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1-10-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輕輕聽】

 

輕輕聽,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聽我主聲音。

輕輕聽,祂在輕輕聽,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一生只聽隨主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摘自——我心旋律詩歌詩集 第二輯

 

「看門的就給祂開門;羊也聽祂的聲音;祂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約十3~4)

 

這首現代詩歌「輕輕聽」是張千玉的詞,陳天賜作譜。簡潔美妙,精確動人。盼望我們每天只專心地聽,並且只跟隨主的聲音。

 

詩歌感想

 

在巴勒斯坦牧人和羊的關係也很特別。英國的羊多半是養來食用的;巴勒斯坦的羊則多半養來剪取羊毛。因此,巴勒斯坦的羊很可能跟隨一個牧人許多年,而且牧人還為牠們取了名字,時常呼喚牠們的名字。這些名字通常是一些綽號,諸如「褐腿」、「黑耳」等等。巴勒斯坦的牧人走在前面,羊在背後跟著。因此,牧人能夠確定前面的路是否安全,有時候羊群不敢跟上去時,還得給牠們一點鼓勵。一個旅行者說他目擊牧人如何帶領羊群涉過小溪。這些羊都不願涉水,牧人只好抱了一隻小羊先走過去,母羊看見小羊到了對岸,因此也跟著過去,其他的羊也紛紛走過小溪。

 

羊聽得出東方牧人的聲音,也是事實。牠們絕不會聽從陌生人的聲音。莫頓(H. V. Morton)曾生動地描述牧人跟羊說話的方式:「有時他以大而單調的聲調對他的羊說話,所說的話是我畢生當中第一次聽到,屬於不可思議的語言。我在耶利哥背面的山丘,頭一次聽到羊的語言。一個牧人走下山谷,然後攀爬對面的山坡,他轉過身來,發現羊群還停留在後面嚙食灌木叢的葉子。他提高聲調對他的羊說話,所說的話大概和牧羊神(Pan)在希臘山頂所說的一樣罷。那種語言是神奇的,完全不像是人的語言。也可以說是一種經過組合過的動物聲音。牧人一發聲,羊立刻就有反應,開始鳴叫,有一、二隻羊轉過來向牧人的方向走去。然而其餘的羊還是不動。牧人因此呼喚一個名字,然後又示以笑的嘶聲。立刻就有一隻脖子懸著銅鈴的羊不再吃了;牠離開群羊,疾行下坡,經過山谷,爬上對面山坡。牧人和這隻羊在岩石面突出的部份消失後,群羊一時緊張起來,牠們不敢再吃了,立刻尋找牧人,但是找不到他。牠們領悟到牧人和那隻脖子繫著銅鈴的羊,已經不跟牠們在一起了。這時,遠方傳來牧人歡笑的呼聲,於是群羊很快的衝下山谷,跳過凹陷的地帶,緊隨著牠們的牧者。」

 

湯姆生(W. M. Thomson)在聖地與聖經(The Land and the Book)一書,也提到同樣的事:「牧人時常發出尖銳的呼聲,讓群羊知道他在牠們身旁。群羊都認識他的聲音,緊隨著他;假使有個陌生人呼喚牠們,牠們就停下來,鷘惶地抬起頭,這時陌生人如果繼續呼喚,那麼群羊就開始逃竄,因為牠們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我經常作這樣的試驗,且屢試不爽。」約翰所告訴我們的正是這種情形。

 

莫頓又告訴我們他在伯利恒附近洞穴所看見的一幕。兩個牧人安置他們的羊在洞穴裏過夜。他們如何分辨自己的羊呢?其中的一個牧人站在稍遠處,他發出一種特別的聲音,只有他的羊才認得出來,不久他的羊都跑到他身旁,因為牠們熟悉牧人的聲音。牠們認得出牧人的聲音,卻不跟隨陌生人的聲音。十八世紀還有一個客旅見證說,巴勒斯坦的牧人能夠吹出特別的笛音和聲調,他的羊甚至能隨著音樂快慢的旋律跳舞。──《每日研經叢書》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我要將我所有的人際關系交給你,求你賜福,也希望我与每個人的關系都能榮耀你。求你幫助我有智慧選擇朋友,好使我不偏离正道。賜我分辨的能力与力量,离開那些對我沒有好影響的人。我要將我所有的人際關系交托給你,愿你的旨意在那些關系中能一一成就。求你的平安在我最難處理的人際關系中掌權。我特別要把我与______(与你關系不好的人)的關系交在你手里。我知道二人若不同心,不能同行(參阿摩司書33)。因此,我要求你幫助我們能同心合意。我們兩人需要改變的地方,請你幫助我們改變。任何誤解或"隔斷我們的牆"(參以弗所書213-15),求你都一一拆毀。我要將這個人交托給你,也愿你使我們之間的關系能合你心意,榮耀你的名。

 

  我也為自己与家里每一個人的關系禱告 ,特別是我与_____(家人的名字)的關系。求你在那些關系中有需要的地方,賜下醫治、和好与恢复。愿你祝福我們的關系能夠成長茁壯。

 

  主啊,我要為我与不認識你的人之間的關系禱告。求你賜下話語,讓他們的心能回轉向你,也幫助我成為他們的光。我特別要為______(某個未信者或遠离神的人)禱告。求你軟化他的心,開他的雙眼,讓他愿意接受你并忠心跟隨你。

 

  主啊,求你賜我敬虔的朋友、學習對象和啟蒙老師,并讓那些能用愛心說誠實話的人進入我的生命。我特別要求你賜我值得信任,充滿恩慈、仁愛、忠心的姊妹。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她們都有堅定的信心,因那可以使我們彼此的生命更加丰盛。愿我們能互相鼓勵,達到彼此渴望的目標,也愿饒恕与愛能自由在我們之間流動。主啊,幫助我在所有与人的關系中,都能為你發光。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撒母耳記上、下】

一、書名

     1.    在早期希伯來人聖經,撒母耳記上及下乃合為一卷,稱「撒母耳記」,原因有三:

       (1)  撒母耳為本書(指撒母耳記上、下,下同)中重要人物

       (2)  他膏立書中兩位作君王的主角--掃羅與大衛

       (3)  猶太人尊他為民族領袖、民族英雄,他將以色列人從士師時代的危機絕望中帶出來並轉入君主政制平安興盛時代。

     2.    撒母耳希伯來文有不同譯意:「神的名」,「他名是神」,「他名是大能者」,「神聽見」。

 

二、作者

  1. 根據經文顯示,本書不可能是一個人的手筆,必定是一部彙編。撒母耳可能是卷上前廿四章的編者。而從代上廿九29,代下九29看來,拿單與迦得的著作,也在被編纂之列;此外,詩歌體裁如雅煞珥書(撒下一18)可能也包含在內。

  2. 撒母耳乃以色列最後一位士師(徒三20),又是先知,他創立先知學校(參撒上十九20;王下二3-5,38),他也是一名特別的祭司,身兼三職。而拿單和迦得都是大衛朝代的先知(先見)

三、寫作時地

本書前段寫作時期約為1000B.C.;最後編纂成書日期,根據撒上廿七6應不會在王國分裂之前(931B.C.),因該處隱含了王國分裂的事實。雖有學者認為此書與王上、王下是在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後才最後成書,但此書較可能在主前900年左右,在迦南地成書(即王國分裂後,與所羅門王同期的人仍在世)

 

四、背景

  1. 撒母耳記上、下緊接士師時代,以色列的光景可用士師記最後一句話總括:「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換句話說,以色列沒有首領,無人向百姓發號施令,沒有元帥統領眾支派制敵,統治全民。以色列人與神日漸疏遠,士師時期靈性低落,根本沒有理會神的治權,後來更拒絕神的管治,要求立一個王,像列邦一樣。神不滿他們立王,並非因他反對君主制度,而是知道他們厭棄他的管治(撒上八7)

  2. 以色列人所得之迦南地,山巒起伏,中央山脈將全國分為二,東為陡峭的約但河谷,西為沙崙平原直至地中海。以色列人受此地理環境影響,頗為分散。他們聚族而居,各自為政,故時受鄰敵欺凌。並且在撒母耳時,境內仍有不少迦南人居住的城邑,而最難對付的是非利士人。他們驍勇善戰,擁有鐵製刀槍、車輛,與以色列簡單銅製武器對陣,勢如破竹。情形若繼續,以色列人或會被非利士人所滅,故要求立王,使國家有個中心,統一起來。

  3. 神所設立的王,與四鄰不同,他的王權來自神,必須遵守神的律法,聽從先知說話。換言之,王只是神治理他百姓的僕人,百姓和王仍須敬畏耶和華,盡心事奉他。掃羅被立為王後,未守這命令,故被棄絕。神另立大衛。大衛堅守此約,建立了以色列人歷史上最光榮的時代。主前1000922年間,以色列人不只取得當日神所應許給他們的全部土地,也成為中東地區聲威顯赫的大國。

  4. 本書目的並非為提供歷史資料,而是從神的角度看以色列的歷史,書中有關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蹟所佔篇幅,並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貢獻而定。如以利作士師四十年,但他的治績卻從未提及。掃羅作王四十年,除早期對外爭戰外,書中亦鮮有記述他其餘事蹟。

 

五、主旨

說出以色列民如何由神權政治轉為王治制度。撒上先有撒母耳興起帶出王朝的開始,掃羅的登位與被棄,後為大衛所取代。撒下則記載轉變後之王國因有合神心意之大衛王治理而使國家鞏固,但也道出他的失敗與被神懲罰。

 

六、鑰字與鑰節

       1.    鑰字:禱告(撒上七5),牧養(撒下五2,7),在耶和華面前

       2.    鑰節:撒上十一15,十二23,十五22-23;撒下五4,12,25-26,14

 

七、重點思考

 

1. 如上所說,本書記載了以色列人,怎樣由神權統治過渡至君王統治,這轉變乃出於民眾執意的要求,他們並沒有求問神,只說撒母耳年事已高,其子不行正道,故需立王像列國一樣。探究其因,乃是以色列人厭棄神的管治(撒上八),是出於他們自己的要求和決定,神也只好給他們一個王了。不過以色列的王,要根據明文記載的律法典章和當代先知的說話來行使他的權力,故此以色列人和王對神的統治仍有責任,而神也藉撒母耳警告他們,王的治理會帶來轄制。人為的王朝制度,的確帶給以色列國不少軍事政治上的勝利(尤其是在首三位君王,掃羅、大衛與所羅門時期),但卻沒有帶來安穩。他們三位為國立下不少功勞,可惜相繼犯罪。他們的罪令國家分裂,甚至被擄至外邦。神知道這個,但因以色列人固執,就容讓他們經歷依靠人的失敗無望,使他們可以回心轉意歸向神。感謝神,神是不失敗的,他為以色列人,甚至為我們預備了彌賽亞,屬天的國度,取代一切人為王朝制度,使耶穌基督成為人類永恆的君王。

這個歷史,給今天個別信徒和教會有甚麼提示呢?我們會否容易倚靠那可見的、短暫的人為制度、方法和能力,而不向那不可見,卻是永恆的神求幫助呢?我們是否只顧人的需要和決定而不理神的治理和心意?教會的興衰又是否只靠一些有恩賜有能力的人,而眾聖徒的生命、道德、行為不需負責呢?

 

2. 撒上、下充滿了神的啟示。幾個有關神的名字值得思考,如「萬軍之耶和華」(表明神是大能者,是天上眾軍之主),「以迦博」(意即神的榮耀離開),「以便以謝」(意即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甚至「彌賽亞」這詞也有用過(撒上二10原文)

神是一位公義的神,他不能容忍任何罪惡、叛逆。以利二子、掃羅、大衛等都因犯罪落在他嚴厲審判之下。他是聖潔獨一的真神,約櫃雖落在外邦人之手,可是他親自將其分別出來,讓咒詛臨到非利士人,及後以色列人擅觀約櫃,有多人被擊殺;再者,大衛要將約櫃用不合神定規之方法運送至大衛城,烏撒因用手扶它被擊殺。

神也是慈愛的,當大衛犯罪徹底悔改,神赦免了他。再者,神是看人的內心,不是外貌,神喜歡人聽從他,勝於一切宗教外表。

本書也說明神不斷向人啟示他心意的方法。神藉著默示,說話,或藉先知代言,或藉以弗得(烏陵,土明),或藉自然界景象和其他環境等等,叫人曉得他的意思。

 

3.本書有多位人物可給我們不少的教訓。

(1) 以利在聖殿服事四十年,靈命衰弱,二子更是惡人(原文彼列之子),不認識耶和華。

(2) 撒母耳是希伯來人歷史中偉大人物之一,因虔誠母親的祈禱蒙答應而出生,一生充滿禱告。他所感動人的不在乎政治、軍事才幹,乃是他高尚人格,向神忠實虔誠,完全信靠,一生求以色列人的好處,實是以色列民族史上一個轉移時代的人。

(3) 掃羅外表出眾,早期謙卑、勇敢、善戰,有愛國精神,並有神的靈在他身上。後因驕傲、魯莽、固執、悖逆、嫉妒,導致神棄絕他,神的靈也離開,他被惡魔所附,甚至問卜交鬼,最終陣亡。

(4) 約拿單為賢德之人,敬重別人、守約、愛大衛,也是一個勇士。

(5) 大衛是以色列史上一位影響至大的人,他出現時為牧童,善於彈琴,是勇士,有神同在,被膏立後為神的戰士,為王的女婿,為詩人,為逃難者,及後登上寶座。他成就包括統一以色列,戰敗征服周遭列邦,建立健全的政府和新的京都。並且他體貼神心意,願為神建殿,設立祭司利未人事奉,且在經歷中寫下不少詩篇,表明他對神的信心和倚靠,成為百姓的好君王、好榜樣。其後萬王之王基督也是從他而出。

 

4. 大衛不是一個完全的人,他的嚴重罪行和結果,清楚寫在聖經上,作為後世人的警戒。他的失敗是在靈性高峰和爭戰大得勝之後(撒下七-十章),別人在前線苦戰,他卻在耶京,日頭平西方從床上起來,到王宮平頂上遊覽,實是驕奢、放鬆,繼而犯姦淫,欺哄和謀殺忠僕,罪惡一直連續犯下去,欲罷不能。大衛的生平在感情和家庭的表現上,也是失敗的。他已有多妻,與原配掃羅之女米甲關係不正常,後娶亞希暖、亞比該、瑪迦、哈及、以格拉,並多納妃嬪(撒下三2-5,13),這是神所禁止的(申十七17)。他情感上的弱點和家庭的複雜關係,潛伏著嚴重的危機,加上前述近因便犯大罪。

大衛的犯罪,給仇敵褻瀆神之機會(可以說三千年來仍未止息),也帶來神厲害的審判,惡果接踵而來:亂倫、殺親、叛亂、內戰、喪子、通姦、流亡等等,他的四個兒子喪命,正應驗了自己的裁判(撒下十二6),並且他的內心一直有尖銳的控告(參詩卅二3,4;撒下十八33)

雖然大衛對所犯的罪是深深自咎、自卑認罪,似乎他所犯的罪比掃羅所犯的更嚴重。但後者對罪沒有悔改,總是拿理由應付責問,理屈詞窮才說有罪。而大衛一發覺有罪,並沒有用理由遮掩,他徹底承認,也切實痛恨罪;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參詩卅二,五十一篇)。如奧古斯丁說,大衛的墮落應是一切未犯罪者的鑑戒,又是已犯罪者悔改歸神的榜樣。

再者,大衛對他的家庭管理不當,也令他的兒女後來有亂倫,手足相殘,叛變等事。希奇的是這種不管教兒女而帶出的負面結果,在本書再三出現。以利在先(撒上二12-25),撒母耳(撒上四17,18)和大衛一再重蹈覆轍。願神憐憫屬他的人,能夠注意到自己的下一代,並有正當的管教。

 

5. 本書對大衛一生歷史記載頗為詳盡,撒上說到他的早年:被召、遭難、逃亡等,撒下詳細記載他登基作王,和他在神面前所受的對付。原因是:

1)    他是基督的祖先,神和他立的約都要在他後裔基督身上應驗。

2)    他是合乎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徒十三22)

3)    他是基督的預表:如大衛是先作牧者後作君王,是在神的時間裡忍耐著作王,並且是一位得勝的君王。

4)    他是神話語的出口(撒下廿三2)。他寫了近一半的詩篇,所寫的都是結合他一生的經歷。

5)    他的一生對今天的信徒,有重要而且寶貴的幫助和教訓。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第一篇【罪】

第二篇【恩典】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第二篇【恩典】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彼前五10》

 

詩:恩典天上有,柔然向下流; 平靜且安怡,念之有安息;
  因祂我清楚,祂愛為何如; 我們將見祂,那賜大愛者。

 

     哦!人的心,甚或只說人的思想,何時纔能達到 神的恩典與忍耐的最高峰呢?人之所以能在基督那無邊的寬大裡蒙悅納,這斷不是在於人本身有何可愛,乃是因為在 神裡面有大愛。

  普通人對於 神憐憫的看法,不明白 神是因著主耶穌流血纔塗抹人的罪;乃以為 神是隨便而無所謂的,不和我們計較。假如真是這樣,那就不是恩典。

  在浪子所住的遠方那裡,沒有東西是白給的,連荳莢也不例外。撒但甚麼都要賣給,而且賣得頂貴——要以人的靈魂為價值。你在世界上,要你出代價來買東西。原來這世界上的原則,是『物各有價...』。

  你是要找一位肯白白賜給者麼?請記得,你必須來到 神的面前。恩典是無界限,無邊際的。不管我們是如何不好(你我實際是壞到極點,不能更壞的了),雖然如此, 神對於我們仍是愛。

  祂的恩典實在是叫人越經歷越驚奇...。這奇妙恩典,叫基督道成肉身這一件事,簡直抓住了我們的心絃,滿足了我們的需要,並帶我們到一美妙境地,非在其中之人就不能臆想得到。然而人雖已在那境地裡,與萬有的主合而為一了,在自己方面,卻還覺得是一無所有——請記得,以自己為一無所有者,是已經進入極端有福之處了。

  律法可能使人良心自責受苦,獨有恩典使人良心俯伏謙卑。『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這給我們看到兩件事:一、罪人沒有任何力量,二、罪人也沒有任何富足可言,好像那可憐的浪子一樣。罪人既花盡所有,現在省悟過來,豫備要動身回家,但已兩手空空。又像沉船後的海員,甚麼都沖得一乾二淨,漂流四散,僅僅孤危一身,在驚濤駭浪中掙扎,而今被沖上岸邊,又疲乏又可憐,一無所有!

  但讚美 神,既到彼岸, 神就在那裡,祂立刻收留並看顧我們,從此我們就不再受顛沛之苦,反能向祂支取一切。『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

  當我們領悟那豐滿的恩典是如何對付了罪,我們纔會感覺到罪是何等的深重。『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給後來的世代看。』這就是要給天使,以及在天空執政掌權的,認識那『極豐富的恩典』到底是有何意義。他們會看見那可憐的強盜,和在那城裡被稱為罪人的女人,以及我們,都有 神兒子一樣的地位和榮耀。

  在乾旱之地, 神要教你明白,你所找到的是怎樣一位 神。忍耐,恩慈,能力,聖潔,並祂一切的恩典,是豐富的和你同在!『好,良善忠心的僕人。』這句話是很悅耳的;尤其對於認識只有藉祂恩典,纔能獲得良善或忠心之稱讚的人,就更是這樣。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引言

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達秘小傳 (John Nelson Darby 1800-1882)

 

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五﹕14)

 

   一八00年十一月十八日﹐達秘約翰(John Nelson Darby)生于威斯敏斯德﹐他父親的倫敦寓所內。他是達秘約翰的幼子。當他才五歲的時候﹐母親離世﹐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在這孩子的心裡。他心中懷念先慈的情形﹐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在他五十歲之時﹐他寫到他的母親﹐這樣說﹕"我想我時常注視先慈的遺容。在我幼稚之日﹐她如何照顧我﹐只有母親才有這種照顧。我只能記得一個不完全的面貌﹐因為我早年就失去了她﹐但是她那雙溫柔的眼睛看著我﹐她以我為她心中的寶貝。她勝過我﹑得著了我﹐雖然當時我所知有限。在我不懂何為信任之前﹐她得著了我的信任。因此我學習了愛﹐因為我覺得自己是蒙愛的﹐我成了愛的對象﹐那愛也以服事我為喜樂。我一切所學習﹐而且珍藏在我心裡﹐變成我人格一部份的﹐都與掛在我眼前的慈容攸戚相關。這就是我先母的素描。她雖然早已不在﹐我卻能在心中回憶著她。"

 

   他早年的教育﹐受于威斯敏斯德學校﹐然而那些年日非常平淡﹐也無什麼光榮的預兆。一八一五年全家遷居愛爾蘭古堡﹐年輕的達秘首次足抵該地。他就進入杜百齡(Dublin)的三一學院攻讀﹐那裡的和諧空氣立刻使他整個的人得著釋放。他的進步非常驚人﹐十九歲就得著學位﹐而且名列前茅。加上三年專攻法律﹐于一八二二年他得著資格作愛爾蘭律師公會的會員﹐可是他並未執行律師業務。就在於此﹐他未來的工作開始顯明。

 

   自從十八歲﹐他就注意到屬靈的事。現在既然已經得救﹐心中的天良就開始對於律師業務發生異議。過了一年﹐他完全放棄了操律師業務的思想。這件事使他父親非常懊惱﹐也使許多朋友十分失望。恐怕最失望的人﹐便是後來在愛爾蘭最高法院院長的姐夫﹐因為他不只盼望達秘升到法律界最高的地位﹐還希望達秘用他敏銳而善於歸納的天才﹐來整理法律上的紛亂。

 

  要明白這個聰明﹑才智﹐而且在法律界裡很有關係﹐滿有前途的青年﹐如何拋棄他的地位﹐我們必須回溯他生命史中一段七年的經歷。他很少提起這件事﹐但是有一次﹐當地和開雷(William Kelly)談到深切屬靈的經歷時﹐他說有七年之久他實在活在詩篇八十八篇中﹐他惟一的光線就在開首的一句話﹕"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只有少數神所特選的僕人﹐神給他們經過這種極重的試煉。但是這個初期經歷的深度和真實﹐很明顯的加給他見證上的重量和穩健。摩西在曠野四十年之久﹐保羅在亞拉伯三年﹐培斯德(RicharbBaxter)在清教徒的英國有七年。他們都見證一個事實﹐就是那位揀選呼召人去作特別工作的﹐也用特別的方法訓練□的僕人們去應付他們一生的工作。

 

   培斯德的經歷引起人想到達秘七年的裡面掙扎(一八一八年至一八二五年)﹐一個比較或者是有益的。在培斯德的傳記裡面﹐有一段這樣的記載﹕"在於一個天生敏感而且善於評判的人﹐加上一個好懷疑不隨便的頭腦﹐信心並非一件易事。培斯德對於自己十分誠實﹐極少有人能夠如此。便利方便或者別人的勸誘﹐都不能使他蔽目不見基督教裡的錯綜和恬淡。他勇敢的面迎這些問題﹐掙扎肉搏﹐直到他的悟性完全滿意﹐最少不再反抗。當然我們看見他時常在極大的迷惑中。在他的著作中﹐他不只一次提起有個時候他幾乎沉溺在不信中。他說﹐這種情形繼續七年之久﹕這些年日對於他必定是種痛苦的日子……「當信心恢復之時﹐無一部份的信仰顯為微小﹐人顯為無有﹐世界顯如影兒﹐神是一切……然而我每天的禱告﹐還是求神加增我的信心。」"

 

  在達秘的經歷裡﹐那一線的光輝﹐照亮了他七年的黑夜﹐最後引導他進入光天化日之下。他被帶到與神和好的知識裡﹐他的心中充滿了神救恩的喜樂。他聽見了呼召﹐他看見了那隻召呼他的手。不象福音書上的那個青年財主﹐犯了嚴重的錯誤﹐拒絕了呼召﹐懮懮愁愁的走了﹔達秘也是一個青年﹐而且很有地位﹐但他用輕快的心情捨棄了一切﹐起來要認識主﹐願意出任何代價來跟隨主。

 

  他歡然拋棄律師的業務﹐現在盼望找到一條道路﹐能夠事奉神。他在一八二五年申請加入愛爾蘭教會的執事班(DeaconOrder)﹐立刻得著了准許。在他基督徒的道路上﹐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尚有許多的功課要學習。他後來回憶的時候﹐能夠象亞伯拉罕的僕人一樣說﹕"至於我﹐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裡。"(創廿四﹕21)   

 

  摘自──教會歷史人物《達秘 

珠璣語錄

 

 

 

 

 

 

  • 給我一百個除了罪惡別無所懼,除了神別無所慕的人,他們將要震動地獄之門,在地上建立天國。神一切的作為,都是對禱告的應允,除此之外別無他為。---John Wesley

  • 祈禱從天上所帶下來的寶貴福份,是無法形容、無法模仿的,祈禱是由聖者所來的恩膏。---司布真

  • 受苦的祈禱能拯救世界。---St. Mary of Jesus

  • 在擁有無數恩典的地方,讚美永遠不嫌太多!---Daily Walk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