:1)謝謝你,因"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 4:8)。我感謝你,因你賜我許多保護的應許。今天,我要宣告那些應許全歸我有。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紀上、下

歷代志上、下

 

 

 

 

 

 

 

 

 

 

 

 

 

 

 

 

 

 

 

 

 

 

 

 

 

 

 

 

 

 

 

 

 

 

 

 

 

 

 

 

 

 

 

 

 

 

 

 

 

 

 

 

 

 

 

 

 

 

 

 

 

 

 

 

 

 

 

 

 

 

 

 

 

 

 

 

 

 

 

 

 

 

 

 

 

 

 

 

 

 

 

 

 

 

 

 

 

 

 

 

 

 

 

 

 

 

 

 

 

 

 

 

 

 

 

 

 

 

 

 

【 歷代志上、下】

一、書名

本書原名的意義是「昔日/歷代的日記/記事」,是追溯人類歷史直至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波斯王古列諭旨重建聖殿的猶大國歷史。七十士譯本稱此書為「補遺」,即補敘撒母耳記與列王紀之遺漏,但此與事實不大相符。中文名「歷代志」乃源於聖經拉丁文譯者耶柔米(主後340-420),也算合宜。歷代志原本沒有上、下之分。

本書為希伯來文聖經最後一卷,放在「著作」裡,主耶穌說「從亞伯的血起直到…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提及之舊約頭一位和末一位殉道者所取材的,乃在於此。(太廿三35,比較創四10及代下廿四22)

二、作者

1.    猶太人傳統認為本書乃文士以斯拉所寫,不少聖經學者皆同意此看法,因為他是被擄歸回之人,是一位祭司,對聖殿和事奉的條例固然熟悉,他也是一位文士,有著一切資料作參考的便利。本書中的文辭、體裁、句法與以斯拉記相似,並且代下卅六22-23與拉一1-4幾乎完全相同。

2.    歷代志的材料根據不少早期文獻,加上作者的歷史觀編彙而成。各種資料如下:

  1. a.    先見撒母耳、先知拿單並先見迦得的書。(代上廿九29;代下九29)

  2. b.    示羅人亞希雅的預言者並先見易多的默示書。(代下九29)

  3. c.    先知示瑪雅和先見易多的史記。(代下十二15)

  4. d.    先知易多傳。(代下十三22)

  5. e.    哈拿尼的兒子耶戶的書。(代下二十34)

  6. f.     列王的傳。(代下廿四27)

  7. g.    先知以賽亞的書。(代下廿六22,卅二32)

  8. h.    以色列和猶大列王記。(代下二十34,廿七7,卅二32)

  9. i.     何賽的書。(代下卅三19)

顯然作者也會參考引述創世記,撒母耳記和列王紀中有關經卷。

三、寫作時地

代上頭九章的族譜顯示此書是被擄歸國的人,在耶路撒冷安頓好了之後編成的。再者代上三17-24有關所羅巴伯的族譜,表明此書成書日期約在以斯拉及尼希米之晚年(約公元前450-425)

四、背景

1.    猶大國於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所滅,人民大體被擄至巴比倫地,到主前539,巴比倫亡於波斯,古列王於主前536年准許猶太人回國,首批回歸者由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帶領。返回耶路撒冷和猶太地的人,面對不少問題:他們不再是一獨立國家,常有其他民族欺凌;不少人曾見異教神廟和外邦帝國的繁華,也受異族文化思想的影響,對聖殿的敬拜、屬靈的領導、神要復興猶大國等信念受到衝擊;回國後起初的熱心和愛心很快便冷卻了,對聖殿的重建忽略了(後歷經波折,於百難下才完成),也對聖殿的祭祀疏忽了,有人更與外族通婚。作者有見及此,便修成此書,好引導自己同胞,回到過往的歷史,尋找國家復興之道。

2.    本書雖有不少地方與列王紀相若,但各有特式和相異之處:

從先知觀點寫作

從祭司觀點寫作

記猶大和以色國

單記猶大國

顯露大衛和所羅門的罪

隱藏大衛和所羅門的罪

故事中心為國位、寶座

故事中心為聖殿、敬拜

重先知,政治,爭戰

重祭司,宗教,祭禮

陳述歷史

解釋歷史

在被擄時寫作

在歸回時著述

善惡之王皆述

善王詳述惡王略過

簡記建殿修殿工程和祭祀禮儀

詳記建殿修殿經過和祭禮安排

受刑罰的鑑戒

激勵百姓盡忠

五、主旨

本書以祭司的眼光寫給被擄歸回的百姓,說明神對他子民的信實和不變的應許,並指出以色列民族之興衰,無不與聖殿中之事奉及對真神的敬拜有密切關係,歷史中的列王若尊重之,國就有尊榮,反之則敗亡。

六、鑰句與鑰節

1.    鑰句:「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同在」

2.    鑰節:代上十六8,11,15,廿九11,12;代下一1,二十20

七、思考重點

1.    歷代志寫於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之後,作者的目的不是要補充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資料,亦不是要提供另一個歷史,而是要針對當時以色列人的處境,貼切地重新闡釋神過去在他們歷史中的啟示。他們回國後,有不少問題出現,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沒有王了;他們歸回不是要建立一個寶座,乃是重建聖殿。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就率先帶領百姓回去作這事,為的是要帶領民眾轉回歸向神。

以前神藉先知對他們說過若不離惡,便要被擄,結果全都徹底應驗,回來時他們當會回想到背道所帶來的後果,這定必永誌不忘。現在大衛的寶座過去了,但他的族系沒有斷絕,按著神的應許和誓約,有一天彌賽亞要從大衛家出來,建寶座於耶路撒冷,治理萬邦,以色列要再得榮耀,他們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地重建家國,就是因為沒有放棄這盼望。

再者當古列王下令重建聖殿時,以色列人就看出神並沒有忘記他們。巴比倫王朝倒塌了,古列興起,他們可以歸回,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的預言準確應驗,實在叫他們深切體會耶和華確是再與他們同在。

這是歷代志成書的目的:他們有歷史的教訓,將來應許的盼望和神現今的同在。

巴望教會和信徒在今天也同樣地自策自勉:檢討過去、肯定現在並瞻望將來。

2.    本書前九章之族譜,乃要從以色列獨特的呼召和大衛的約來看,以色列人一定要弄清楚純一不雜的世系。這說出神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揀選了一些人,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直到猶大族的大衛家和利未族。另一方面,他們既從特別的啟示而認識真神,亦從經驗中體會到犯罪導致亡國,與及了解到聖殿是聯接起往日的光明和將來的璀燦之唯一橋樑,他們就要重新估量並恢復被遺忘的聖殿敬拜。在沒有王治理時,聖殿是他們一統的標記和精神的所在,也說明神仍與他們同在,題醒他們崇高的呼召及職責。他們該知道今後的生活應以何者為重為先。

事實上,大衛王室從羅波安起,一直到被擄的西底家為止,除了間中的復興及改革外,以色列百姓對神的關係是每況愈下的。誰人定意尋求神,神就使他日漸強盛、亨通,反之就是敗落、衰亡,這是本書的公式。最後王國敗亡,聖殿也受到極度的擄掠和摧殘,就是因人不認識神,不敬畏神,並離棄神,在殿中的事奉也淪為虛假外在的形式,神既不能從他們中間得著真實的敬拜,只好讓聖殿被焚燒。

故此以色列人的存立和在神面前的價值,並不在於他們是否富強,是否有獨立的王國和廣闊的疆土,乃於神在揀選和呼召中所給他們的地位,並他們因此而對神該有之正確態度和敬拜。

今天信徒應確認人的價值不在乎家道豐富(如學位、事業、財富),乃在乎我們在神面前蒙恩的地位,無論任何環境,我們都該活得有意義,這會影響我們生命中的取向。再者,我們的生活的屬靈光景和道德原則對嗎?我們對神的態度如何?是否留給他地位呢?教會真正的敬拜並不在於有多少活動、會眾、奉獻…和各式各樣的方法、模式,乃於她是否尊神為王,並且信徒是否一心尋求神和他的同在,並對他是否有全心的敬拜。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第一篇【罪】

第二篇【恩典】

第三篇【神的話】

第四篇【基督的完美】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第四篇 【基督的完美】

 

   『祂全然可愛。』《雅歌五16》

 

   詩: 我若活在你面前,我魂常能守貞堅, 我眼瞻仰你榮臉,因你面光多經驗:

          你這完美何深厚,使我認識你更透; 衷心愛戴並尊敬,但願長成你性情。

 

  主耶穌是所有美麗與完全的集大成。

 

  但是,這一位多經苦難的憂患之子——主耶穌,祂的生活到底如何呢?這是在隱藏中而滿有服事的生活,把神的愛,送到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就是人們需要祂最迫切的地方 ......這樣的一種生活,沒有在世界的苦難中自求蔭庇......反而把神的大愛——寶貴的恩典——豐滿的帶進了人間。

 

  亞當的第一個舉動,是隨著自己的意志;基督卻置身這艱苦的世界上,在愛中獻上自己,全心遵行父的旨意。祂來到這世界,乃是倒空了自己。祂來是以奉獻給父為己任,不顧任何犧牲,好叫神得榮耀。

 

  那惟一背逆的行動,亞當果然犯了;基督呢,以能力來說,祂凡事都能,但祂卻以全力來彰顯更完全的事奉,更完全的順從。我主的腳蹤,是一幅何等榮美的圖畫!

 

  祂越忠心,就越受藐視和反對;越溫柔,就越受頂撞與輕看。然而這一切都不能使祂改變,因為祂所有的都是單單為神而作。無論在眾人跟前,或在門徒中間,甚至面對著那班不義的審判官等,始終沒有一件事能彀改變祂那絕對完全的行動,因為在任何情況之下,祂總是對神作事。

 

  主耶穌這一個『人』,是在神與人的喜愛中長大的。祂從始至終,都成為眾人的僕人。記得多年前,當我讀福音書時,第一件引我注意的事,乃是:在這裏有一個人,祂從來不為著自己作過任何一件事,這是何等奇妙的事蹟!竟然有一個人不為自己而活。這裏的原因,是由於祂已經得著神作祂的自己。

 

  福音書彰顯這一個『人』,祂心裏沒有自私;隨時隨地,都準備為著別人;無論自身是怎樣滿了憂患,但經常顧念的卻是別人。祂能在客西馬尼警告彼得,並在十字架上安慰那將死的強盜。祂的心一直在環境之上,不在環境之下,在環境中始終遵行神的旨意。自滿,自高和自顯,都是人行動的原則......。但在我們的主裏面,全數是真誠的奉獻,恩愛和服事,其中沒有半點自私自利的存心。人所拼命追求的事,主絕對不要。祂說,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

  在使徒們中,我們也可以找出很可觀的美德......也能找出照著主先前所說,信祂的人要作比這更大的事。我們也看見他們在心靈的操練上有很好的成就,他們在恩典中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峰。但是,在他們身上,我們找不到像在基督身上那樣一貫完美。主耶穌作人子,是一位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像保羅這一班人,不過如琴弦一樣,被神彈出美妙的音樂,而基督纔是所有音樂的本身。

 

  但願神賜給我們亮光,能寶愛來到我們中間這一位完全美麗的主耶穌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引言

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

在光明中行

 

 

 

 

 

 

 

 

 

 

 

 

 

 

 

 

 

 

 

 

 

 

 

 

 

 

 

 

 

 

 

 

 

 

 

 

 

 

 

 

 

 

 

 

 

 

 

 

 

 

 

 

 

 

 

 

【達秘小傳 (John Nelson Darby 1800-1882)】

 

在光明中行(約壹一﹕7

 

一八二七年﹐達秘在杜百齡城里遇見幾位青年﹐和他一樣對於他們教會的關係發生嚴重的考慮。他們的難處大多是起因于當時國教﹐和非國教團體的生硬宗派思想。當大夢初醒的青年牧師來到杜百齡之時﹐他最少找到四位這樣的朋友﹐預備採取當時所認為極勇敢的步驟。經過謹慎的考慮﹐和默想新約聖經﹐他們發覺在國教或者任何非國教的團體﹐都找不到神教會的具體表現。要參加那些非國教的團體﹐必須口吐他們特別的"示播列"(士十二﹕6)﹐同時﹐他們的憲章實在從無一刻考慮到在地上基督身體的偉大﹐並聖潔的性質。

 

他們所採取的勇敢步驟﹐就是在主日早晨一同聚集擘餅﹐如同原初基督教所作的﹐"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徒二十﹕7)今天我們也許覺得這個舉動並無什麼了不得﹐因為弟兄運動早已影響整個基督教﹔可是當時﹐這種行動是具有革命性的﹐在所謂正宗教會團體從未見過。

 

當時聚集在赫契生家裡擘餅的五位﹐乃是柏勒(J.G.Bellett)﹑柯羅寧(Dr. Cronin)﹑赫契生(Mr.Hutchinson)﹑柏路克(Mr.Brooke)和達秘。他們脫去了人為宗教制度的墓衣﹐走上敬拜和事奉的自由大道﹐有主的靈來帶領主持一切。他們所以採取行動﹐是因為考慮到在馬太福音第十八20節﹐羅馬人書第十二章﹐和以弗所書第四章3~4節的真理。他們發現而且承認﹐信徒在世的抱負﹐乃在用心靈誠實敬拜父﹐直接向主負責事奉﹐並且等候主再來(約四﹕23~24﹔西三﹕23~24)。

 

  達秘辭去牧師職份之後﹐非常明白的表示﹐他並未辭去神話語的職事﹐也未推辭拯救靈魂的責任。如同前個世紀的著名約翰一樣﹐他現在以整個世界作為他的教區。他為主多受勞苦﹐不斷的旅行各地幫助信徒﹐傳揚主的福音。"我到劍橋和牛津去﹐……去瑞士不只一次﹐……留在勞山(Lausanne)一段相當長的時期﹐神作工使人得救﹐並且吁召一班的兒女從世界裡面分別出來……。"這些地名不過是他一封信內所提起的。只要讀他三部書信﹐就可以看見他當時旅行的廣泛。

 

  雖則他的學問高大﹐他的謙卑卻十分顯著。他從來不讓學問侵略他的職事。有一位古神學家說﹕"基督仍舊釘死在希伯來﹑希臘和拉丁文之下。"可是在達秘的身上卻不是如此﹐很少人聽見他在講道時引用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甚至好些生人希奇說﹕"什麼﹐這位就是偉大的達秘先生麼﹖"他性格的高貴﹐和心中的謙卑﹐可以在一件極平常的事上表明出來。某次在讀經聚會中﹐有一位弟兄創立一個古怪的理論﹐據說是根據于達秘的著作所說的話。隔了一會﹐達秘嚴肅的回答說﹕"若是這樣﹐達秘的著作就完全不對﹐因為這種理論明顯的不合乎聖經﹐因此是不健全的。"不用說﹐這位弟兄實在是讀錯了達秘的寫作﹐他把自己的思想讀進達秘的著作裡去。

 

   達秘的另一性格﹐便是他為人非常慷慨。這是因為他謹于實行聖經中的實際命令。他並非一個職業慈悲家﹐乃是一個信徒因信稱義﹐而且跟著因行為來稱義。他對於貧窮弟兄的關念﹐十分顯著。他有驚人的記憶﹐只要見過一次﹐就能記得姓名和面貌。有一位貧窮的弟兄﹐因著在英國不容易謀生﹐想到美洲去發展﹐苦于缺少款項﹐不能啟程。當達秘聽見這個消息之時﹐他打聽了一下﹐就送給這位弟兄十五金鎊﹐作他的路費。這位弟兄的環境好轉﹐決定仍舊住在英國﹐把支票送還給達秘﹐達秘就說﹕"你現在不去了﹐不要緊﹐你若有需要﹐仍舊可以到我這裡來。"

 

  倪脫培(Neatby)在他的匹茅斯弟兄運動史上說﹕"假若他(達秘)在宗教性的爭辯上筆下無情﹐他在其他時候卻非常溫柔有情。當他正在聚會講道之時﹐他會捲起他的大衣﹐給一個睡著的小孩作枕頭﹐因為他發覺小孩的情形很不舒服。我聽說﹐在他無數航行中﹐某次人看見他整夜抱著一個躁惱的孩子在甲板上徘徊﹐好叫孩子的母親得到機會休息。這件事更覺有趣﹐因為達秘從未結婚。是否是那深藏在他孤單心裡的柔仁發出來﹐使人這樣的向他表示忠誠﹖"

 

 "他這種柔仁並愛護小孩﹐在某次旅行美國的時候特別顯明。有一位貧苦的弟兄﹐十分盼望能夠邀請這位大人物來家吃飯。他的孩子們養了一些兔子。那個長久想望的機會來了。達秘拒絕了一位有勢力之弟兄的邀請﹐來到這位貧苦的弟兄家裡。全家都高興得不知怎樣說才好﹐只有最小的孩子十分沮喪﹐因為他的家兔作了當日的主菜。用飯的時候﹐達秘發現小孩子那種沉悶的光景﹐就問起其中的原因。小孩子違反了所教導的﹐把全部事實都說了出來。達秘的同情非常實際。他不吃小孩子的家兔﹐飯後把孩子領到一個大的水缸邊﹐從口袋裡掏出一些機械的鴨子﹐和小孩子一同玩了一點多鐘。"

 

  摘自──教會歷史人物《達秘 

珠璣語錄

 

 

 

 

 

 

  • 在禱告中,有時候看起來好像是我們順服神的旨意,事實上是要祂接受我們的意思。---Daily Walk

  • 禱告是一種能勝過一切試探的美德。---聖伯納

  • 人生一切的不幸始於一源,就是不能在禱告密室中安坐。──Pascal

  • 假如我們每天花十六個鐘頭去盤算世界的事物,而只花五分鐘思想神,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看起來比神真實二百倍。──William R.Inge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