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12-6-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以利沙代】

 

一 『神阿,你名何等廣大泱漭!我今投身其中,心頂安然;

        有你夠了,無論日有多長;有你夠了,無論夜有多暗。』

 

二 『有你夠了,無論事多紛繁;有你夠了,無論境多寂寞;

有你,我就已經能夠盡歡,有你,我就已經能夠唱歌。』

 

三 『你是我神!全有!全足!全豐!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

有你自己,在我回家途中,無論有何需要,都必無差。』

 

四 『我的神阿,你在已過路上,曾用愛的神跡多方眷顧;

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因信心安,讚美你的道路。』

 

這首詩歌名是【以利沙代】(《聖徒詩歌》第450首)。 以利(El)意思是大能者,而沙代(shaddai) 含有胸部或乳房的意思。所以,以利沙代(El shaddai)就是指耶和華是全有全足全豐的神。

 

這首詩歌是和受恩姊妹所寫這首詩歌充分表達了這種對主深刻的經歷,尤其是經歷主寶貴的名。 她信心生活最膾炙人口的是,“已過路上”,在她有許多“愛的神跡”。當時她住在白牙潭,有一次,她有個急需,大概要一百五十元的用度,時間是禮拜六,而需用是禮拜一所必要的。渡輪從羅星塔來往是有定規的,過了禮拜六以后,要等到下周才有。當時她手中只有兩塊錢了,她就去禱告神。神說:“你還有兩元呢,今天才禮拜六,等這兩元用完,到下周再說。”她就順服神,看這兩元怎么用法。她出去布道,碰到一個替她收拾窗戶的工人,她就照例給了他一元工資。再往前走,到了福州的大橋,碰見一個乞丐,向她要錢。她想,只有這一塊錢了,要特別愛惜地用。她就想把它換成角子,就可以把五角給他,自己留下五角。可是主卻在她里面對她說:“全部給他。”她對主說:“不行,全給他,我就沒有了”。主說:“那么,你是靠我呢?還是靠這一塊錢呢?”她說:“當然是靠的”。主說:“既然是靠我,把所有的先給出去。”她里頭掙扎著,又愿意、又不愿意,在橋頭上踱來踱去。后來,她順服主了,就把整個一塊錢都給出去,當她一給出去時,她覺得好快樂,在世上沒有什么牽挂了,神會眷顧她的。她晚上回去安睡,主日照常作工,到了禮拜一,她收到一筆潘湯弟兄從英國送來的電匯,剛好是一百五十元。潘湯后來說,當時他突然感覺和教士遠在中國有個急用,他就赶緊匯上奉獻,而且用最貴的電匯匯去,光是匯費就花三十元之多。她的神是一位全有、全足、全的神。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沒有什么比敬拜你能帶給我更大的喜樂。今天,我要帶著感恩的心進入你的同在,跪拜在你的面前。我要高舉你的名,因為你是偉大的,且是配得稱頌的。謝謝你使我心里快樂"( 4:7)。哦,主啊!所有的光榮、威嚴、能力、榮耀、圣洁、公義都是你的。

  

謝謝你,因你"有恩惠,有怜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145:8)。謝謝你,因你"最有能力,智慧無法測度"( 147:5)。謝謝你,因你"扶持謙卑人,將惡人傾覆于地"(詩篇1476)。謝謝你,因你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予飢餓的人,釋放被囚的,又開了瞎子的眼,扶起受壓迫的人(參詩篇1467-8)

  

主啊,謝謝你,因你為我所定的計划是美好的,你賜給我的將來是充滿希望的。謝謝你,因你總能使我的生命恢复得比原來更完全。我贊美你,感謝你,因你是我的醫治者、搭救者、供應者、救贖者、我的天父、我的安慰師。謝謝你透過你的話語、你的儿子耶穌基督,以及你在我生命和這世上所做的工,向我顯明你自己。為你的愛、平安、喜樂、信實、恩惠、怜憫、良善、真理和醫治,我要獻上感謝。謝謝你讓我倚靠你,因為你和你的話語是信實的。也謝謝你,因為你昨日、今日、明日永不改變。主啊,你配得、也希望我敬拜贊美你。在我忽略要敬拜贊美的時候,請你原諒我。教導我如何用你的方式全心敬拜你。

  

主啊,塑造我成為真實的敬拜者。當面臨不同的情況時,愿敬拜贊美都是我的第一個反應。主啊,我今天要贊美你,因你本為善,你的慈愛永遠長存(參詩篇1361)"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贊你。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我要奉你的名舉手。"(詩篇633-4)我要在列邦中述說你的榮耀,在万民中述說你的奇事(參詩篇963)。我要將你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你,也要以圣洁的妝飾敬拜你(參詩篇292)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 民數記】

一、書名

本書按希伯來文原文意為「在曠野」(1),實是一個相當合適的名稱,因為全書的內容正是論到以色列民在曠野飄流近四十年的慘痛經歷,也說明了本書與利未記之關係。中文乃根據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之名「數算」取名為「民數記」,因為書中二次記載數點以色列人的事(一及廿六章)

 

二、作者

摩西(:卅二2)。本書有超過80次宣稱「耶和華對摩西說」。摩西身為見證人乃為最有資格的作者。有些人以本書對摩西有第三者的稱呼(:2,十四36,十五1,22),就指出作者另有其人。其實這種以第三者自稱的寫法常為古代作者所採用,在摩西其他著作亦有出現(:出廿四1;利六1;申五1)。當然本書有少許內容也許是後加或補上的(十二3),但並不影響本書乃摩西所寫的事實。

 

三、寫作時地

曠野和摩押平原。全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共39,由出埃及第二年二月至第四十年十月,即民一1至申一3(約於1445-1405B.C.)

 

四、背景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三個月(出十九1)到達西乃山,百姓在那裡居留至次年二月二十日(民十11),編組成軍,拔營出發。只因屢發怨言,並且不願進入迦南,神就厭煩他們,並罰他們繞著迦底斯巴尼亞在曠野飄流一世代的光陰,最後抵達摩押平原,在約但河的另一面,就是迦南地的耶利哥城。

 

五、主旨

指出以色列人對神和他應許的不信和悖逆,而神是嚴厲的,審判了那不順從的老一代。但神也是滿有憐憫和恩慈的,他的旨意並不改變,他繼續帶領眷顧新生一代,供應他們,為要成就他的應許。

 

六、鑰字、鑰節

1.    鑰字:曠野(1),服事(7),打仗-爭戰(9),飄流(十四33)

2.    鑰節:23,9,十四9,卅三1

七、預表、表記

表記

對範

1.人物:拿細耳人

基督(和一切甘心獻給神的人)

   約書亞

基督

2.實物與事件:

     枯杖發芽

 

復活

     純紅母牛

基督犧牲除污

     天糧及磐石

基督

     銅蛇

基督

     雅各的星

基督

     逃城

基督

八、重點思考

1.    神的自己

神是一位與人同在的神,藉著會幕和約櫃或是火柱、雲柱,神親自帥領他的百姓,為要達到他救贖的目標。但神是聖潔的,是輕慢不得的,人不可隨意觀看約櫃,不可不信、悖逆、頂撞他;摩西也因此被罰不能進迦南。不過神不單是嚴厲的,也滿有恩慈、憐憫,他定下各種獻祭和潔淨的條例,叫人可以親近他,與他同行,並且施恩保護,看顧供應,因他是守約的神,他的話語和應許永不落空。他是可靠的,永不改變的,他向列祖所應許的必定成就-帶領以色列人入迦南。

2.    應許之地

本書的目的是記載神帶領他的子民向著應許之地進發。這地是神起誓賜給以色列人的,以色列人因不信而不肯進入,是極大的罪。再者,神將各樣聖潔條例告訴他們,是叫他們不要玷污這地,凡一切不屬神的迦南人及其偶像與邪污之事,都要消滅。在神眷顧下,迦南地是流奶與蜜之地。

3.    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該為神的見證人。神要模造他們成為一群生活聖潔,彰顯神榮美,流露他品德的人,吸引萬民歸順他。他們被稱為耶和華的軍隊,可以靠神的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在迦南地上建立神的國。可惜民數記給我們看見以色列人忘恩,把人最大的罪-不信背逆,完全表露出來,雖不斷蒙帶領和供應,卻一直發怨言,以致在曠野卅八年的日子(十五章至二十章所記),幾乎一片空白,其間漫無目的繞行,人口變動極大。舊一代男丁相繼死亡,作為神懲罰的警告,代之而起的新生一代,才能進入迦南安息之地。哥林多前書十1-14簡述他們這段期間的經歷,不是基督徒應走之路和榜樣,卻是我們的鑑戒。希伯來書三7-11也一語道破他們失敗的原因-不信,進而勸勉新約蒙了救贖的聖徒要防備不信,竭力進入主耶穌所帶領我們進入的屬天心靈的安息。我們今天乃天路客,是有目標和使命的,在奔跑這旅程中,必須深知耶穌是我們行走的唯一引導和力量,我們應憑信心而不是眼見來跟隨他。

4.    巴蘭先知

巴蘭是一個典型活生生的矛盾人物,他是真先知,因他認識真神,跟神有交往,從而接受正確的啟示,可傳出正確的信息。但他也是一個假先知,甚至是術士(書十三22),為利出賣自己的恩賜,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巴蘭的路,彼後二15),他又不認識神,以為可改變神,以為神定會藉他咒詛以色列人(巴蘭的錯謬,11),並且教導巴勒以罪行敗壞神的子民(巴蘭的教訓,啟二14),這些實是鑑戒。希奇的是,神竟藉著這樣一個心懷二意的人,發出內容淵博,文字華美及真實準確的預言。他這樣作,一面可說是羞辱巴蘭,好讓本意要咒詛以色列人的卻成了祝福的出口,另一面也看見神的旨意不能抗拒,他的主權與智慧也是不能測度的,他定意祝福他所揀選和救贖的人。

拾穗

 

 

 

 

 

 

 

 

 

 

 

 

 

 

 

 

 

 

 

 

 

 

 

 

 

 

 

 

 

 

 

 

 

 

 

 

 

 

 

 

 

 

 

 

 

 

 

 

 

 

 

 

 

 

 

 

 

 

 

 

 

 

 

 

 

 

 

 

 

 

 

 

【一同學習和操練禱告 】

在所有与“住在我(基督)里面”這命令相關的應許中,最高超的一項,就是“你們若常在我里面凡你們所愿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這應許也最快地領我們承認:“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腓三:12)。在神面前有能力是全然住在基督里的最高境界。

而在所有“效法基督”的特性中,最高超、最榮耀的一項,就是“效法基督在圣父面前不止息的代禱事工”。基督的代求是全然得胜的。我們愈多住在他里面,長成他的樣式,他的大祭司事工就愈多在我們身上彰顯;我們的生命就愈發像他的生命 ——不斷為他人祈求、且得胜的生命。

“你們是有君尊的祭司”。君王与祭司皆以權能、影響力与祝福為要。對君王來說,能力是從上而下;對祭司來說,能力是從下而上,靠神得胜。而這位尊貴的祭司、君王,耶穌基督,他的王權則植基於祭司職份:“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我們既是他的君王与祭司,也應与他認同:教會在代禱中彰顯了最大的權能;每一個肢體都在代禱中證明他們是以色列的後裔,在王子的位份上,向神向人都有能力,能以得胜。

因深感於太少人認識禱告在基督徒生活中所應占有的地位与能力,所以筆者書寫本書。我确信,只要我們以為禱告只是維持基督徒生活的工具,那么我們便無法完全了解禱告的真義。然而,一旦我們認識到:禱告是神交付我們最高層次的事工,是所有其它事工的根本,也是能力的來源,我們就會明白,再沒有其它事情比正确地研究与操練禱告藝術更緊要了。如果,我能清楚說明我們的主對禱告漸進的教導,以及他在地上最後一夜(約十六:16)那些奇妙應許的特色,如:奉他的名做的事、更大的事、多結果子等,我們就必須承認:惟有當教會投入代禱的圣工,我們才能看見基督的能力彰顯在教會中。我祈求他使用這本小書,向他的一些儿女闡明禱告的奇妙地位,以及神期待著他們展示出影響力;這個倦怠的世界也在如此期盼。

我在研讀耶穌對禱告的教導之時,另外一個真理也涌進我的心靈,就是圣父正等著聆听每一個出於信心的禱告,要賜給我們靠著主名所求的一切。我們很習慣將神的奇妙大愛以及大應許限於某些范疇中,以致無法讀進我們的主所講述最平易、最清楚的話語,總是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設限。我認為教會最需要學習的一項功課,就是明白神的意思是要讓禱告得著應允;要知道甚至那些相信神會垂听禱告的人,心中仍不明白神要為他的儿女成就怎樣的事。“神听禱告”,這是大家公認的真理,但是卻很少有人了解其意義,經歷其能力。如果讀者因著本書而愿意來到主的話語面前,單純地照字面意義來接受他奇妙的應許,我就達到目的了。

還有一件事:過去這些年間,千千万万的因著學習“基督完全成為我們的生命;我們所需的一切,他都在我們里面成就”,而得到不可言喻的祝福。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已經把這真理應用到禱告生活中。許多人抱怨他們沒有信心和禱告的能力,禱告也沒有得胜的果效。我樂於告訴他們這個信息:那位可稱頌的主耶穌正在等侯、渴望教導他們這個功課。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在天上,他長遠活看就是為我們祈禱;他在我們里面的生命也是不斷禱告的生命,只要我們如此信靠他。基督教導我們禱告,不僅藉助榜樣、教導、命令、應許,而且也藉著彰顯自己 —— 那位長遠活著的代求者是我們的生命。當我們如此相信,并去住在他里面以成就我們禱告的生命,就不再恐懼自己不能正确地祈禱,我們從此就能歡欣得胜地信靠主來教導我們禱告,讓他自己成為我們禱告的生命与能力。

愿神開啟我們的眼睛,明白這神圣代求事工的真義,因我們乃是為著君尊的祭司職分而分別為圣。愿他賜給我們廣大而堅強的心相信我們禱告能發揮巨大的影響力。我們知道耶穌基督長遠活著祈求,活在我們里面祈求,是我們禱告生命的确据;愿所有神的儿女不再疑懼自己沒有完成天職的能力。

默想:

“三种因素造成一位教會的好領袖:祈禱,默想,試探。”——馬丁路德

“如果你不祈禱,上帝可能將你從工作中取出放在一邊,像他對我所作的一樣,為要教導你祈禱。要記住馬丁路德的座右銘:‘祈禱得好的人,研讀得好。’要從祈禱中獲得你所用的經文,思想,与字句。” ——麥克世(McCheyne)

祈禱對于許多人已經成為一种儀式,一項節目。如果你以為自己一天禱告二、三十分鐘就是很了不起,那么你看一看這些人怎樣禱告:

西緬查理士(Charles Simeon)將早晨四時至八時的時間獻給上帝。

衛斯理約翰(John Wesley)每天用兩小時禱告,從早上四時開始。有人說曾經看到他從內室出來,帶著宁靜滿足的面容,几乎發光。

弗萊契約翰(John Fletcher)祈禱時的呼吸,使他內室的牆變色。他有時整夜祈禱。

肯恩會督(Bishop Ken)每晨在時鐘敲下三下以前,就起身禱告。

阿斯伯利會督(Bishop Asbury)每個早晨四時起身,用兩小時祈禱默想。

阿藍恩(Joseph Alleine)四時起身禱告至八時。如果他听見有商人在他以前起身做事,他就說:“這使我感到慚愧!我的主人所該得的,豈不應比他們的主人更多嗎?”

祈禱不是瑣碎的一种責任,占著角落里無足輕重的地位;不是僅用一點從其他工作里勉強抽出的零碎時間就可以的;乃是用我們時間的最好部分与中心部分來祈禱,并且需要用力。那學會了“祈禱之生意”的人,可以從天上永遠丰富的銀行里隨意支取,不被拒絕。讓我們謙卑在主面前,一同學習和操練禱告。

摘自── 《基督的禱告學校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引言

 

 

 

 

 

 

 

 

 

 

 

 

 

 

 

 

 

 

 

 

 

 

 

 

 

 

 

 

 

 

 

 

 

 

 

 

 

 

 

 

 

 

【慕安得烈 (Andrew Murray 1828-1917)】

 

一位愛心永存的聖徒

 

    "但願我生命的每一刻﹐不會浪擲于神臨在的亮光和喜樂之外﹐也無時無刻不將我自己交托﹐作為他的器皿﹐充滿他的靈和他的愛。"

   

是的﹐慕氏的一生﹐誠如他自己所願的﹐是靜水﹐是急湍﹐沁入人的思想﹐解了人的困惑和飢渴﹔是一片湛藍的浩瀚大洋﹐涵蘊著人生豐富的智慧和寶藏﹐他在世八十八年﹐寫下二百四十冊動人心弦的書籍和數不清的單張﹐並以十五種不同的語言發行世界各地。

   

如果你有機會在慕安得烈傳道生涯的巔峰時期﹐親自與他見面~~如果你能與他握手寒暄﹐作為千萬會眾中的一份子聽他證道﹐你將會有什麼印象﹖你如何描繪他的音容笑貌﹖以下的文字是一位現場目擊者眼中的慕氏"廬山真面目"﹕對這位極富悲天憫人心懷的男子而言﹐稱之為"聖徒"是最適合不過了……慕氏希望別人把他看作一位純粹的"耶穌跟隨者"。他每遇見一個人﹐似乎都要從對方的身上審視出基督徒要素。當人們與他交談時﹐留在他們心中的印象也是這一點。在談話中﹐只見如飢似渴的眼光﹐注視著對方面孔﹐觀察他是否顯出基督的生命﹐同時也懇求他﹕務必將忠心事主放在第一位。於是﹐你不禁會對自己說﹕"這個人要我全屬基督耶穌呢﹗"凡是跟他交談的人﹐即使隨便聊聊家常﹐也忘不了他那引人深思的一瞥。

   

他的個性極為虔誠﹐似乎隨身瀰漫著禱告的氣氛﹐他好像永遠在敬拜的袍子裡。無論講道或主持聚會整個人都投入其工作。他所表現出來的熾熱精神﹐簡直不是人類的血肉之軀所能持有。有時候﹐他令聽眾感到驚駭和震懾。即使他默然不語﹐那種誠摯﹐以及電流般的能力﹐依然影響著廣大人群。

  

當他那中等﹑瘦削﹑疲累的身體休息時﹐仿彿潛藏著火山一般的能量﹔一旦醒來﹐立刻突破一切障礙﹐向四面八方迸射。然後﹐他的形體振動膨脹﹐他的嘴脣震戰﹐他的容貌鮮活﹐他的眼睛興奮地時開時閉﹐他的靈猶如出自白熱的熔爐﹐傾注出熔流般的天賦口才。他的清瘦面孔和看起來憔悴的身軀改變了﹐也點燃起來了。這位身著樸素牧師袍﹑扎著硬挺白領帶﹑打扮與荷蘭教士毫無區別﹑且沉靜可敬的十九世紀牧師失蹤了﹐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位希伯來古先知~~是另一位光芒四射的以賽亞﹔一位先天下之懮而懮且悲天憫人的何西阿第二。會眾在他甘霖般的講詞前面﹐猶如楊柳似的隨風搖擺。聽者的心懾服了﹐悟性凜然了﹐慕安得烈的證道﹐使人甘心受到約束。

   

的確﹐慕氏的性格裡有堅強而可畏的天性﹐在神秘主義中﹐他可說是佼佼者。人們研究他的面容﹐無不受到他那雙深凹灰眼睛的靈力所吸引。人們縱然與他親密握手﹐仍然感覺到他有太多未盡的表達部份﹐在可見的海岸後﹐延伸著綿亙無盡的屬靈內陸。他永遠保留著蓄而未發的巨大能力。他的人格不由得使人深信﹕如果古代的大逼迫時代重新來臨﹐慕安得烈會象步上王位一般﹐欣然走上刑臺從容就義﹗

   

究竟是什麼鑄成了這樣一位屬靈偉人﹐以致他的講道﹑著作對當世及后代影響如此深巨﹖

 

  摘自──教會歷史人物《慕安得烈 

珠璣語錄

 

 

 

 

 

* 禱告乃是在神面前,為別人的好處代求。---聖奧古斯丁

* 最好的屬靈操練就是經常雙膝跪地。---Daily Walk

* 禱告並非讓我們的希望降服在神面前,而是讓我們自己降服在神面前。---Daily Walk

* 禱告不是要克服神所不情願的,而是要牢牢抓住神所甘心樂意的。---Phillips Brooks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