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3-22-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

一  交通何甜美,喜樂何豐盈,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福氣何全備,平安何神聖,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

                (副)安息!安息!平安穩妥,一無驚恐;安息!安息!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

二 今行這旅程,心中滿平安,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越行越光明,恩光照燦爛,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

三 有何我所懼?有何我所怕?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與主永同居,平安無復加,安息在那永久膀臂中

     通常的詩歌都是先有詞後譜曲,這首詩歌(《聖徒詩歌》465首;《選本詩歌》258首)是先有譜而後填詞。 作曲者蕭華德(Anthony J. Showalter, 1858-1924),原藉維吉尼亞州。 他自幼隨父學音樂,嗣後從數位名師學習歌唱。1980年開始在音樂學校教授聲樂,繼而自辦出版事業,出版六十多種詩歌詩集,銷售逾二百萬冊。 三十七歲赴英、法、德三國進修聖樂一年。 他在美國南部十二州,經常舉辦歌唱訓練班。 他是長老會的長老。

  1988年他在阿拉巴馬州舉辦音樂活動時,接到南卡羅來納州兩個學生的來信,他們都最近喪妻,向他傾吐失去親人的痛苦。 他不知如何執筆安慰他們,禱告後,申命記33:27:「永生的 神是祢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湧現心頭,就在信上告訴他們 神的膀臂能扶持我們,傷心的人可投靠祂。寄信後,想起何不將這經文作一詩歌? 他作了曲,根據那節聖經寫下了副歌的歌詞,就寄給他的好友霍夫曼,請他完成歌詞。

  這首詩歌是特為在受試煉,心中傷痛的人而作的。 唱這首詩時,想到 神永遠的膀臂,雖災難臨身,心有痛楚難忍,但有 神的膀臂扶持,可免跌倒。

  霍夫曼(Elisa A. Hoffman, 1839-1929)生於美國賓州,父親是牧師。 他畢業於協和神學院,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但 神給他藉詩歌表達救恩的恩賜,十八歲開始作詩,總計有二千多首福音詩歌,許多時也兼作曲。 他是長老會的牧師,也在基督教的出版社事奉十一年。

摘自——  古今聖詩漫談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神啊,求你將那對你深切的愛慕放入我們心中。除非我們享受你的愛,不容我們有平安。求你使我們靈裡有一種無法與至聖者分離的渴盼,不因任何不義受困擾。當我們在思想與言行中有錯謬時,求主加力,使我行事正確,沒有偏差。幫助我斷絕為將來有不正當的籌算時,潔淨我們的思想,管制我們的慾望,使我們不虧欠你的榮耀,享受你那出乎意外的平安。阿們。(魏洛倫)

神阿,你是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得見亮光。求使我們認識你,與日俱增,我們就可以不斷在你豐富的水泉中歡然汲取,乾渴的心得飽足,幽暗的心得見天上恩光。阿們。(莫薩勒聖書7000年前)

神阿,你是永遠榮耀的光輝,尋求者心靈的慰藉。在你面前,我的口舌沒有聲音,單以靜默向你傾心吐意。求主來!來!因為離了你,我就沒有喜樂的日子與時刻。你是我的喜樂,離了你,我心只有虛空。我要將頌讚與榮耀歸於你。願我的口、我的心與一切受造之物,都一起歌誦你。阿們。(干畢士1379~1471年)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聖世界名人對聖經的看法】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Lord Francis Bacon, 1561~1626)說:「從世界歷史來看,任何宗教,任何法治,都不能和基督聖道,相提並論,等量齊觀。因為只有聖經,才能使國家社會蒙受最大的福祉。」

英國經驗哲學泰斗陸克(John Locke 1632~1704)說:「聖經一書,其廣博深精,完善全備,實在無與倫比,殊足驚奇,因為我們從聖經中,可以得到至深至奧的知識,可以了悟至尊至寶的真理,可以領受至美至善的教訓,這種教訓,非同尋常道德的教條,而有無數聖徒的行為,作了有力的見證。」

法國自由思想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說:「聖經的莊嚴,令人崇敬,福音之純潔,使余心折,讀了聖經,則一切哲學的著作,便成為卑無高論,不堪比擬。聖經深入顯出,因淺明的筆法,傳至高的真理,其文章之精純雋永,其訓誨之令人誠服,其格言之發人深思,其論辯之富有機智,其導向之微妙得體,決非凡人之手筆所能臻此。」

英國大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說:「我們應把上帝的話--聖經,視為至高無上的哲學,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而有徵,實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傑出學者惠斯登(Wiliam whiston 1667~1752)說:「如果沒有聖書中所記的神蹟,基督教便難建立。」「聖經作者們,雖所生的時代不同,空間不同,都異曲同工,寫出一個偉大的計劃,便是上帝救世的計劃,這個計劃,完全是真神奇妙的作為,救主偉大的恩功,決非人的行為,我們只有信奉皈依,才能得救。」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說:「我認為聖經的寶訓,乃是人類行為最崇高偉大的規範,亦為指示人生的道路,不可須臾或離的指南。」

美國著名醫學家勒虛(Benjamkin Rush 1745~1813)說:「要想明白基督教的真理,其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熟讀聖經。」「聖經裡面所含對人生現世所需的知識,不僅可以歷久不衰,一生受用不盡。」

日內瓦大學教授高生(Louis Goussen)說:「上帝的話是無可比的,世界上從無一書像聖經感人至深。聖經文字典麗,義理常新,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情況都能適用,故不但能令百讀不厭,而且能夠引人入勝,推陳出新,越加研究,越見其深。無論讀書萬卷的學者,抑或不見經傳的常人,都能從聖經裡得到造,它是一部無與倫比的書。」

美國國父華盛頓說:「民權的保障,乃在善良的政府,而善良的政府,必須建基於聖經上。」又說:「欲謀國家之長治,世界之久安,捨上帝與聖經外,將無由實現。」

蘇格蘭地質學家赫富密勒(Hugh Miller)說:「人類如果離開了聖經,必然變成最悽慘的動物。」

美國紐約協和大學校長諾德(Eliphalet Nott)說:「聖經一書,對於人類的本性,尤有最精確的描寫透視,人類如沒有聖經,便沒有教化。」

美國伯朗大學校長魏蘭德(Francis Wayland)說:「聖經裡面的真理,對於無論任何性格的人,無論其有多高深的學問,抑或沒有學問,無論他是文明人,抑或野蠻人,都有一種感化人心的力量。」

美國法學家瓊斯(Sir William Jones 1746~1794)說:「聖經一書新舊兩約,如出一轍,幾千年前預言,以後一一應驗,非神的默示,何以臻此,這便是我們信心的可靠根據。」

德國文學家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說:「我一切深刻的思想,乃是從我對聖經的信仰而來,聖經乃是我一生最可靠雄厚的資本,真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英國文學家約翰生(Samuel Johnson 1909~1784)說:「青年人哪,我一生研究聖經,現在不久就要見我的造物主,請你虛心接納我的贈言,你一生一世,當天天讀聖經。」

法蘭西皇帝拿破崙(Napoleom Bonaparte 1769~1821)說:「聖經裡有無窮的寶藏,聖經不是死書,乃是活物。」

英國文豪司各脫(Sir Walter Scott 1777~1832)說:「在這部聖書裡面,藏有最大的奧秘--乃是上帝的大恩,亦是人類的大福。凡讀這聖經,而相信、而敬畏、而祈禱的,便能走通達的道路,有活潑的盼望。」

美國第一任總統亞當斯(John Adams 1735~1826)說:「聖經乃世界上最偉大的書。」

第三任總統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說:「聖經一書,雖有伏爾泰輩譏嘲反對,但至今仍堅如磐石,它的真理仍顛撲不破。我曾屢次說過,精讀聖經,可以造就更好的公民,更好的父親和丈夫。」

蘇格蘭文學冢卡來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說:「人類如無基督聖道,人類生活必十分悲慘,而且必趨滅亡!基督聖道,好像北極明星,永遠發光,黑夜愈深,地上愈暗,其光愈大!」

美國第六任總統崑瑞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 1767~1848),為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之子,他說:「我對聖經不但深致無上的敬意,並且抱有極強的信心,這是萬書之書。」

英國大政治家葛蘭斯頓(Wiliam Ewart Cladstone 1809~1898)說:「我認識我這時代百分之九十五的世界偉人,在這些人中,有87%是信從聖經的。」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in 1809~1865)說:「關於這本偉大的書,我只能說是上帝賜給人類一項最好的禮物。」

德國政治家與學者彭生(Christian K. J. Bunsen 1791~1860)說:「我每天第一件事,便是和我的夫人研讀聖經。」

美國傑出政治家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 1782~1852)說:「我從小便已有愛讀聖經的習慣,我每年一次,讀完全書,數十年如一日。」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說:「聖經是為人類而寫的一本書,這一本書的存在,是人類所經歷的最大福份。凡想減少它價值的,對人類是一種犯罪的行為。」

法國文哲作家顧省(Victor Cousin 1792~1867)說:「倘使我們能多花幾年的光陰,用心研讀聖經,我們絕對不會對聖經加以譏諷。」

(以上資料摘錄編輯自大光所出版之「新舊約聖經總論」)

拾穗

 

 

 

 

 

 

 

 

 

 

 

 

 

 

 

 

 

 

 

 

 

 

 

 

 

 

 

 

 

 

 

 

 

 

 

 

 

 

 

 

 

 

 

 

 

 

 

 

 

 

 

 

 

 

 

 

 

 

 

 

 

 

 

 

 

 

 

 

 

 

 

 

 

 

 

 

 

 

 

 

 

 

 

 

 

 

 

 

 

 

 

 

 

 

 

 

 

 

 

 

 

 

 

 

 

 

 

 

 

 

 

 

 

 

 

 

 

 

 

 

 

 

 

 

 

 

 

 

 

 

【兩個安息】

讀經: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節至三十節。

今天我雖然讀了這一大段的聖經,我不過特別注意三節聖經的話,就是馬太十一章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節,就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這段聖經,是主耶穌講說祂自己的心境。在祂講這話之先,祂受了頂大的刺激。這裏有一件事發生,叫主受刺激,就是主在各城中,特別在三個大城中─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行了許多異能神蹟,幫助了許多人,醫治了許多人的病,而主所得的結果,就是他們『終不悔改』。他們無論如何聽,無論如何知道,主耶穌從天上降下來,是作救主、作彌賽亞的,但是,他們終不相信。口裏可以這樣說說,心裏仍是不信,不悔改。他們這樣作,就叫主所作的事,一起都落空了。所以馬太就在這裏,把主耶穌基督的禱告告訴我們。

我們現在看二十五節的頭兩字:『那時。』主耶穌是在這一種的情形中禱告的。主禱告父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這些大城中,人自以為:『我是聰明智慧的。』所以他們不能接受主耶穌。主雖然喜歡大城的人得救,但是,主更喜歡順服神的旨意。所以,雖然祂被他們棄絕,祂卻能對神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祂在頂艱難、頂可以叫人灰心的時候,仍然以神的旨意為重、為樂。祂不理祂自己的意思如何,祂說,『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祂不是說,『不,』祂是說,『是的。』無論在甚麼時候,祂都能彀說,『父阿,是的。』因為祂所顧念的是父的美意。祂知道,『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所以大城裏的人可以不知道子,可以不悔改,但是祂心滿意足了。這裏是主耶穌心裏平安,不受環境搖動的原因和祕訣。祂靠祂與父的關係而安息。只要父知道祂,就彀了。只要有父的稱許與讚美,就彀了,人如何對待是不足介懷的。如果有了父的笑容,和遵行了父的旨意,就彀了;在人世方面的結局如何,是不必理會的。

在祂禱告之先,主的環境是不好,主的背景是不好,祂是受了大冤枉,祂盡心盡力把所有的都倒出來,但是,他們不接受祂,他們是無緣無故的不接受祂。如果是你是我,怕就要像約翰一樣,要求神降火燒死他們。你和我在主這樣光景中,就要想,我為甚麼遭遇這些事呢?就要埋怨,就要不平安。但是,主受了這麼多的冤枉,只說,『父阿,是的,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如果是我們在這種環境裏,心裏就要不平安,就要紛亂;就是不紛亂,也要疑惑;就是不疑惑,也要不快樂。但是,主說,『父阿,我感謝你。』祂心裏沒有一點不平安。祂在二十七節裏將祂平安的祕訣告訴我們。以前所說的是背景,是說主在這樣的環境裏能安息,能不動心。現在祂纔告訴我們,祂所以不受影響的原因。到了二十八至二十九節,主叫我們看見,如果我們也遇見同樣的待遇,我們應當如何纔能安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就是這兩節聖經。二十八節和二十九節,這兩節有不同的地方。二十八節是講到一個安息,二十九節又是講到一個安息;兩個不同的安息,是一步深過一步的。

得救的安息

二十八節裏的安息,是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個安息,是得救的安息。二十九節,是得勝的安息。第一個安息,是和神和好的安息;第二個安息,是我們內裏的安息;第一個是我們得救的安息,第二個是我們世上的安息。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弟兄姊妹們,也許你不覺得世界是如何。有許多人,在世度日雖不多,卻很有歷世的經歷,他要告訴你:『世界是發熱的。』當我經過大馬路時,看見來來去去的人是這麼多,他們是這麼忙忙碌碌的,我就問說,他們作甚麼呢?他們瘋了麼?我可憐他們。我告訴你,世人大概都發熱了。哦,他們沒有安息。主在這裏並未這樣說,『你們罪大惡極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得安息。』因為罪的快樂是甘甜的,罪人是盼望有更多罪中之樂的。所以,主另外起一個名字說,『你們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得安息。』你是勞苦的,你是背重擔的。多少的人,覺得罪是快樂甘甜的,但是沒有一個人不覺得他是辛勞的;多少的人,對於罪不感覺痛苦,但是,人總感覺他的經歷是很痛苦的。所以,不管是百萬的財主,不管是政界裏地位高的人,不管是學問出名的人,不管是學生,不管是作生意的,不管是平民、苦力、乞丏之類,他們沒有一個自己是滿意的。

我有時想,拉黃包車的要歎口氣說,『阿呀!』百萬的財主,就用不著歎說,『阿呀!』但是,我有一次住在一個百萬財主的家裏,我也聽見他喊『阿呀!』罪的快樂是有的,但是,人生的勞苦叫他喊『阿呀!』有一次,我和一不識字的女人講道,她說,『阿呀,可惜我不認識字,不然,就可以相信和看聖經了。』我就想,不識字的女人會喊『阿呀!』也許大學教授學問頂好,不會喊『阿呀』了。那知大學教授也是如此。有某校一位西國的大學教授,他是很悲觀的,他總是看見這個也『阿呀』,看了那個也『阿呀』。有一天太陽頂好,天是青的,草是綠的,在校園裏,真是花香鳥語的好。這位教授的同事們,就有幾個來對他說道:『先生,你看今天多好,你總用不著說阿呀了。』他看看天,看了一切的東西,真的沒有甚麼是可以給他說阿呀的。他就真的不說『阿呀』了麼?不,到末了,他仍是說,『阿呀,可惜這時候不會長久呀,阿呀!』

你能在每一個地方,看見人是勞苦的,是不得安息的;都是想:我『終日遑遑』,停在何處呢?我怕你也得不著安息,你還是勞苦的。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背的擔子多重,自己是多勞苦,是得不著安息的!我是有一次下鄉佈道的時候,纔知道擔子是多重的。我所到的那鄉村,是在一座山的那邊,不通火輪船。我乘小火輪到一個地方,下船後,要步行過山到那地方去。那時天很熱,我又帶了福音書、單張、食物、衣服等物,又雇不到人替我拿,只好自己帶了走。當我走頭二十步時,我不覺得甚麼,後來就拿不動了。我想:如果能快些到達,歇一歇就好了。山上又無樹木可以遮蔭。我那時真想,罪人是勞苦背重擔的,是多苦阿。今天在座的人,有的還未信耶穌,你並無安息,你的結果在那裏呢?你今天可以聽主耶穌的話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哦,這個世界是一個疲倦的世界。多少人是有錢的,但是,他說,『我疲倦了。』多少人作生意,但是,他說,『我疲倦了。』多少人在世上,有世界所給他的名聲和愛情,但是,他們也疲倦了。如果那一件東西得不著,他們永不得安息。世人明知安息是好,只因擔子過重,所以就不敢找安息,他們只想把他們的工作減輕些就歡喜了。他們真像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只盼望法老王減輕他們的工作,他們並不盼望安息。以色列人的光景是可以代表世人的,以色列人不過盼望工作減輕些,不敢盼望安息。你也想重擔稍微輕些,在世上不覺得悶、沒有罣慮就好了。但是,讓我告訴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給的,不是減少、減輕的工作,乃是絕對的安息,乃是叫你的一切都停下。我不知道你明瞭甚麼叫作安息麼?安息就是不作工,就是停工的意思。你們受罪和私慾的重壓纏縛,不得安息。你們要明白,主耶穌要你們來得安息,是不必作甚麼就可得安息。

我幼年時,我的父母常對我講到耶穌如何作救主,挽回神的怒氣。我就想,我不知道應當作多好,纔會叫神不恨我,纔會叫神肯救我。許多人也是一樣的想法。主在此說,你們不必作甚麼,只要來得安息。祂所要給我們的,是安息。祂不是叫我們去苦苦行善。安息是人所羨慕的;但是人總是以為神不喜悅他,他總得先去作好;等作得好了,然後神纔會喜悅他。但是主耶穌是呼召人來得安息,不是呼召人來作工。你想:神恨我,我當作好,神纔會喜悅我。但是主耶穌說,『不必作。』這是福音!為何主耶穌能給人安息,不要人作工呢?因為聖經說,主耶穌已作成了一切的工作,無論是得永生的工作,是贖罪的工作,是你在神面前受審判的工作,是你稱義的工作,凡是關乎光明的、永生的、稱義等等的工作,主耶穌都作成了,所以只要請你來得安息。

我再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在某鄉間有一基督徒,與一個作木匠的外教人作鄰居。這位基督徒是明白道理的,常勸那位木匠信耶穌。那木匠總想:耶穌雖然作成了救贖的工作,這還不彀,我總得作點好,總得修理改良,然後信耶穌;耶穌贖罪是不錯,我也得作一點事情纔可以。所以,他就不信。有一天夜裏,一個賊來到那位基督徒家裏,想從大門進去偷東西,那知他因聽見屋子裏的聲音,就怕得不敢進去,只把大門偷走了。第二天早起,基督徒看見大門被偷,就請他鄰居─就是那木匠─替他作一扇大門。那木匠想,他既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就揀了上好的木料,趕工在當天下午把這大門作好。當他豫備上門時,那位基督徒對他說,『你這門還未作好,還不彀好。』他這樣板著臉的對那木匠說,使得木匠很難為情,又很生氣。木匠就問那基督徒說,『我揀了上好的木料,又是加工作成的,為何不好呢?』但是那基督徒總是說他作得不好。後來木匠說,『如果這個門作得不好,應當怎樣作纔算好呢?』那基督徒說,『請你回家去取幾塊木板、釘子、錘子來,讓我自己來作給你看。』那位基督徒就用釘錘和釘子,把木板擺在那大門上,橫七豎八的亂釘、亂敲。他這樣作,使得木匠又好氣、又好笑,想他總是因為遇了賊偷,頭腦有些不清楚,像瘋了一樣。後來基督徒對他說,『朋友,不要氣,我們來談話罷。你的門作好了沒有?』他說,『自然是作好了。』基督徒說,『我加上一些不是更好麼?』他說,『門已作好了,你加上些木板釘子,反而不成樣了。』基督徒說,『主耶穌救贖的工作,是已經成功了,在約翰十九章三十節說,成了。但是,你說,主雖作成了,你還要加上一些好,還要改良修理,所以,我在你所已作成的大門上,加上釘和板呀。』那木匠纔明白,就此信了主。昨天這位基督徒失了一門,今天神得了一個罪人。主耶穌叫我們不作工來得安息,因為主已經死了,為著擔當我們的罪;祂也已經復活了,為叫我們在神面前得著新地位。所以,我們不必作,不過是到祂那裏得安息。這就是福音!

多少人的生活,和他們在世界上的各方面,是擔重擔的,是勞苦的,連他們對於得救的問題,也脫不開這觀念。他們想,我咬緊了牙齒來作點好,來喫點苦,也許會叫神可憐我,叫我得救。你們知道,曾有許多印度教的人是這樣作法。他們把門上釘滿了釘,釘尖是向上的,他們就讓自己躺在這有尖釘的門上。他們想:也許我這樣喫苦,那位不知叫甚麼的神,就會可憐我,赦免我的罪罷。有許多人也是想:也許我多喫些苦,神會赦免我的罪。就是小孩子,也是這樣想法。有一次,有一個小孩子說,我犯了罪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叫我自己頂苦頂苦的,然後神纔赦免我的罪。哦,不只小孩是這樣想,世上的人都是如此想法,要勞苦出力到一個地步,叫神赦免他。豈知這是謊言,這是自欺,得不著的。並非你多擔重擔、多勞苦,就可以到神面前得安息。今天有一個呼召是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因為救贖已經成功了,罪,主已經擔當了。你可以來,無論是誰,都可以到主面前來得安息。沒有一個罪人可以靠著自己得安息,你若到主面前來,你就可以得安息。

得勝的安息

我現在要對已信的人,說到另一個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這安息,是基督徒所當得的。第一個安息,是罪人所當得的。一個罪人,若沒有蒙神悅納,就沒有安息。一個信徒,是已得赦罪的,所以有安息;他現在可以安息,因他得救的問題解決了,他稱義,得永生等問題也解決了。但是,基督徒有時仍無安息。他是安息在羔羊裏,他是有了寶血裏的安息,他有時卻感覺在世事上、生活上沒有安息。他心裏常像熱水那樣滾著,他有了馬太十一章二十八節的『安息』,卻沒有二十九節的『安息』。

這二十九節的『安息』,是一特別的『安息』。在原文裏,這『心』字是與心理學的心理同義,所以這裏是講到心理裏面的安息。聖經裏面也有同樣的字,是在詩篇四十二篇五節,那裏是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這個心,是會叫人覺得憂悶煩躁的,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魂』。我們的主所給我們的安息,是魂的安息,叫我們在世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憂愁,沒有煩躁。

主接著就把祂自己魂裏得安息的理由告訴我們。馬太十一章二十九節說,『我心裏柔和謙卑。』第一個理由是柔和,第二個理由是謙卑。甚麼叫作『柔和』呢?柔和就是溫柔,沒有硬的。主沒有甚麼叫你覺得是在那裏刺你的;祂是完全嫩的,是最容易對付的,是不會抵擋的、不會攔阻人的,是不會保守自己、不會拒絕人的,是像水那樣的軟,被打了仍是如此的。這就是主在世上所表顯的生活。

有許多人,待人頂溫柔,心裏卻不謙卑。他外面是謙卑的,心裏卻不謙卑。謙卑的『卑』是有下賤、卑賤之意。主的存心方面是卑賤的,主以為這是祂應當得著這種待遇的。主不盼望得著更好的,只盼望得著這種待遇。主在大城中傳道,人家反對祂,祂好好的『從他們中間出來』。(參路四30。)祂不只溫柔,並且是謙卑的。主知道,這種生活是祂在世上所當得的分,祂並不盼望更高的待遇。驕傲二字的意思,不只是在表面上的,也是在裏頭的。如果我想比人得的更好,想得神所未給我的,來為自己打算甚麼、羨慕甚麼,這就是驕傲。

主在世上的態度,是溫柔謙卑的。我們若要得安息,就有兩件當作的事:第一,是『負我的軛』;第二,是『學我的樣式』。『負軛』和『學樣式』是兩件事。『軛』,是牛背上的一塊木頭,使牛不能自由,並且要用力作工。猶太地只有兩隻牛同負一軛,從無一隻牛獨負一軛的。軛是主人給牠負的,牛自己是不會負的。所以主對我們說,『當負我的軛』時,這軛是神所分派給你的,不是甚麼人給你的,也不是魔鬼給你的。軛,是神加上的;樣式,卻是我們揀選的。

負主的軛

凡神所分派我的,我負了,我就有快樂。你若以為滿意,以為彀了,你就有平安,就沒有不快樂,因為你沒有逃避神的軛。我有一位同學,是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他真聰明,讀書頂好。他是一個教友,卻不是一個基督徒。他的盼望是要學問深高,名譽卓著,好賺大錢。到他畢業那年,有個教士要幫助他到美國留學,叫他先往上海聖約翰大學讀完所差的兩年課程。學校裏替他豫備獎學金優待他。但是他在前幾個月得救了,並且聽見神呼召他,要他專心事奉祂。那時神的軛加在他身上。他想:我作傳道是多麼辛苦,尤其是作鄉間的傳道,衣、食、住都不爽快,也沒有多的進款。那麼,我一切的盼望都落空了,我的母親和叔父惟一的盼望,都在我身上,他們的盼望也都落空了。他真不願意負神所給他的軛,他想逃脫。所以他就答應校長去升學。

一天我特意去找他,問他說,你的前途決定了沒有?他說,我已定規去大學讀書。我因知道神已召他,所以頂直的對他說,你揀選的是錯路。你想這樣能得安息麼?他說,我的老母和叔父的盼望,都在我身上。我一面讀文學,一面研究神學,在學校裏作點得人的工作,豈不是兩全麼?我說,聽命勝於獻祭。主不喜悅千山的牛、萬山的羊。脂油和燔祭祂不喜悅;祂要人聽從祂的命令。他說,我已決定了。我說,你走錯了路。你到某某學校,若染了新神學的毒,怕你連根本的信仰都要推翻。你我不能同走一路了。再見罷!我去後,他在球場上走一趟,心裏非常難過,沒有平安。後來他到學校禮堂裏,跪下禱告,一面思念他的亡父寡母,再想到前途,不禁哭泣了。他想棄去神的軛,心裡不安,順服,又覺得難。至終他知道神的旨意要順服,就在神前面應許放棄升學機會,出去傳道。他這樣順服後,禱告完了起來,心裏非常平安,滿了喜樂。他立刻去見校長,述說改變的情由,把獎學金辭掉,又把那西人助他的留學費也拒絕了,立時搬行李離校。他說,那一夜是他一生中最喜樂的一夜。(請各位注意,我不是叫你們不讀書,乃是說如果神呼召你作傳道,你就當順服;如果神沒有呼召你,那你就是讀幾十年書也不要緊。)

我知道,在這裏有多少基督徒有這種經歷,當你和神商量,要神讓一步,而你自己不讓步時,你是何等的沒有平安。你的良心在這裏告訴你錯了,你是多苦阿。當你對神說,我負軛!你就有安息了。神今天所要帶領我們的,不只是在一生中的大事上肯負神的軛,就是在日常的小事上也要負祂的軛。有的傳道人覺得同工是難以配搭的;有的姊妹覺得家裏的姑嫂婆媳們是難以相處的;有的人覺得他的同事是難以和睦的;學生覺得同學和先生是難以對付的。這就是你們的軛。你覺得他們可厭,最好你能離開他們,或者他們離開你。你覺得煩躁,你沒有平安。但是,弟兄姊妹們,這就是神所給你的軛。這就是神要你背負的。這就是神給你的分。神就是要你俯伏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是說,這樣的環境於你是最好的。

何謂背十字架呢?這不是叫人花幾千塊錢,到耶路撒冷的橄欖山,買一個木頭的十字架來背;乃是叫每一個人在他的地位上負他的軛,這就是神所給他的分。你想:我的環境不好,最好同人調換一下,但是,這不是負軛。有時神將細心的人和粗心的人擺在一起,剛強的人和軟弱的人擺在一起,健康的人和患病的人擺在一起,聰明的人和無知的人擺在一起,急性的人和慢性的人擺在一起,愛潔淨的人和不大整潔的人擺在一起,叫這一個作那一個的軛,叫那一個作這一個的軛,叫彼此都有機會發表基督的性情。你如果掙扎,就永沒有安息。你若對神說,我負你的軛,我肯處在你所給我的地位上;你肯絕對的順服,你就有安息和喜樂了。

今天基督徒所以不能作美好的見證,就是因為他抵擋神的軛。你想換一個光景;豈知基督徒的品格,只能在這種光景中顯出來。我們最高的生活,就是歡迎每一件自己所不歡喜的事─和本心相反的事。我告訴你,你若肯逆來順受的背負神所給你的軛,你裏頭就要充滿頂深的安息。但是,這並非得救的安息,那安息是靠基督的救贖,靠祂所成功的,靠祂背負十字架而得的。這安息乃是靠著你自己的順服,靠著你自己捨己的態度,並你自己背負十字架而得的。我盼望每一個人回家後,都得著一個新的安息。你不必像下雪天,要把你衣服上的雪抖去那樣的抖去你的環境。你不必在你的環境裏奮鬥掙扎,你只要對神說,我感謝你,因為這是你的軛。『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這樣,你就有快樂。主耶穌的境遇雖然是頂可怨歎的,但是祂並沒有怨歎、沒有焦急、沒有打算調換。祂只順服,所以,祂能快樂。我們不能因為快樂而順服神,乃是因為順服了神就有快樂。我也不知有多少人是你不能愛的、不能共事的,但盼望你從今天起,從神手裏接受祂的軛,就是那柔和的軛,卑賤的軛。

學主的樣式

我們不只要負軛,並且要學主的樣式。主的樣式是記在腓立比二章六至九節:『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在主的樣式裏,有一兩件事,要題起來講。

第一件事,就是主並未為自己的權利站起來說甚麼話。『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這就是捨棄合法的權利。我們的主,本是和神同等的、同榮的、同有權柄的,祂是和神一樣的;但祂不把祂自己高舉起來,祂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祂和神同等本是可以的;祂並不像魔鬼,本來是一個受造者,是天使長,卻想升高和神同等。祂和魔鬼是完全相反的。但祂不來和神同等,祂反倒虛己。所以請你們記得一件事,我們沒有一個人應當為自己的權利說甚麼話。每一個人都應當甘心樂意捨去合法的權利。

有一位姊妹,本來在她家裏,好像作主似的;後來信了主,就變成用人似的。她若是要向父母要一點零錢用,他們也不像從前那樣的願意給她,但是她願意捨去她作兒女所當得的地位和權利。你既是基督徒,就不能盼望父母當你作兒女,朋友待你像從前那樣的好了。他們不給你,你不能要求,你當把自己放在神手裏,而學主的樣式。『祂本有神的形像…反倒虛己。』祂永不為自己說甚麼話。我們也不應當為自己說甚麼話。

我們基督徒生活的安息,不只是我不虧待人,乃是人虧待我,我仍忍受。有多少少年基督徒,當你未信主時,你曾虧待過人,你信主後,就用公道待人;現在你看見人不公道,你就生氣。豈知基督徒的程度,不只是待人公道而已,並且是忍受人不公道的待遇。主所得著的,並不是公道;若按公道,主就不必降下來作人,不必來救人了。但祂願意為我們的緣故,忍受一切不公道的待遇。

第二件事,就是祂『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這就是說,祂受了限制。我們的主在天上,本來是像天使那樣,可以來去自由的;也是可以像在舊約裏所記的天使,向人顯現的。但祂降世,成為人的樣式,作嬰孩、作大人。祂按著人的歲數一樣的長大,祂也憑著人的樣子一樣的需要喫喝睡眠,工作休息。這是祂神格方面所受的限制。但是祂不只成為人的樣式,並且是取了奴僕的形像。祂雖然沒有了神的自由,祂還可以有人的自由,還可以享受許多人所享受的。但是,祂竟然取了奴僕的形像,連一個常人所有的自由都犧牲了。祂處處受了非人所能受的掣肘與束縛,除了神─祂的父─的旨意之外,不知道別的。這是祂人格方面的限制。祂雖是神,但祂仍然受限制。祂雖是人,但祂仍然受限制。

我們呢?我們的心卻要造反。我們巴不得打斷一切的捆綁和限制,好自由動作。我們巴不得全世界的人、事、物都要順著我們的意,隨著我們的心。我們並不像主,祂雖是神,卻受限制。我們中間作母親的,許多想要不作母親而出去自由傳道。像有一位姊妹曾告訴過我,她說,只要她丈夫許她,她就要丟下她三個孩子去西藏傳道。她想:最好把捆綁斬斷了,可以飛去。但這不是主的樣式。主是神,祂卻順服父母,顧念弟妹。我們應當順服,不應當心雄志大。神既然以兒女來限制你,或是以家庭來限制你,你就應當甘心樂意的順服。如果作生意的想,我不作生意就好了;讀書的人想,我不讀書就好了;作事的想,我不作事就好了;教書的想,我不教書就好了;這就錯了。我們若肯像我們的主一樣接受各種的限制,而不掙扎,我們就有了安息。

所以一個未信主的人,可以得安息,可以得與神和好的安息。同時一個基督徒,本是煩躁不平安、沒有安息的,若肯負溫柔卑下的軛,學主受限制的樣式,一天過一天,不為自己的權利站起來說話;一天過一天,接受神所分派給他的軛,並自己揀選一個受限制的生活,就他心裏必定能享安息。

主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每一個在主裏有經歷的人,都要說阿們。我們自己所揀選的道路是何等的不平呢!我們隨著己意所作的事情是何等的麻煩呢!結局是何其傷心呢!進行是何其困難呢!我們如果肯負主的軛,學祂的樣式,我們就要看見,真的,祂所給我們的事情,祂對我們的要求,和祂為我們所安排的環境,都是容易的、輕省的。祂所叫我們經過的,沒有一次是我們所擔當不了的。祂知道如何分配祂的擔子,祂也知道我們的力量。我們可以安心。祂不會叫我們作我們所不能的!祂所分派的,是每一個弟兄姊妹所能擔的、所能負的。一隻三個月的牛,怎樣不會叫牠負鐵軛,主也不會叫一個人遭遇一種環境,是他所不能忍受的。如果有了甚麼臨到我們的身上,就是表明神已經看好,我們是會、是有能力可以經得起這些事情的。神不會錯,所以我們不可埋怨,我們應當安靜的、謙卑的、溫柔的、喜樂的接受祂所給我們的一切軛和擔子;雖然有許多是我們所不喜歡的!

摘自──  倪柝聲《十二籃》精華信息(二)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芬尼小傳 (Charles Finney 1792~1843)】

   芬尼,這位基督教界的奇才,二十九歲時仍對福音毫無認識,圣經詞匯一竅不通,卻在三年內被神改變,興起為復興的器皿。由他帶起的大復興,十年間直接、間接影響了二百万左右的人歸主,真是神奇妙的大作為。

   芬尼(CharlesFinney),于一七九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生于康乃狄克州,父母都不信教,鄰居中很少有敬虔的人,他們中間極缺乏福音明白的傳講。約二十歲時,他一邊執教于新澤西州,一邊學了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來文。一九一八年在亞當斯一家法律事務所作見習律師。在研究法律綱要之時,他發現作者時時引用圣經,特別是摩西的法典被据為許多普遍法律原則的權威。他的好奇心由此而發,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圣經,先是作查閱之用,后來對圣經發生了新的興趣,花時間閱讀和默想,卻又不理解其中的大部分。他有時亦去鄰近的禮拜堂走走,听听每周一次的禱告會,但又發現,他們不斷的禱告并沒有得著圣經所記載的應許,事實与圣經的教訓毫不相合,這种矛盾是個可悲的絆腳石,芬尼的腦海中升起了疑問的迷霧。他也去听牧師講道,但對習慣于緊密和邏輯化推理的芬尼來說,牧師所用的許多名詞定義是混淆的,使他困惑胜于得益。

    讀圣經、赴祈禱會、听牧師講道,不時和他們談論,反而使他十分浮躁不安。他确信自己一旦死了,必不能進天堂。他覺得在宗教里必定有些非常緊要的東西,假若靈魂是不滅的,他的內心就需要一個大改變,作享受天堂快樂的預備。他繼續讀經,就發覺他們的禱告不得應允的原因,他們沒有符合神所啟示的條件,他們不用信心禱告,并不盼望神賜給他們所祈求的。再經過二、三年的掙扎,圣經真是神的話已經在他心里堅定牢靠了。

一、森林中的祭壇

    一八二一年的秋天,芬尼決心确定有關靈魂的問題,他盼望与神和好。他盡量將公事安排好,以便有更多的時間來讀經和禱告,這种熱心讓人感覺他是個飢渴慕義的人,事實上他只是默禱,且塞住門上的鑰匙孔,恐怕有人發現;讀經時將圣經和法律書一同擺放在桌子上,一旦有人在他讀經時進來,他會迅速用別的書蓋住。他也不与教會里的任何人交通此事,一方面是因著驕傲,不愿意別人知道他內心的實際;另一方面則是怕他們給他錯誤的指示。兩天后,他決志的信心愈來愈堅定。在早上赴辦公室的路上,圣靈在他的內心中提醒他:

    "你還在等什么?你不是已應許要將你的心獻給神嗎?"

    "你還想作什么?你想完成你自己的義嗎?"

    正在這時,福音救恩的整個真理,非常奇妙地向他開啟,使他清楚地看見基督贖罪的真實和丰滿。福音的救法好象是給他的一件東西,叫他接受;這件東西是完美全備的,他的本份就在于放下罪惡,而接受基督。

    "你是否愿意接受他,就在今天?"

    芬尼用他的心回答說:"是的,我今天就要接受,至死不辭。"

  于是,他走向鎮北山后的樹林,想要遠离人的耳目,單獨地向神傾心吐意。在他的自傳里曾經這樣寫著:"我的驕傲仍舊彰顯。當我跨過小山時,我忽然想起,或者有人會看見我,猜測我是去禱告的。當然這件事是十分不可能的,就是有個人看見,也不至于這樣猜想。可是我的驕傲非常大,我是這樣的怕人,甚至緊貼著篱笆而行,直到無人能看見我……當我轉入樹林時,我記得如何自言自語:'我的心要歸于神,否則永不

下來'"

"然而,當我開始祈禱的時候,竟然發覺我的心根本不能禱告。我早先以為只要能放聲而不被人听見,我就會自由地禱告。可是,哀哉,我來試驗時,竟啞口無言,我沒有話向神說,就是說几句,也是有口無心。我好象听見樹葉沙沙作聲,停下來抬頭看看,是否有人。這樣有好几次。"

    最后芬尼快要絕望了。他覺得他的心向著神是死的,且不要禱告,根本無法履行對神的許諾。

   "正當那時,我又听見有人走近,于是睜眼觀看。立刻有啟示臨到我,我清晰地看見我內心的驕傲是個大攔阻。我深深感覺自己可惡,竟然以被人看見自己跪在神面前為羞恥。于是我大聲呼喊,即便全球的人和陰間的鬼都圍繞著我,我死也不离開此地。我說:'怎么,象我這樣一個墮落的罪人,雙膝跪在偉大而圣洁的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孽,豈可羞于被同作罪人的世人發覺,在膝蓋上企圖与所得罪的神尋求和睦!'這個罪惡顯得無限的可惡,使我在主面前腸斷心碎。就在這時,有一段圣經充滿著亮光照入我的心房:'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2~13)。我立刻全心抓住這個……我呼喊神說:'主啊,我照著你的話接受你。你知道我現在的确專心尋求你,而且禱告你,你應許也必定應允我。'這樣我就實踐了所立的誓。"

    接著,神向他啟開了許多應許,特別是主耶穌所說的教導,他一一接納這些寶貴的真理,他如同一個沉溺的罪人緊握住得救的指望。他繼續禱告,直至他的心靈和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當他從枝葉中爬出來時,所有罪的感覺都离他而去,對神的思念成了他甜美的享受,深邃的安宁完全占有了他。心里有一個強烈的意愿:"我要傳揚福音"

 

二、點燃福音之火

 

芬尼歸正前,牧師曾評論他說:芬尼對宗教的事有非常的領悟力,但是個死硬派。他對芬尼非常失望,認為只要芬尼留在亞當斯城,教會里的年輕人就不會悔改。亦有一位先生對他太太說:"如果你們基督徒能使芬尼歸正,我就信基督教。"但是,神以他的奇妙之愛征服了芬尼,圣靈大大地澆灌他,這是他從未听過、從未想過、更沒有企盼過的事。神的愛如波濤在他的心中漫過,他的生命之杯流露著祝福与愛。他在任何時刻,對任何人都不能不宣講這個因信稱義的經歷。

   W律師是芬尼与之談及得救問題的第一個人,當時他看著芬尼,面露惊訝。他低下頭,在辦公室站了几分鐘,就走開了。后來得知芬尼的提醒如同利劍扎他的心,直到他悔改得救。

    當芬尼告訴B執事他事奉基督的決心、要他另請高明處理他的法律訴訟時,B執事心中受感,立刻將訴訟与對方私下了結。后來專心于禱告,靈程進到他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天晚上,芬尼去探望一位朋友,他家住著一個青年,是專門造酒的,當時他們正坐著飲茶,就邀芬尼同茗。他們要求他祝禱,這种場合芬尼從未領過禱告,但他毫不猶豫地立刻執行。開始不久,在座兩位青年(另一位為主婦的妹妹)的光景顯在芬尼的腦海里,使他感慨不已,熱淚橫流,甚至無法繼續禱告。一刻的工夫,圍著桌子的人都寂靜無聲,接著那位青年站起來匆促离開。他逃回自己房間,關上門,直到次晨,他出來向眾人宣布自己因著信在基督得到了榮耀的盼望。他以后多年作福音的使者。

    一日之內,全鎮議論紛紛,芬尼的得救使他們惊奇不已。晚間,居民們不約而同地走向平常聚集禱告的地方,牧師和鎮上一些重要人物都在那里,房內已經滿座,卻無人起來宣告開會。芬尼就主動地站起來,見證現在他知道得救是神所賜的,并報告了一些在他經歷中的重要部分。主賜給他的話,在眾人身上有奇妙的力量,接著牧師站起來公開認罪。他承認自己攔阻了教會的復興,打消教會為芬尼代禱的提議;當他听到芬尼得救的消息,就迅速地說,他不相信這是真的。說畢,請芬尼領禱,芬尼照辦,在禱告中芬尼得到很大的釋放和啟迪,這是一個很美的聚會,以后每天晚上都進行。

    在教會里,芬尼原是一群年輕人的領袖,因此,他宣布青年聚會,他們亦全體參加。芬尼划出全部時間,為著他們的得救付上代价,主也非常奇妙地祝福他的事奉。很快地,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悔改得救(除了一位离開之外)。

    芬尼不再有野心去做法律訴訟工作,也無意要賺很多錢,他不再渴慕世上的名利地位,他整個心向著主耶穌和他的救恩,他覺得任何工作都不如向將亡的世界高舉基督那樣甘甜崇高。他積極地与每一位見面的人談道,并深信神的靈會在他們心中動工。

 

三、為復興禱告

 

芬尼有早起獨自在會所禱告的習慣,這引起許多弟兄們的興趣,他們早晨一同聚集禱告。在与年輕人第二次聚會時,芬尼提議大家應該有一個固定而隱密的禱告時間,在每天的早晨、中午和黃昏,特別為神復興的工作禱告。禱告的靈立刻奇妙地臨到這群初信的年輕人。不久他們就開始松馳,因此芬尼就早早起身,往各家去喊醒他們。許多時候芬尼繞了几個圈子,叫那些比較能參加的弟兄們,即使在眾人冷淡的時候,他們也有很寶貴的禱告。然而赴會的人越勉強,越使芬尼受試煉。

    縱然如此,芬尼并未灰心,他時常花好多時間在禱告上,有時真是名副其實的"不住的禱告",他覺得這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也時時禁食禱告。在那些日子,芬尼單獨与神親近,有時入樹林,有時赴會所,總設法獨在一處。

    芬尼認為,作為一個基要派的信徒,如果他曾悔改相信基督,就必須接受圣靈的膏抹,大有能力地在講台和社會中拯救靈魂,這是成功的事奉所不可或缺的。至于洗禮,本身是一個神圣的洁淨,膏抹在他們身上的神圣光明。以信心、愛心、平安和能力來充滿他們。芬尼常常惊訝和痛苦,因為在這些日子里很少人依賴這個資格,來向這個有罪的世界傳揚基督。缺少圣靈直接的教導,人將無法在傳揚福音上,有任何的進展。

    關于他自己,他說:"除非我有禱告的靈,我就不能作什么。即便一天,甚至一時我失落了恩惠和懇求的靈,我就發覺自己講道毫無能力和功效,也不能藉著談話引人歸主。"

 

四、忠心事主

 

經過教會多次的考核,芬尼獲得講道資格。最初他在一所書院開講,當地百姓興致很高,涌來听他講道。他們稱贊他的講道,但是在大眾的心里,仍然沒有普遍悔改的覺悟。對于這种情形,芬尼很不滿意。

    有一個晚上,芬尼在講道結束前,直率地告訴會眾:他來這里的目的,是盼望他們得救。他知道他們很恭維他的講道,可是,他來此并非討他們的喜悅,乃是帶領他們悔改。除非他們預備接受福音,否則他不能再浪費時間。芬尼對他們說:"你們承認我所傳的乃是福音,你們也說你們是信道的,現在你們肯接受嗎?你們有意接受,或定意拒絕?你們必須仔細思量。要否,均請明白告訴我,使我可以向左,或向右。"芬尼看出他們已經明白他的意思后,繼續說道:"現在我必須知道你們的意念。凡決意作基督徒的,愿意立刻与神和好的,請站起來。但是,相反的,凡立志不作基督徒的,且愿意給我知道,更是給基督知道的,請仍坐著。"

    結果他們面面相覷,呆坐不動。芬尼繼續向他們挑戰,他們就面露怒容,朝門外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位執事,他跑上來拉著芬尼的手,笑咪咪地說:"芬尼弟兄,你擊中要害了。可以放心,他們絕不能安息,若無其事。弟兄們都灰心喪膽,可是我不。我相信你作得得當,不久我們就要看見效果。"于是二人約定,明日整天禁食禱告,上午分別舉行,下午合在一起。主給他們極大的釋放,而且得到得胜的應許。

    當晚,百姓把會場擠得滿滿,神的靈大有能力地臨到芬尼,使他的話如同連珠炮彈射擊他們。神的話經過他臨到會眾,猶如用火和錘粉碎頑石,又如利劍刺入剖開魂和靈。芬尼看明全堂已經感悟極深。許多人甚至抬不起頭來……

    那天晚上,有一位宣教士的姐妹,陷入極端的痛苦之中。她在教會中多年,而且很有地位。經過十六個小時的啞口狀態之后,她口開舌展,有新歌賜給了她。她從泥泞深坑被拉上來,得以足登磐石。她說她以前欺騙了大家,八年之久作教友,卻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這位真神,她說那天神的圣洁猶如大浪襲卷她,一時毀滅了她所寄托著的盼望,許多人因她產生深刻的省察。

    另有一位狄先生,在鎮上開設一間下流的酒館,那里是反抗復興運動的大本營。他自己是最不虔無禮的人,他在街道上謾罵復興,無論何時遇到基督徒,就使勁地咒詛誹謗,這使大家痛苦不已。他的名字很快被列入禱告名單。

    不几日,這位聲名狼藉的狄先生來到聚會當中。會眾都很怕他,甚至有些人起來溜走。芬尼就集中視線在他臉上,很快他就有了把握:狄先生正在苦膽之中,他并非是來搗亂。過了不久,狄先生站起來,用發抖的聲音問芬尼說:能否讓他說几句話。接著,他就開始一個心腑俱裂的認罪,是芬尼一生難得听到的。他的認罪包括如何對抗神,如何對付基督徒,如何反抗復興,并如何反對一切良善。后來,狄先生公開承認了主,取消酒吧所有的不虔和狂飲,他的酒吧成了禱告會的場所。

 

五、廣傳福音

 

在羅城的復興中,神顯出公義的威嚴來,有個極力破坏復興工作的人遭致神的憤怒。工作正在進展之際,几乎全鎮的人都被吸引。在二十天內,悔改得救的人有五百之多,鎮和四鄉充滿了屬靈的空气,沒有人走進鎮內不恐懼戰兢,感覺神在那里。

    离此鎮不遠,有個棉織厂,芬尼受邀前去講道。神的話在百姓身上發生極大作用,在那些青年厂工中尤為突出。次日,芬尼赴工厂參觀,察覺紡織工人情緒動搖。芬尼發現有二個女工在看著他,互相竊談,縱然嘻笑,顯示不安。當芬尼走近時,她們愈加緊張,無法繼續工作。芬尼嚴肅地注視著她,她完全軟化,坐在地上流淚不止。這种感覺很快漫過全室,遍布全厂。結果厂主對總管說:"停工!讓工人听道,因為靈魂得救比這個工厂開動緊要得多。"復興的能力超乎尋常,未及數日工人几乎全部得救。

    一八零三年,芬尼來到羅蔡斯德。在蒙恩的人中,不能不提裴君,他是當地的名人,經售書藉文具。某晨,他來芬尼的房間說:"芬尼先生,此地發生極大的宗教運動,但我是個怀疑派,可否請你證明圣經是真的。"芬尼立即識別出他的動机,就問他說:

    "你相信神的存在嗎?"

    他說:"哦,我當然相信,我并非無神派。"

"那么,你相信象你這樣對待神是合理的嗎?你是否尊重他的權柄?你是否敬愛他?你曾否極力討他喜悅?你豈不承認,你應該敬愛他,敬拜他,而且照著你所

有的最高亮光順服他?"

    他回答說:"是的,我全都承認。"

    于是芬尼問道:"可是你都作了沒有?"

    他說:"當然沒有,我不能說有。"

    芬尼回復說:"既是這樣,我何用給你更多的指示和更高的亮光?你根本沒有盡你的本分,并順服你已有的亮光。假如你決意活出所信,依照你所有最好的亮光順服神,假如你立志忏悔你過去的疏忽,此后余生按照你所曉得的竭力討神喜悅,我就證明給你看,圣經從神而來。在你決定之前我何必告訴你!"

    他答道:"我覺得這很公道。"于是离去。

次晨,他又來到芬尼房間,一進門就拍手說:"芬尼先生,神行了一件神跡!我离開你房間后,就下到店鋪,一路思念你所說的話。我決意悔改我以往的錯誤,今后跟隨我所有最高的亮光而活。心意一定,馬上情感沖動,不能自抑……

    從那時起裴君成了一個熱心禱告的基督徒。

    這個大復興大大影響了該城的道德局面。這是個新興之城,事業發達,罪惡眾多;城內居民的知識非常高,而且富有進取。當復興掃蕩之時,最有勢力的人,不論男女大部分悔改得救。城內秩序之好,道德之高,足以惊人。這被以后的法官所證實。

    那時羅城的工作開展廣大,引起紐約全州、新英格蘭,甚至美國許多地方的注意。這种名聲在圣靈的手中變成有力的工具,使全國各地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工作,使世界在極短時間內發生的最大復興。

 

六、進入安息

    將近十年的布道工作,芬尼難得有數日或數周的休息,因此身體感到非常疲倦。有些熱心的弟兄從紐約市寫信給芬尼,建議在城內頂不虔誠之區租用一所戲院作教會之用。經過禱告考慮之后,芬尼決定答應這個呼召。

    他們每周舉行一二次問道聚會,有時二次以上,發現每周都有相當數目的人悔改得救。教會充滿了祈禱和工作的人員,對于領人歸主也很有訓練。當有特別聚會時,就把通知印好,由教會的弟兄姊妹逐家分發,這樣分發通知,加上口頭邀請,就會在任何晚上將會所坐滿。

    芬尼指示弟兄姊妹分散坐在人群中間,眼睛睜開,注意何人在講道時深受感動,如是能行,就在會后与他談話和禱告。這樣使許多人得蒙拯救。

    至一八三四年正月,芬尼為著健康的緣故,必須出洋遠游。將近六個月后,芬尼在回家的航程中,心中甚是關怀復興的事,深怕復興會漸漸消逝。想到自己的殘軀几近不支,又不知有何人可以作這工作。這些想法使他大受攪擾,他的魂經歷極大的痛苦。他差不多整天在房內禱告,或在甲板上徘徊。他懇求神繼續他自己的工作,為自己預備需用的器皿。神應許他要推廣復興工作,而且神也要用他促進此事。多年來,芬尼見到當日与神摔跤的結果。

    一八四三年冬季,神給芬尼一個徹底的更新。那時芬尼的心特別關念到個人圣洁的問題,也注意到教會的光景如何在神面前缺少能力,在社會中間缺乏見證。芬尼的心十分沉重,禱告非常懇切,時常從四時一直禱告到打鐘吃早飯,即八時而止。白天芬尼竭力抽出時間來查考圣經,主再一次帶領他從創世記讀到啟示錄,神指示他事情的連貫、應許、警告、預言和應驗如何串通,圣經對于他是光焰熾熾,充滿了神的生命。這樣的祈禱達數月之久,芬尼要把自己更深地奉獻給神,超過他已往所見所為。但是為著奉獻他的妻子,順服神的旨意,竟然發生劇烈掙扎。芬尼的妻子身體非常軟弱,看來不久人世,芬尼數小時跪在神面前,預備將她無限制地交給神,可是他發現自己不能這樣作。經過數分鐘的沮喪和苦毒后,芬尼能更深地依靠神那永遠可稱頌全備的旨意。

   從此芬尼對于奉獻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看見。他將一切交托神旨,不論教會的利益,工作的進展,罪人的悔改,甚至自己的得救或沉淪,都听憑主旨。芬尼覺得有一种圣洁的膽量,告訴神可以隨意待他,因為他必定不會作任何非至善至美的事。他不再依靠過去的經驗,只是深沉地、完全地安息在神的旨意里。這樣,芬尼經歷到屬靈的自由和輕快。他以神為樂,信心堅定,愛心滿溢。

    芬尼旅世的最后一日,是個恬靜的主日。在他晚年,他的生命和品格飽滿丰裕。他的公開活動雖然大大減少,但是他那安祥的生活卻給人群帶來祝福。

 

本文摘自《美好的證據》

珠璣語錄

─ 芬尼

 

 

※何謂復興?復興乃是基督徒恢復當初的愛,罪人覺悟過去的光景而悔改。

 

被聖靈充滿乃信徒的責任。

 

你若真心要被靈充滿,就必須像小孩子一樣,服在祂的感動之下——仿佛水般的柔順,假若祂吸引你去禱告,你必須放下每一件事,順從祂柔和的催促

 

為要享受聖靈的同在,基督徒應愿意做任何的犧牲。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