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2-1-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耶穌,只要一想到你】

(一) 耶穌,只要一想到你,我心就滿甘甜; 但這甘甜還遠不及親眼看見你面。

(二) 無口能唱,無心能思,也無記性能憶, 一种聲音比你名字更為甘甜、可喜。

(三) 你是痛悔者的希望,溫柔者的喜樂; 你對尋求者何善良,跌倒者何仁德。

(四) 但對尋得你者如何?無口無筆能述; 耶穌的愛,其深、其闊,惟被愛者略熟。

(五) 耶穌!你是世人之光,你是生命之源! 遠超一切我所能享、一切我所能羡。

(六) 你外我無別的源頭能解我心干渴; 無窮寶泉!活水涌流!別流全都干涸。

(七) 耶穌,你今是我喜樂,將來是我賞賜; 你是我的榮耀、詩歌從今直到永世。

這首深受大眾喜愛的詩歌(《聖徒詩歌》334首)的作者是伯納多(BERNARD OF CLAIRVAUX 1091~一1153) 。伯納多生在高盧(今日法國)的一個貴族家中。他從小就受了良好的教育。二十一歲時,想逃避世俗的邪惡,就投入了當時羅馬天主教中最嚴謹的西是特(Cistercian)教派創辦的修道院。他的表現優異,三年之後,當柯拉沃玆(Clairvaux)地方要成立一個新的修道院時,才24歲的伯伯納多就被任命為院長,在他的主持與竭力經營之下,此一教派增長迅速,當他離世時,已經有七十處由克勒窩增長出去的修道院成立在各處。他的影響不只是身邊百位左右的弟子,後來連教皇,君主,貴族度向他求教。

伯納多是中古世紀的一盞明燈,神也實在使用他。馬丁路德稱他是「歷史上最好的修士,我對他的仰恭遠超過其他修士的總和」。他死後有人稱他作最後的一位使徒。在當時,他鼓勵人參加第二次的十字軍,可是他和主之間的關係,在那時代找不到一個人及他。他對主相當有認識,也有敏銳的辨識力,他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寫了什麼東西,我若念不出有耶穌在裏面,那對於我就是毫無味道的。如果有人講道,若沒有耶穌的回音在裏面,我也不敢阿們。耶穌在我的唇中是甜蜜的,在(我的)耳中是音樂,在(我的)心頭是令人愉快的,你們有人愁煩嗎?若讓耶穌進入你心,你就不能不宣揚耶穌了。在你高舉耶穌之名時,不但愁雲消散,晴朗快樂也就降臨了。』他很喜歡舊約中的雅歌,但是在那個時代,他所看見真理的光不是那麼清楚明亮,有些解釋也不是那麼妥當,但是他的確是在那個黑暗迷信的時代,真正認識主,也享受主的一位弟兄。

據說這首詩的拉丁原文非常優美,一共有四十二節,常有人稱它是伯納多的「喜樂旋律」(Jubilee Rhythm)。他曾說過:「如果你寫什么,我若念不出有耶穌在里面,那于我便無滋味;如果你講道說教,若沒有耶穌的回聲在里面,我也不敢贊同。耶穌是口中的甘蜜,是耳中的音樂,是心頭的喜樂,也是我們的良藥。有人愁煩嗎?若讓耶穌投入心間,就愁云消散又見晴朗了。」這首詩是繞著「耶穌」這名,旋轉上升。沙夫對此詩的評价很高:「這首詩,允稱為中世紀最甜美、最具有福音性的圣詩。」茱利安的評論更為中肯:「這首詩的甜美,證實了弟兄被稱為口中流蜜的教會權威,實在是名不虛傳。 」這首詩因為太引人注目了,它的英譯也非常多,但其中最好的,是卡斯維爾(E.Caswall)在一八五八年的全譯文,共有四段。這首詩歌的中譯即是根据他的英譯文而翻成的。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鑒察人心的主,你知道我的心,也深知我是否愛你,因為我是你所造的。我的一切以及內裡若有任何良善,都是藉著你而成的,因為那是你在我裡面的工作,我只有自動奉獻自己的心,因為我的心必屬於你。我願將生命的每一分鐘都用來事奉你,實現你的旨意。每逢想念你,是我一切思念中最甜美的。你是我最親愛的,也是最佳美的,使我可以聽聞,可以與你交談。你愛的喜樂是我靈魂最大的喜樂。我樂意將全心全人奉獻給你,求你悅納這活祭,賜給我基督的心,好將榮耀歸給父神。阿們。(賽萊1751~1832年)

主啊,我們常為軟弱所困,需要仰望你赦免之恩。求你幫助我們饒恕別人,正如你饒恕我們一樣。讓我們不牢記別人得罪我們的事,也不讓它在我們思想中反覆盤旋,更不容它影響我們的心,幫助我們樂意愛我們的弟兄,正如你白白愛我們一樣。阿們。(施根納1818~82年)

神啊,求你使我從今以後欣然順從你的囑咐。求你在危難之中記念我,使我不致懼怕、憂慮與愁苦。求你賜我謙卑與柔順的心,不憑自己,只依靠你,能在你恩典的旨意和方法中同意你的安排,而不致產生無謂的憂慮、怠惰與自私,因而破壞你慈惠的計劃。阿們。(魏多馬1663~1755年)

摘自——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聖經中八大聖約

查考舊新兩約所記,神與人立約的關係,前後計有八個重要的聖約,藉以顯示神與人之關係,並定下得救之恩許。其中前四約是記在創世記之內,即伊甸園之約,亞當之約,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此四約乃為其餘後四約之基礎,就是摩西之約,帕勒斯坦之約,大衛之約,新約。全部聖經係包括在此八個聖約之內,是以聖經有稱為約書或聖約之名,有以致之(但十一28,路一72)。現將八個聖約之要點簡述於下:

(1)伊甸園之約(創一~;二)本約是聖經八大聖約之首約,規定了生活及救恩的條件,這約使全部聖經形成七種要素,使伊甸園中之男女負其責任。一、將大地全新配置給人。二、治服大地供人使用。三、有權管理一切動物。四、以菜蔬和果子作為食物。五、修理看守伊甸園。六、禁止食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七、是死亡的刑罰。

(2)亞當之約(創三15,19)本約註定了墮落之人生活的條件,這些條件直存留到國度時代為止,其立約時間,於人類受造之後,約在主前四千年。此約之要點,一、撒但的工具,蛇受了咒詛(創三14),成為神對罪惡的一種說明。二、神首次恩典之應許,為女人的後裔(創三15),一位救贖者基督(太一1,20~23;約壹三8)。三、改變了婦女之地位,增加了懷胎的苦楚(創三16),以丈夫為首領,受他的管轄(提前二11~14;弗五22~25)。四、因人的緣故,地受了咒詛,生活苦難臨到(創三17~18)。五、繁重的苦工,身體的死亡(創三18~19;羅五12~21)。

(3)挪亞之約(創九9~13)本約是於挪亞一家出方舟之後,約在主前2320年,於亞拉臘山附近所立之約。此約之要點:一、人在亞當的約下,地不再受咒詛(創八21)。二、新世界自然界秩序之安排(創八22)。三、對於人類賜福昌盛,與百物不再受洪水滅絕的保證(創九1~19)。四、凡一切悖逆神旨意的,必受刑罰和咒詛(創九4~6;20~25)。

(4)亞伯拉罕之約(創十五18;十七1~8)本約是於亞伯拉罕被召之後,約在主前2100年,約在幔利的橡樹下所立之約(創十三18)。此約之要點:一、我必叫你成為大國,立你作多國的父(創十二2;十七4)。二、我必賜福給你(創十二2;十三14~5;十五5~18;廿四34~35)。三、叫你的名為大(十二2;十七5)。四、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十二2;加三14)。五、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阻他(創十二3)。六、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3)。

(5)摩西之約(出十九4~6,申五1~3)本約是於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漂流曠野之時,約在主前1500年前後,於何烈山上所立之約,此約之要點:一、是神賜給以色列人之聖律,與從違的賞罰(出十九3~25;廿5~6)。二、分為顯神公義旨意的誡命(出廿1~26),管理以色列社會生活的典章(出廿一1~廿四11),與律例(出廿四12~卅一18),這三種要素彼此之間,互有極重要的關係,而組成了摩西律法之約。三、誡命和律法組成了一種宗教系統,誡命是定罪和死的執事(林後三7~9),律例是給選民在神面前的大祭司,藉著祭物為民贖罪(利十五15~30;十六6~11)。

(6)帕勒斯坦之約(申廿八1~卅10)本約為進入應許地之約,說出以色列人在該約之下,進入應許之後所應有的條件,於他們進迦南之前,約在主前1500年之後,於約但河東所立的約。此約之要點,一、因不信被分散在萬民中(申廿八63~68,卅1)。二、以色列人將來要在分散中悔改歸向神(申卅2~3)。三、主要回來,復興以色列民歸回本地(申卅3~5;摩九9~14;賽十一11~12)。四、全國百姓悔改,凡迫害以色列民的列國要受審判(申卅6~7;賽十四1~2)。五、遵行誡命,選民蒙福,國度復興(申廿八1~13;卅9~10;摩九11~14)。

(7)大衛之約(撒下七16)本約為神示以色列王國與國度存亡興替之應許,按肉體說,大衛的後裔基會(太一1;羅一3),那永遠榮耀的國度,即根據此約而建立的。其立約時間,於以色列人建國之後,約在主前1000年,於耶路撒冷所立的。此約的保證:一、建立大衛的家室,就是後裔子孫接續王位(撒下七11,12,16)。二、堅定國度,直到永遠(撒下七12,13,16)。

(8)基督的新約(太廿六28,路廿二20,來八8)本約是以基督為立約之主,以十字架寶血洪恩為信者得救之源。其立約時間,於主被釘十字架之前,在耶路撒冷城外各各他山上所立的約。此約之概論:一、比摩西之約更美,耶穌為更美之約的中保(來七19~22)。二、立在更美的應許上,永遠不廢(來七24,25,28;八6)。三、保證以色列人永遠存在,並要悔改得享大福(來八8~12,耶卅一30~40)。四、本約為眾約之總結,永不改變,永遠完全(來七20~28;九12;十14;羅十4)。

上列舊約所立的諸約,乃完全實現於基督所立的新約,因基督是聖經的中心,是聖經的主題,是八大聖約的歸趨,以基督寶血的功效,來造成最後永遠完美的恩約,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凡是相信基督悔改的人,都要能在這個條件的新約恩典之下蒙恩得救,得著永遠的福氣。

(以上資料摘錄編輯自大光所出版之「新舊約聖經總論」)

拾穗

 

 

 

 

【基督是一切  】

 讀經:「基督是包括一切。」(歌羅西書三:11)

基督是一切的一切,祂不但成就十字架的救贖,也是天地的主,寶座上的王——祂就是一切。祂不但是罪人的救主,使人稱義,祂也領人成聖,建立基督的身體;祂關心每一個人,即使最爛的人,祂也眷顧——因此祂是一切的一切。每天每時每刻,祂都供應那信靠祂的兒女們安慰與力量——因此祂是一切。

讀到這裡,你會覺得這些福份,都不是為你預備的嗎?你覺得自己太軟弱了嗎?太不配,太不值得神的眷顧了嗎?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只要存著像小孩般單純的心相信接納這真理,耶穌就會成為我們一切的一切,供應我們的需要。我們全心相信耶穌的話:「我要永遠與你同在。」我們就能每天經歷祂的同在,無論你是何等罪大惡極的人,無論你的意志是如何消沉,靜靜來到主的面前,祂要向你顯現祂自己。告訴祂你是何等的敗壞,且相信祂要救拔扶持你,等候在祂面前,直到你的心再度喜樂。

基督就是我的一切(這是我們常常忽略的真理),把這句話當作你的座右銘——並好好為此禱告,求神剛強你內在的人,使你確知神的愛,並靠著神的恩典,應付每天工作的挑戰。

摘自—慕安德烈每日靈修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喬治 慕勒 (Gerorge Muller 1805~1898)

「他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7)

「我不得不羡慕神奇妙的恩典,當我是個輕率虛浮的青年之時,就引領我認識了主耶穌,而且他一直保守我,在對他的敬畏和真理中,給我極大的尊榮,使我能長久事奉他。」這是晚年的慕勒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1805年9月27日,慕勒喬治出生在普魯士的克魯本司戴特的一個普通家庭中。他的父親是當時國產稅局的一個收稅人,常常將錢交在年幼的孩子們手中,希望他們通過自由用錢能學習如何花錢,如何積蓄,但結果適得其反,他們揮霍浪費,沉溺於孩童的罪孽裏面。當父親要他們報帳的時候,他們就用謊言來遮掩。年齡未足十歲的慕勒,竟能有計劃地欺騙父親:虛報收入,偽造支付,常常偷竊父親的錢。父親將他送入教會學校就讀,但這絲毫不能改變少年慕勒的生活方式:他閱讀不健康的書籍,常常玩紙牌甚至酷愛烈性的酒。母親臨終之夜,這個十四歲的男孩酩酊大醉,在街上蹣跚而行。連慈母的死都不能禁止他的惡行,蘇醒他的良心,可見他放蕩的程度。他的生活可說是一連串的罪惡。有一次,他的錢浪費完了,饑餓逼他去偷吃別人的麵包。後來回憶起來,不禁歎息:「事奉撒但,就是在今世,也是痛苦!」

他不甘沉淪,企盼改過自新,無奈力不從心。在他父親遷居之際,他轉讀另一所教會學校。他認為這一新的環境將有利於改變,因他已擺脫過去的惡友惡習。他忽略了眾善的源頭,在他的心裏沒有神。父親以為他已改變,就托他代收一些欠久了的帳目,不料他舊性復發,揮霍欺騙如昔,不思學業。待耗盡所有,投奔叔父,後來又被趕去,住進旅館;因無錢付帳就偷跑,結果被捉,下入監獄,直至父親匯款還帳,月餘才釋放回家。

他想通過用功讀書來改變自己,重討父親之歡心。在短時期內,他用功讀書,並收學生教授德文、法文和拉丁文。這種外表的改良,深得父親的嘉許,但他整個的生命在神眼中仍然是充滿罪惡。

有兩年之久,他曾發憤苦讀:早晨四時起床,夜晚十時入睡。他的行為大有改善,深獲教師的歡心,甚至被評為模範學生,特准陪伴教師散步,用拉丁語與教師談話,他住在學校校長的家中,悉心研究古典文學、法文、歷史等課。他藏書將近三百冊,但其中並無聖經。他熱衷於當時的世界名著,視為珍寶,卻對聖經不屑一顧。在教會學校就讀,他不得不遵照當時的習俗,每年參加兩次聖餐。但這一切都不能改變他的罪性。他自己也承認,在這一切虛禮背後,隱匿著秘密的罪惡和疏遠神的心。當他債臺高築,津貼不夠償付之時,他又重展舊技:他先用力敲斷自己的衣箱鎖匙和提琴鎖匙,然後奔到校長室,衣冠不正,神態恍惚,宣稱遭遇偷竊,結果引起朋友們的同情,大家捐款補償他的損失。誰會想到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竟敢坦然行騙,面不改色。

進入哈勒大學不久,他的錢花光了,他四處借款,借到無處可借為止,只得當掉他的表和衣服。惡性在他裏面衝動時,任何的立志努力都無濟於事,他再度失敗,因為尚未找到能得勝的秘訣。但屬世的利益告訴他,如果繼續放蕩,將有開除的可能,以後任何的教區都不會要他工作。他再次決定:要拋棄這種作惡的生活,免得自己常常陷入貧窮、困苦和恥辱中。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15:16)

慕勒已知自己的脆弱,他想尋找一個朋友來幫助他擺脫過去的生活。所以他揀選了一個外表看起來十分平穩安詳的青年人作他的朋友,他自忖:這人必能大大幫助他。這青年人的名字叫培德。他哪知道培德本人是個背道墮落者,自己所倚靠的不過是一根折斷的蘆葦而已。培德和慕勒相處期間,非但沒有幫助慕勒擺脫過去的惡行,還幫助慕勒犯罪。他和慕勒約好另外兩位同學進行一個長途旅行,到阿爾卑斯山逛風景。他倆偽造家長的證明信,以便獲得旅行護照,又把書本抵押,得到現款。四十三天后,他們風光而歸。但培德的良心大大不平,罪的感覺非常厲害,他向自己的父親徹底認罪。經一基督徒介紹,他認識了魏格納先生,每週六晚間在他家中舉行聚會,培德已參加了數次。

1825年11月中旬的一個週六晚上,培德和慕勒散步回來,聲稱自己要去參加一個信徒家中的晚間聚會。慕勒表示願意同行參加。培德躊躇了,因他深知這種聚會完全不適合一個終日沉溺在酒、牌裏的青年人,他擔心慕勒不能持續到聚會完畢,以至中途離去。但最後,還是帶他同去聚會。那個週六晚間,實在是慕勒生命史上的大轉機。培德,一個往日墮落的信徒,竟為神所用。

「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20)。

那天晚上,慕勒來到這一群生疏的人中間,他發現環境新奇,氣象特殊,因此拘促不安,擔心自己可否受歡迎。然而令他一生不能忘懷的,是魏格納弟兄口中出來的恩言:「你隨時都是受歡迎的!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心全向你敞開著!」

隨後他們坐著,大家一齊唱了一首詩。內中有一位弟兄(他後來去非洲傳道)雙膝跪下,祈求神祝福這個聚會。這在慕勒的心裏感到十分奇異,因為二十一年來,無論是在家或是在教會學校,甚至其他的教會活動場合,他從未看見有人跪下祈禱,顯然,他自己也未曾雙膝跪下祈禱過。接下來,讀了一章聖經,再念一篇講道記錄。原來在那個時期,除了封立的牧師都不准講解聖經。他們又一齊唱詩,最後由主人魏格納弟兄禱告結束。讓慕勒希奇的是:這個無學問的人,竟禱告得這樣好。讓慕勒更感希奇的是:當魏格納弟兄禱告時,有一種新的喜樂從他心裏湧出來。在回家的途中,他告訴培德說:「我們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旅行所見的一切以及我們從前所有的尋歡作樂,都不能和今晚所經歷的相比。」

他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有一種新奇的平安充滿了他。他醒悟過來:神是實在的又是慈愛的。他對於屬神的事有了新的興趣,等不到下個週六的晚上,他在一周內曾三次到魏格納的家,尋求信仰上的幫助,用心查考聖經。

這一個放蕩的人,在他悔改得救以後,就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這並非說,他所有的舊罪惡馬上全部除淨了,因為這種全然更新還需要更深的知識。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已經有一種新的潔淨和成聖的能力在他裏面發動:他憎惡罪中之樂,遠避舊時的同伴,酒牌從此絕跡。神在他的嘴唇設立了守望,每句話都經過檢點,使他往日虛謊的舌頭受了對付,得到糾正。他的言語受了約束。

當時他正在翻譯一本法文小說,希望利用所得的酬金去巴黎等地遊覽。來他發現自己所譯的小說,內容與信仰相背,於是取消這旅行計畫,繼而將全書譯稿付之一炬。這是他信仰初期的一大進步,他願意順從聖靈,拒絕自己。

縱然他有時也遇試探,他卻不再習慣性的沉溺在罪惡中,反而每次失敗都帶給他內心的痛悔。他時時禱告,常常讀經,親愛眾聖徒,不停地參加聚會,勇敢地站在神的一面,拒絕罪的誘惑,忍受同學的譏諷和羞辱。

1826年,對於這個新生的靈魂,的確是個新年。他開始閱讀佈道雜誌,在他內心燃起了一種新的火焰,他切望自己能作個福音的使者,受差遣到萬國去佈道。不斷的禱告加深並且印證了這種意念。但是卻另有一個屬肉體的眷戀,當時幾乎撲滅了這個火焰。他在週六晚上聚會期間認識了一位元同年齡的女子,也是信徒。他戀慕她。他明知其父母必定不准她到國外過佈道生活。他開始在心中衡量這兩者之間的得失。心靈的天平完全傾向肉體的選擇:禱告失去了能力,內心的喜樂也消失了,他的心拒絕一切舍己的工作。有六周之久,他陷於這種屬靈的軟弱裏,神用奇妙的方法將他挽回。

有一個青年弟兄,名叫包裏門,出身富貴之家,受過高等教育,可謂前程無量。但他卻揀選波蘭作他的工廠,願意向當地的猶太人傳福音。拒絕家中的舒適和各樣的奢華宴樂。他如此捨棄自己,在慕勒的心坎上打下了印記。相比之下,慕勒慚愧:竟為愛上一個女子,放棄神的呼召,成為一個沒有喜樂沒有禱告的人,包裏門步了摩西的後塵,為著擔任神聖的使命,撇棄了世上的歡樂與財寶,自己卻象以掃一樣,為了一碗紅豆湯竟然出賣了長子的名分。於是他重新獻上自己,放棄了他所愛的女子,割斷了這個未經禱告所結的姻緣。神的笑臉再一次鼓勵了他。

慕勒心志已定,他願意付上任何代價來跟從主,他清楚地看見,要脫離倚靠人,就得完全倚靠神。他不願意再用父親的錢來完成大學最後兩年的學業。他在這件事上倚靠神。不久,有三位美國教授,想學習德文,慕勒被推薦擔任此項工作,所得的收入十分豐裕,非但夠開支,且有餘。這件事在慕勒的生命裏鐫刻了一節金句:「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神,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詩34:9)。

1829年5月中旬,他得了重病,覺得自己不久人世。在病中他深深認識人性的敗壞,只有仰望十字架,纔能叫人轉憂為樂。他掌握了以下幾個寶貴的屬靈原則,他自己見證說:

(一)「在屬靈的事上,只有神的話纔是我們的標準,同時也只有聖靈能夠解釋神的話,無論往日或是現在,聖靈是他百姓的唯一教師。主幫助我放下許多聖經注釋,和差不多一切的書籍,單單閱讀神的話語。結果我第一晚關在房內,專心禱告並默想聖經,在數小時內所學習的比幾個月所研究的還要豐富。從此我得到真正心靈上的力量。現今我開始用聖經來測量我所學習和看見的一切事,而且找出只有那些經得起聖經衡量的,纔是真正有益的。」

(二)「還有一個真理,關於主的再來,我也局部得到引導。從前我相信事情愈過愈好,直到全世界煥然一新。但是現在我在神的話語內,找不到這種保證說在主回來以前世界要更新。反而在聖經上我找到教會的榮耀和聖徒的喜樂,乃是主耶穌的再來,在他回來之先,事情總在紛亂之中。我在神的話語裏找出使徒時代基督徒的盼望不是死,乃是主耶穌的再來。所以我也應該仰望他的顯現。」

(三)「此外,主也樂意給我看見一個更高的敬虔標準,這是我從未見過的。他教導我:我在地上的真正榮耀乃是被藐視,與基督同受苦貧。一個僕人不應尋求地上的富裕、偉大和榮耀,因為他的主在這裏是貧窮、卑微和被輕視的。」

慕勒得救後最初幾年,曾幾次獻身作遠方佈道工作,但神似乎一直攔阻,他卻不知道神在他身上有特別的呼召。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神的時候快到了,慕勒將要得到他專一的呼召。

1832年2月間,他開始閱讀法蘭克的傳記。法氏約於1696年在普魯士的哈勒創辦當時世界最大的貧兒院。他專心信靠神,神總是供應他與孤兒的需要。這項工作一直繼續到慕勒讀傳記的那一天,教養了無數孤兒。在默想法氏的生活和工作時,自然使他想到在他四周的棄兒。他問神,是否他也能擔任同樣的工作?越想越有負擔。

這期間他陸陸續續地做一些扶持貧兒身心靈需要的工作。由於地方的缺乏及貧兒人數的過多,使事工很多限制。

1835年11月20日,慕勒在一位姊妹家裏喝茶,又看見了那本法蘭克的傳記。他無意仿效法氏,只覺得有同樣的引導。經過更多的禱告之後,他在12月20日發出通知,召集弟兄們,將創辦孤兒院的事擺在他們面前,一同尋求神的旨意。三天后,他讀到詩篇八十一篇十節的話:「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這節經文成了他的座右銘,這個應許成了他的力量。於是他大膽地向神求房屋、現金及合適的幫手。

他向同工闡明了辦孤兒院的動機:「時常有實例帶到我跟前,證明神的兒女在今日有一種特別的需要,就是他們的信心需要得到堅固。我的靈渴慕能作這個器皿,不只從神的話裏證明神願意並且實在能夠幫助一切倚靠他的人,更用事實來證明,神在今日還是不改變的。……當我看到主如何帶領他的僕人法蘭克,他單倚靠永活的真神,建立了極大的孤兒院,所以我感覺自己必須在親身蒙恩的點上來作神教會的僕役。假如我這個赤貧的人,單憑禱告和信心,不向任何人開口,得到供應來建立並維持一個孤兒院,這就能堅固神兒女的信心……」

純正的動機在祈禱的土壤裏得到神美好的祝福。有一對夫婦甘願獻身于這工作,並把自己所有的傢俱等物捐贈孤兒院,不受任何薪金。有一個貧窮的女裁縫,每週只有少數收入,身體又十分衰弱,她竟奉獻一百金鎊。慕勒為著孤兒院的每項事工可說都有專門的祈禱。一切承受神的預備,他以為必定有許多孤兒要求入院,豈料到了所定的日子竟然無人申請。樣樣都齊備了,只是沒有孤兒。這讓慕勒萬分驚奇。當晚他整夜僕倒在神面前,搜查自己的心,求神鑒察他的動機,光照並指示。他對神說:「如果不是你的旨意,我甘心取消整個計畫。」

終於孤兒們進入院內,享受靈性與肉身上的雙重照顧。

逐漸二院與三院也已設立。工程愈大,信心的試煉也愈大,供應有時低落到必須每日甚至每小時都得仰望主。當孤兒院在急需之時,慕勒拒絕一切可疑的方法,單單仰望神的拯救。他從不挪用人家暫托保管的財物,他和他的同工們絕不向人開口。某次有一位紳士偕幾位尊貴的婦人參觀孤兒院,見有這麼多的孩子需要照顧。內中一貴婦人問保姆說:「你們總有很豐裕的存款吧?」保姆安詳地回答說:「我們的款項都存在不能倒閉的銀行內。」這樣的回答,實在讓人感動,當時他們可是手中已無分文,但神感動紳士的心,奉獻了五鎊,這是一筆十分需要的捐助,神自己及時解決。

另有一次,慕勒在工作上遭遇極大的經濟窘迫。正逢一位主內同道詢問孤兒院是否有急需,他不願告知,卻轉向神並祈求:「主啊,你知道為著你的緣故,我沒有把需要告訴這位元弟兄。現在求你再一次地顯明,單單向你吐露我們的需要是行得通的。所以求你對這位弟兄說話,你讓他幫助我們。」神感動這位弟兄送來100金鎊,款收到時,正好兩手空空。神是何等及時供應屬於他的人。

1845年7月,慕勒回顧試煉的日子,這樣見證說:「縱有七年之久,我們的款項非常涸竭,手頭很少有款可以供應孤兒三日之需,我的靈裏卻只有一次真受試煉。在1838年9月8日,第一次主似乎不聽我們的禱告,但是當他在那時賜下幫助時,我看出我們如此缺乏,並非他放棄了這項工作,不過是試驗我們的信心而已。我的心靈因此得到堅固和鼓勵,從此我不但能一直信靠主,而且就在極缺乏之中,也毫不沮喪。」每逢缺乏,他就向神述說應該幫助他的理由:

(一)我開始這項工作是專為神的榮耀,堅固信徒的信心,神是一位永活的神,樂意垂聽禱告的神。既是這樣,神必定歡喜賜下供給。

(二)神是「孤兒的父」(詩68:5),就必定供養他們。

(三)我既然為主耶穌的名接待這些孩子,就是接待主自己,因此神必定樂意眷顧。

(四)這個工作既然為著堅固神眾兒女的信心,神必定賜福。

(五)主若不幫助,那些信心軟弱之人就會繼續與世界結盟,照舊用不合聖經的方法來獲取捐款。

(六)神必定顧念我的同工們,他們都專心倚靠他。

(七)神知道,若無供應,我只得遣散這些孩子們,使他們從聖經的教訓中退出,重返他們以往的生活中。

(八)神若扣住供應,我就無法向人見證他聽禱告的事實。

每逢供應停止,這位謙卑的聖徒俯伏在全能者的面前,述說神的應許。就這樣,六十餘年之久,信實之神與他同行。

到1845年十月,慕勒清楚主有引導,要自建院所。1849年6月,在孤兒院工作開始十二年之余,孤兒們遷往新院。1856年5月,第二院興建,不久,三院與四院相繼聳立。到1870年,已能收容二千孤兒。

摘自―― 教會歷史人物

珠璣語錄

─慕勒

 

 神喜歡增加祂兒女的信心,但我們不要想不需經過苦難而能得到勝利,不需經過忍受而能得到忍耐!我慎重地說:試煉、攔阻、艱難,有時甚至是失敗,都是我們信心的食料。

我們依靠主耶穌的膀臂,自從我們這樣實行以來,已經五十一年了,我們卻從來沒有後悔我們所實行的。

沒有人能夠宣稱信靠神,卻同時為將來的需要積蓄錢財,要不然,主在答應那人的禱告之前,必要先帶他到自己所積蓄的財庫裡看一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