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9-13-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速興起傳福音】

速興起傳福音﹗速搶救靈魂﹗請你看千萬人天天沈淪﹗

莫塞住憐憫心,莫看重金銀,鬆開手,傳福音,趁著現今。

(副歌)速興起傳福音﹗速搶救靈魂﹗你為何仍忍心,看人沈淪?

 

詩人介紹

 

   本詩為上一世紀芬尼克罗斯比姊妹(Fanny Crosby1820-1915)所作。她在紐約受邀講道,雖然她眼盲,看不見聽眾,但聖靈向她指出,聽眾中有一位青年人,不久前離棄信仰,偏離真道。所以在講完道之 後,就順著裏面的感動說:「今夜眾人之中,若有位青年,背棄他母親的信仰,走上滅亡之路,我希望散會後,能和他有點交通。」果然有位青年人哭著前來,承認 自己就是她所說的那人。芬尼擁著他,和他一起跪著禱告,直到他確信罪已得赦免。這位青年人充滿主的愛,最後滿心歡喜回去。當晚,她也大大受感,覺得及時靈魂的重要,立時寫下這首詩歌。

 

詩歌感想

 

     這首詩歌只有一節,目的激勵人「速興起傳福音﹗速搶救靈魂﹗」盼望弟兄姊妹受此詩歌感動,而積極採取行動,帶領更多人歸主。 在北美,許多人為著工作及家庭的重擔,每天都忙得疲於奔命,甚至忙到忙到精神和體力都處于透支,而過一種「三飽一倒」的生活。他們無奈地像一片落葉,漂浮在水流中,隨波逐流。但我們不應漠視此現象,而莫塞住憐憫心,莫看重金銀,鬆開手,傳福音,趁著現今。

    亨利登姆特講了一個故事:一條船在大洋海上遇險沉沒,有一群人乘坐一隻小艇脫險,但在洶湧的波濤的海上飄了幾天。在一個夜晚,他們遠遠看見一條船上的桅桿上有發光,漸漸移近他們,他們發出歡呼的聲音,以為得救在望了。但是在這漆黑的夜晚,怎能叫那船知道,他們正在等待拯救呢?他們有一盞燈,可以是只有一根火柴,而且這根火柴還有一點濕。其中有一個人接受劃火柴的任務。他拿著火柴,站在眾人中間,恐懼戰兢,因為這一群人的命運,全在於他的劃火柴,將燈點亮,以作信號。他禱告神之後,才把火柴一劃,頃刻之間火花發出。他很緊張的用手掌遮蓋,打開油燈的門,把火點在蠟燭上,即刻關上燈的門。那船守望的人,看見他們的燈光,即去報告船長。船長命令停船,於是他們都獲救了。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死亡人數約十五萬人。所以我們都像這一個接受劃火柴任務的人。許多人靈魂的得救,全在於我們劃火柴,將燈點亮。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阿,求你保護我們,因為我們遭遇試探。但願我們不受任何攪擾而懷疑你的眷顧,也不用你的恩賜來否定賜恩的主。幫助我們不自以為有你的保護就隨意離棄你的道路,這樣無疑是試探你。求你使我們不因稍有成就感就自認已「更上一層樓」而消滅聖靈的感動,在事奉上不忠。求你使我在一切試探中仍有你的扶持,以致安然經過試煉,得著生命的冠冕,就是你為愛你的人所預備的。阿們。(甌爾福)

神啊,仁愛和平的主,求你使我們在你的愛中被建造堅立,以致任何試煉都不能使我們與你隔絕。阿們。(羅馬聖書)

我的父神,求你幫助我隨從基督說:「願你的旨意成全。」你不要我接受你的旨意當作一種本份,你要我以樂意的心遵行。你要我的態度不消極,而是歡悅;不是一味順從,而是一直歌頌。我要懷像詩人一樣的感受,以歡欣的心走向正直人之地。求你教導我,你的旨意就是愛,這愛是有智慧的。求你引領我,使我有張開的眼,可以回顧背後,展望面前,緊緊跟隨你恩慈的靈。求你使我喜愛你的律法,樂意愛慕你的典章,成為蒙福的人。我願意以完全的自由遵守你的旨意,感受到你的靈實在的恩慈。阿們。(馬得勝)

摘自──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約翰壹書

約翰貳書

 

 

 

 

 

 

 

 

 

 

 

 

 

 

 

 

 

 

 

 

 

【約翰貳書】

 

一、作者與對象:本書未指明作者名字,但以「長老」自稱。學者多認為是使徒約翰所寫,因根據歷史,約翰晚年在以弗所照顧亞西亞的眾教會,所以擔負了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的職分。從本書與壹書及叁書之密切關係看來,同是約在主後九十年以後,寫於以弗所或其附近之地方,其對象是蒙揀選的太太(希臘文「Kuria」可利亞,意為女主人),未有記名,不知是誰,在中文和合譯本聖經中,有小字「太太或作教會」(約貳1),所以有人認為這太太乃是代表教會的象徵,因為教會在聖經中有基督新婦之稱(參林後十一2;啟廿一2)。此外根據遺傳的說法,這蒙揀選的太太是指伯大尼的馬大(十38;約十二12),則書中13節說的姊妹,那就是馬利亞了(參路十39;約十二3)。至於解經家仍主張本書信是寫給一個高貴的女信徒,因為約翰叁書是寫給弟兄該猶(約叄1),則約翰貳書是寫給姊妹,同時在本書中,有四次用單數字說到她及你(1513),可見是給一位姊妹寫的,這是自然令人相信的。

 

二、寫作時地:時間:在約翰壹書之後,約主後9095年之間。地點:應是以弗所。

三、背景:在最早的兩個世紀裏,福音是藉著旅行的傳福者和教師逐處傳開的,信徒習慣接待這些神的工人到自己家中,並供應他們旅途的需要。由於異端教師也循這種方式傳道,因此約翰就寫這書信,題醒信徒要小心,要分辨,以免無意中接待傳異端者而在他們的惡行上有分(811)。

 

四、主題:信徒當在真理和愛中行事,不應有分於異端者和他的工作。

 

五、特點:

(一)本書短短只有十三節,但卻七次題到「愛」,五次題到「真理」,兩次題到「起初」。這顯明使徒的負擔是要把蒙神揀選的信徒帶回起初那真實(「真理」可譯成「真實」或「實際」)的愛裏,不至偏差,不走極端。

(二)約翰一、二、三書自成一書集,就內容來看,壹書是主体,其餘兩卷可視為註腳。

 

六、重點:

(一)真理和愛是本書信的基本結構。使徒表達對受信者的愛,而這愛是建基在真理之上,有人以為有愛就可以不必顧到真理,「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2),而且使徒用一句很不平常的話為這蒙愛的姊妹祝福:「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祂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與我們同在」(3)。這也就是約翰壹書所指生命的交通(流出)。

(二)「你們要小心」(8),這是全書的焦點。這是使徒的警告!那些迷惑人的正向你們招手;這是危險的訊號,你們當留心!「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7)。接著又說:「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1011)。誰是那些迷惑人的呢?就是不承認耶穌基督成了肉身,當日是諾斯底派及克林妥派不承認基督以肉身來臨,否認神聖的成孕和基督的神格。今天也有不少所謂的基督教團體(即新神學的摩登派),不承認基督曾道成肉身,且有日將以榮耀的身體再來。約翰囑咐說:「不要接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這是出自滿了愛心,而勸信徒彼此相愛者的口,有人認為約翰這話太過沒有愛心,與他的教訓不符。這正是本書的中心,愛與真理必須並重,相輔相承。約翰一面勸勉信徒要彼此相愛,同時也要拒絕錯誤的教訓,不應接待傳講這些教訓的人,不能有分他們的惡行(異端);這種異端對神是褻瀆的,並且像瘟疫一樣會傳染人。

(三)「我還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們,卻不願意用紙墨寫出來,但盼望到你們那裡,與你們當面談論,使我們(原文)的喜樂滿足」(12)。這是年邁的使徒約翰對受信者愛的關懷,渴望有更親密的交通,好使彼此有更多、更滿足的喜樂。

(四)本卷書信講出聖徒的交通是在愛與真理的根基上。基督就是愛,祂就是真理;基督的身量越增加,愛與真理越加強。本書的重點在「為真理的緣故」,一切都要在真理的亮光下作,連「愛」人也要在真理的管治下,不然這愛便成為溺愛或誤愛了。原則上,真理与愛是分不開的,兩者缺一不可。光有愛沒有真理,是糊塗的愛;光有真理沒有愛,顯出冷酷。二者必須結合起來,愛在真理的根基上,因著真理而愛。一切的愛心均須符合真理,不能因愛而犧牲真理;否則,真理的价值何在!若要以真理來管束愛心,信徒必須多在真理上下工夫:但也須注意,多少時候,很多情形不是真理問題,而是愛心問題,這也不可不慎;不要整個腦袋裝滿真理,而心中卻沒有愛的存在。

 

七、鑰字/鑰節:     鑰字:(一)愛(一:1)出現七次,  (二)真理(一:1)出現五次。

              鑰節:(一)一:2節;              (二)45節。

 

八、鑰義/分段: 本書主要信息是在注重愛與真理兩方面之關係。教導信徒如何在真理和愛中行事和接待主的仆人;為遵行真理,不應有分於異端者和他的工作。本書篇幅很短僅十三節,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三段如下:

(一)愛的表示  13節)

(二)愛的囑咐  411節)

(三)愛的關懷  1213節)

 

拾穗

第一章  引導的秘訣

第二章  錯在何處

第三章  榮耀的奧秘

第四章  事實、信心與感覺

第五章  擔子的問題

 

 

 

 

 

 

 

 

 

 

 

 

 

 

 

 

 

 

 

 

 

 

 

 

 

 

 

 

 

 

 

 

 

 

 

 

 

 

 

 

 

 

 

 

 

 

 

 

 

 

 

 

 

 

 

 

 

 

 

 

 

 

 

 

 

 

 

 

 

 

【神引導的秘訣】

第六章    在祂同在的隱密處
 

  在某方面來說,神常與我們同在。神並不是一個缺席者,要我們把祂從高天請下來,或從深淵找上來。祂時常在我們身旁。祂的本體充滿著所有受造之物。太空中每一個星體都是祂同在的記號,好像你朋友的家到處都有他所留下的痕跡。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他的面,但你由這些痕跡就知道那是他居住的地方。泥土裏長出來的小花,樹林裏的螢火蟲、從巢中跳出來的小鳥,樣樣都充滿了神的同在,好像那被火焚燒的荊棘,使得摩西必須在它面前脫鞋,承認神的同在一樣。
  然而,我們並非時常領悟這事。我們得過且過,就是這樣打發日子。在禱告會的日子,我們也會上教會禱告。在那裏原有與神相交的梯子;但對於我們,祂依舊只是一個影子,一個名字,一種傳統,和一個已過去的夢而已。

1.在祂同在隱密處之福 〗

  這樣不瞭解神的同在,跟一些人門恩經歷到祂的同在,是何等不同啊。
  單純的廚師勞倫斯(Lawrence)弟兄說,在他六十多年的生活中,他從未失去神同在的感覺。不論在執行他日常卑微的工作時,或在守聖餐的神聖時刻中,他都意識到神的同在。
  侯約翰(JohnHowe)在他聖經空白的頁上,用拉丁文這樣記錄:「今天清晨,我從最令人愉悅和爽快的夢中醒來,那是似乎有奇異而富麗的天上光輝,從高高的神聖寶座,射進我敞開的寬闊心胸中。從此之後,每當我回想那蒙神特別恩寵的記號,都可一再重嘗這新鮮歡愉的喜樂。」
  這些蒙福又有啟發性的經歷,跟詩篇中最長,從某一方面說也是最崇高的那一篇詩的作者之經歷相同。這位詩人以雷霆萬鈞和美麗絕倫的文筆,用一連串的詩句,把他那精練得像黃金的思想表達出來。可是,忽然之間,他似乎感覺到自己正在描述的那位,已臨到並護庇著他。神同在的感覺深深印在他內心中。他仰起那敬畏和喜悅交集的臉,喊著說:「耶和華啊,你與我相近。」(詩一百十九151)
  惟獨我們常有如此與神親近的經歷;惟獨祂好像空氣或光一樣包圍著我們;惟獨我們能像大使徒保羅昔日在亞略巴古的山上所說的,神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好像海葵在深而靜寂的礁湖裏--我們纔能明白大衛所說的,他要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裏求問祂,和藏在祂亭子的隱密處的意思(詩二十七)。這樣,我們也就可以獲得平安、純淨和能力的秘訣。

〖 在祂同在的隱密處有平安。 〗

  我們的主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據說有一種小昆蟲,能用一層薄薄的氣膜包圍著自己,所以即使掉進泥濘裏,留在池子中一段時間,也不會受損傷。信徒也應該知道自己被神同在的一層薄薄而看不見的膜包圍著,好像一封寄到遠地的信,裝在信封裏,就可以受到保護,不受損傷一樣。
  「追求奸惡的人臨近了。」但你比最近的還近。我居住在你同在的深處。我四圍的山上,滿了你保護的戰車與戰馬。沒有任何武器能傷害到我,因為它們必須先透過你,而只要它們一碰到你,就被你擋到一邊去,沒有任何傷害作用。在神裏面好比在狂風暴雨時,藏身在堅固的屋子內,或是躲在殿門緊閉的殿內,追殺你的必不得其門而入。

〖 在祂同在的隱密處有純淨。 〗

  從日內瓦湖岸邊,遠眺阿爾卑斯山積雪的山峰,可以把人的心靈提升變化,使一切要進入他裏面的壞念頭,都羞愧而退。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可以融化暴戾的粗漢。只要一線陽光就可驅散洞穴裏的蛇蟲。倘若我常有你同在的感覺,又住在你同在的隱密處,有什麼事情是你不能為我作呢?在那火中,我雖黑如煤塊,然而必能保持純淨,發出光輝。

〖 在祂同在的隱密處必有能力。 〗

  我晝夜所呼求的,是要得著能力,得著屬靈的能力。不是知識,雄辯或身體的能力。這些都不能克服林立的邪惡。你的話說,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纔能,你對了。但凡接觸過你的人,都像加上了磁力,充滿著屬靈的能力,是世界所不能否定,更不能抗拒的。哦!容我碰著你,讓我居住在與你無間斷的接觸裏面。使你那聖潔而連綿不絕的力量,藉著我倒空熱切的心靈,變成永不衰退的湧流,提升我到蒙恩的事奉生命去。這生命能使腳下的荒漠變成耶和華的園子。

2.如何纔能獲得神親近的感覺,又如何去保持它呢? 〗

  我們是否必須重回伯特利的石柱那裏呢?因為雅各在那裏說:耶和華真在這裏!哦,也許我們就站在祂的身旁,但是因為我們的眼睛未受油膏,所以看不見天梯,也聽不到任何聲音。然而,在我們生命的荒野,在我們既不尊貴也不喜樂的旅程裏,這位族長卻可以發現神的同在。
  我們是否必須走到以利亞昔日所站立的洞口,聽到那像音樂般的微小聲音,聽到那與雷轟閃電暴風雨截然不同的聲音,才會覺得興奮?哦,也許我們就站在祂的身旁,卻全然沒有感覺到神榮耀的同在。如果以利亞今天活在人間,很可能他可以在微風的低語中、在嬰孩呀呀細語裏、在心跳的韻律裏,分辨出神榮耀的同在。
  假若我們以目前自己的光景,住在使徒保羅被提到第三層天的那間房子旁邊,我們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一間織帳篷的店鋪、一間租來的小房子,其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看不到什麼,而他有那種被提升的經驗。如果他今天仍然活著的話,很可能他可以在我們的交通工具中分辨出天使來,在我們教室中看見異像,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天空中看見開往天堂的門扉。
  事實上,我們把自己光明和黑暗的觀念帶到每一個地方。神今日仍在世界中,和昔日與以諾同行,與摩西面對面交談時無異。神當日樂意向他們顯明自己為又真、又活、又光明、又榮耀的神,今天祂也樂意向我們如此顯明。錯誤的是我們。我們的眼睛未受油膏,因為我們的心不正。心裏純淨的人仍然得見神。祂仍然向那些愛祂、遵守祂命令的人,彰顯自己,不像祂向世界所彰顯的。我們要怪的是自己,而不要怪自己生不逢時。是我們自己變壞了,不是因為時間改變的關係。
  那最能察覺到神的同在和親近神的人,他的性情如何呢?願我們竭力學習永遠居住在神同在的隱密處,並隱密在祂的亭子內,這個蒙福的秘訣。(詩三十一20)
  首先,請記住,除非藉著主耶穌,不論是你或是人類中任何一人,都不能享有與神同在的這個愉快的感覺。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若不藉著子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離開了耶穌,神的同在是一件可怕的事。為了躲避神的同在,魔鬼藏身于地獄中,罪人編織裙子躲在樹林之間。然而,在主耶穌裏,一切障礙被除去,一切幔子被裂開,一切雲霧全被消散了。即使信心最軟弱的人,亦能活在摩西寄居的地方,在那焚燒荊棘的火焰前。原來沒有任何不潔淨之物,可以在那火前站立得住的。
  「主哪一方面的工作,與神同在這蒙福的感覺,有最密切的關係呢?」
  是藉著祂在十架所流的寶血,罪人才得靠近神。祂的死不但顯明神溫柔的愛,更除掉我們的罪孽,為我們編織美麗無玷污的義袍,穿著它我們快樂地被迎進萬王之王的客廳。還記得曾有話說:「我要在施恩座那裏與你相會。」亞倫每次進入至聖所時,都把血灑在施恩座上面,這聖器皿乃是主耶穌的預表。祂是真施恩座。惟有在祂的死上與祂有最深的聯合,又時刻活在紀念祂的聖餐裏,纔能深入領悟祂的親近。一如昔日在以馬忤斯,祂今日仍喜歡藉著擘餅,顯示自己。
  「就是這一些嗎?這一些我已經聽過不知多少次了。但依然不能如願的居住在那隱密處。」
  說對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主才為我們作了我們所無法作到的事,已經從父接受了應許的聖靈,這樣祂就可以把神的同在帶進我們心裏。要知道,你既屬乎基督,那安慰師也就屬於你了。祂在你裏面,就像在主裏面。只要你活在聖靈裏,行在聖靈裏,並將自己完全向聖靈敞開,你將發現自己成為祂同在的場所,自己發出祂榮耀的光輝。一旦你認清祂在你裏面,你也將看到自己是永遠在祂裏面。因此,主所愛的門徒寫道:「神將祂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祂裏面,祂也住在我們裏面。」
  「這個我也知道,可是我仍然還看不到聖靈住在我裏面的這個奇妙的事實。所以,我怎能明白自己是住在祂裏面呢?」
  這是因為你的生活太匆忙的緣故。你沒有用充分的時間默想、禱告。若是你的感官為享樂所佔據,脈搏挑動得太快,腦子滿是錯綜複雜的思想,你就絕對無法分辨出你裏面有聖靈居住,你外面有神的同在。惟有水面平靜時,纔能清澈地看到水底的石子。平靜下來吧!要知道神在你裏面,又在你四周。在心靈靜寂之時,那看不見的就成為看得見的,永恆就成為真實。被太陽強光所刺的眼睛,看不出亭子的美,惟有眼睛有足夠時間除掉炫目的光芒,才看得見。你要天天有一段時間,在神面前安靜等候,絕對不要錯過。
  「我還必須符合什麼條件,纔能住在祂同在的隱密處呢?」

〖 要清心 〗

  你若容許一樣罪存在,它就像一層塵垢,罩在心靈之窗上,越積越厚,就遮住了你的視線,使你看不見神。而你勝過了不潔、自私,就是拭清你屬靈的視線,就像有鱗片從眼睛掉下來一樣。要靠著聖靈的能力舍己,不要給罪惡留地步,要抵擋魔鬼,這樣,你就得見神。
  不聖潔的心靈,甚至被置於天堂,仍不得見神。但聖潔的心靈,即使在地面平凡的事上,也可以看見神。這樣的人與神親近的程度,即使站在玻璃海旁也不能相比。他們所擁有的惟一優點是:他們那必朽懷的和罪性的幔子已被裂開,他們可以更直接,更完全看見神。

〖 遵守祂的誡命 〗

  神的誡命一點一畫都要認清、都要遵守。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忠心的僕人摩西,是一位先見,他與神面對面談話,好像跟朋友談話一樣。

〖 繼續在靈裏的禱告 〗

  有的時候,為了要試驗你的渴慕是否真實而穩定,這異像會遲遲不臨到。可是,另外有些時候,這異像卻好像黎明悄悄地來到。甚至在不自覺間,你已感覺到祂的同在。祂過去不是屢次未經預告,就經過關閉的門進入門徒當中嗎?「你的腳蹤,何其難尋。」
  此時,我們可能跟聖伯爾納(St.Bernard)同聲說:「祂不是從眼睛進來的,因為祂的同在並不以顏色為記號;也不是從耳朵進來的,因為沒有半點聲響;也不是從呼吸進來的,因祂不與空氣混雜;更不是從觸覺進來的,因祂是觸摸不到的。那麼,你會問:『我怎麼知道祂的同在呢?』祂是喚醒人的能力。祂一進來,就立時喚醒我沉睡的心靈。祂感動我的心、刺透我的心,使這個從前不認識神,頑石般的心,能夠感謝神,使凡在我裏面的,都稱頌祂的聖名。」

〖 培養出聲與神談話的習慣 〗

  或許並非每次都如此,因為我們的願望往往太神聖、或太深奧,無法用言語表達。然而,我們應該培養出聲與神談話的習慣,好像跟朋友坐在客廳,或走在路上時出聲談話一樣。養成與神無事不談的習慣:你的信件,你的計畫,你的盼望,你的失敗,你的憂傷和你的罪。把事情帶到神平靜的亮光中時,看起來便完全不一樣。人若能出聲和神談話一段長時間,沒有不感到神的同在的。

〖 多默想神的話語 〗

  這是神行走的圈子,是神居住的聖殿,是神同在的場所,是那些尋找祂的人可以見到祂的地方。藉著聖經的文字我們可以飽食祂的道。祂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

〖 勤作主工 〗

  禱告的地方實在是神彰顯自己同在的地方,但是若催促我們工作的鈴鐘已經響了,我們仍然逗留在那裏,神的同在就會消失了。我們在盡自己所當作的工作時,常常可以遇見神的同在。「凡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當我們出門去作日常工作時,神同在的天使就前來迎接我們,轉身走在我們旁邊。「你們要去!」主自己親口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不單在聖殿的院子或幽靜的山谷中,或在病房內,也在日常事務的周遭。在日常生活中,在實存的各個層面,我們都可以常常在祂同在的隱密處,都可以像以利亞在亞哈跟前所說的,或加百列對撒迦利亞所說的,「我是站在神面前的。」(王上十七1;路一19)

〖 培養認識神同在的習慣 〗

  「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沒有別的生活比這更美。感覺到神與我們同在;祂永不會領我們進入到一個狹小得連祂自己都無法通過的地方;我們永不再孤單,一時一刻都不孤單;我們感覺到自己被神前後繞圍著,被祂聖手所覆蓋;我們感到即使在天堂,神亦沒有這麼親近;有祂作我們的朋友、中保、策士和引導者;認識到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的元帥與我們同在,若不是那肉眼看不見,但卻有攻不克的大軍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生命中絕不會有耶利哥城出現。昔日的聖徒在爭戰中聽見主說:「我必與你同在;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的時候,何等奇妙地奮勇向前阿!
  掛慮、憂傷和可怕的死蔭幽谷啊!離去吧!
「你必把我藏在你面前的隱密處,免得遇見人的計謀;你必暗暗的保守我在亭子裏,免受口舌的爭鬧。」

 

摘自──邁爾《神引導的秘訣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前言

第一章 五歲時向神許愿

第二章 奉獻的心意堅定不移

第三章 邁爾与慕迪同

第四章 在列斯特的日子

第五章 在開西聚會供應生命

第六章 在倫敦的日子

 

 

 

 

 

 

 

 

 

 

 

 

 

 

 

 

 

 

 

 

【邁爾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第六章 在倫敦的日子

  一八八七年底,倫敦的攝政公園(Regent's Park Church)邀請邁爾為該教堂牧師。對于邁爾來說,离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列斯特的墨爾本教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邁爾心里清楚他的負擔,到倫敦去服事神的儿女。

  一八八八年初,墨爾本堂的信徒為邁爾舉行歡送會,列斯特的市長多馬烏來特爵士(Sir Thomas Wright)也列席參加,歡送會上淚光閃閃,离情別緒十分感人,弟兄姐妹十分怀念邁爾這些年的牧養和服事。

  邁爾來到倫敦的攝政公園教堂時,信徒們知道他是《基督徒報》(The Christian)的撰稿人邁爾時,還多于知道他是墨爾本堂的牧師。邁爾在《基督徒報》連載了兩個圣經人物,第一篇是《雅各故事新編》(The Story of Jacob Retold);第二篇是《約瑟的故事--從深坑直至寶座》 (From the Pit to the Throne)。邁爾把這些圣經人物靈程生活予以介紹,每周在《基督徒報》上發表,逐漸引起廣泛的注意,邁爾從此成為圣經人物系列的專門作家,并以擅長抒寫圣經人物而揚名全世界。

  當邁爾甫踏入攝政公園教堂時,該教堂的屬靈光景陷于低潮。邁爾在他的第一篇講道中指出,雖然前面的路充滿困難,但我深信這教堂將煥發青春的活力,成為成千上百的人的培靈中心。我們具備了四個蒙神祝福的因素:一群同心合一的信徒;一座适當的聚會場所;一個榮耀的福音,以及与我們同在的圣靈。

  經過了邁爾四年的牧養工作,攝政公園教堂成為一個充滿生机和圣靈同在的教堂。

  邁爾身為開西聚會的主持人,深受基督教各宗派的敬重,他又是《基督徒報》的撰稿人,其著作也為各教會信徒所閱讀。他覺得他的事工不應該只局限于浸信會,他必須突破宗派的藩篱。上述這些只是邁爾個人的感覺,并不是邁爾离開浸信會的攝政公園教堂的原因。邁爾一直与浸信會同工們的關系良好,這可從邁爾后來重返攝政公園教堂得到證實。

  一八九二年七月,邁爾突然向同工們宣布,他將轉任倫敦威斯敏斯特橋路(Westminster Bridge Road)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的牧師,成為豪爾牧師(Rev.Newman Hall)的繼任人。

  邁爾解釋說,他轉任基督教堂的牧師,不單單是因著豪爾牧師的好意和愿望,而是看到基督教堂的全體執長們都一致同意邀請他,并對他表現出高度的愛心和親切。邁爾接著又說,他接受這份職事,并不會為已往堅持的原則做出犧牲和讓步,因為基督教堂愿意提供一個受浸池,同時絕不干預我遵循的信仰的原則。邁爾离開攝政公園教堂時,該教堂正好大大蒙福,會眾擠得水泄不通,邁爾的离開确實令許多人惊异不已。

  基督教堂名義上是圣公會的,但在行政上卻是獨立的,所以才會遷就出身浸信會的邁爾,特地添設了一個浸禮池。邁爾開始主持該教堂時,每次主日只有約一百人來做禮拜,但在兩年后,兩千三百個座位的教堂,座無虛席。邁爾組織儿童團契、婦女團契、青少年團契、弟兄團契等。弟兄團契(The Men's Brotherhood)成為推動基督教堂成長的主力。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第一個主日的下午,邁爾召集成年的男士們參加第一個弟兄團契。參加聚會的人陸續到達,到聚會開始時已達二百人;內中有六十名簽名將長期參加。參加弟兄團契聚會的人非常投入,沒有多久,他們認為這是他們自己專一的聚會。這些弟兄團契視邁爾為他們當中的一員,他們不再稱呼他邁爾牧師,而改稱他邁爾弟兄。

  弟兄會(The Plymouth Brethren)常稱呼他們的領袖為達秘弟兄,基督徒聚會處常稱呼他們的年長弟兄為倪柝聲弟兄,而倫敦基督徒團契中心則稱呼史百克(Theodore Austin Sparks)為弟兄。但是一位浸信會的牧師邁爾贏得弟兄這樣的稱呼,竟然毫不在意自己牧師的身份和稱呼,就是邁爾与眾不同之處了。

  有一次,有一個剛從監獄出來的酒徒,參加了主日下午的弟兄團契聚會,并在聚會中蒙恩得救。自此生活上有了重大的改變。在人生的航海中,邁爾不啻是一個領航人和船長(The Skipper)。許多釋囚都做同樣的證人,說邁爾如何帶領他們歸向基督。邁爾的船長的稱號,在倫敦的低下層的市民中,相當普遍地被采用,因這些人無家可歸、失去指望、寂寞孤獨的時候,得到了船長邁爾的愛心的照顧。

  邁爾在弟兄團契的成就,使他成為英國弟兄團契運動(The Brotherhood Movement)公認的領袖,后來更被推選為英國的全國弟兄團契協會(National P.S.A.Brotherhood Council)的主席。當弟兄團契的事工進一步擴展的時候,邁爾在教堂的馬路對面開設了咖啡店和俱樂部。有些信徒對于邁爾的作法不敢認同,但是邁爾解釋說:“我只是神的仆役,奉差遣作他所付托的差事。”

  摘自──邁爾小傳  

珠璣語錄

 

 

 

  • 祈禱能成就神所能做的任何事。——Daily Walk
  • 神仍然向那些肯花時間聆聽的人說話。——Daily Walk
  • 擁有無數恩典的地方,讚美永遠不嫌太多。——Daily Walk
  • 我們不能一面過著失敗的生活,一面又期待禱告有力。——Daily Walk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