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10-18-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何等朋友我主耶穌】

 

一 何等朋友,我主耶穌!擔我罪孽負我憂;何等權利,能將難處到主面前去祈求。
多少平安屢屢喪失,多少痛苦無須受;無非我們未將萬事,到主面前去祈求。

二 我們有否苦難、艱辛?有否試探和引誘?不能因此失望、灰心,應當向主去祈求。
誰能像祂忠實、穩妥,背我重擔分我愁?惟祂知我每一軟弱,故當向主去祈求。

三 我們是否疲倦,苦楚、思慮、重擔壓心頭?救主仍舊是避難處,應當向祂去祈求。
朋友有否賣你、棄你?應當向主去祈求;祂的懷抱是你護庇,經祂撫慰必無憂。

雖然我蒙恩多年,直到今天我還是很喜歡唱這一首詩歌『何等朋友我主耶穌』(《聖徒詩歌》第550首)。這首詩歌非常感人,唱起來給人有一種單純、甜美的感覺。這首詩歌是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到主面前來祈求,而享受祂的同在。祂願意與我們同哭或同樂(羅12:15);當我們軟弱時,祂會扶持;當我們憂傷時,祂會同情;當我們孤單時,祂會陪伴;當我們有苦難時,祂會關怀;當我們被傷害時,祂會安慰。所以無論在何時、不論甚麼情況,我們都可以到祂面前,把我們內心所有的隱衷都坦白的告訴祂。

這一首詩歌話語雖然非常的簡單,但是裡面的涵意和經歷一點也不平凡。回想自己一生的心路歷程時,好像生活從來都沒有是平順過的,自己總是不斷的在驚濤駭浪裡面渡過的。當我畢業後,找工作的過程很不順利,覺得自己似乎己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面對這一個挑戰,那時藉著唱這一首詩歌,因而重新認定了主的忠實、穩妥;知道是祂在引導我的一生,帶我過人生一切的關口。

有一次,當我在面對跟從主的抉擇与代价上,陷入困境、掙扎而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而且發現不管自己作甚麼、說甚麼,根本無法找到出路,這個人也似乎開始心灰意冷。那時,就再到校園裡去傳福音,遇到了几對夫婦,便開始和他們一起查經,後來他們都信主、得救了。這一首詩歌是我們在聚會裡常常唱的詩歌。有次當我唱到第二節說:「惟祂知我每一軟弱」,就不得不再一次地轉向主,願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主,靠主恩重新跟隨,盼從今以後能單純事奉恩主。

其實我們的軟弱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放棄自己的「權利」,不願「到主面前去祈求」;而我們的失敗也不可羞,羞的是我們不知道「主的忠實、穩妥;惟祂知我每一軟弱」;甚至連我們的跌倒也不可恥,可恥的是我們不肯轉向主,因「救主仍舊是避難處,祂的懷抱是你覆庇,經祂撫慰必無憂」。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無論我們是初信的,或是蒙恩年日較久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喜歡唱這一首詩歌。盼望我們人人能學習背著唱這首詩歌,到主面前來,作個『告訴祂』」的人。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幫助我做一個能夠饒恕人的人。若我有不能饒恕人的罪,請讓我看見。求你顯明我心靈最深之處,使我不被無法饒恕的罪禁錮,因而危害到我的將來。若我有任何自己不知道的憤怒、苦毒、憎恨,及不能原諒人的罪,請你向我顯明,我也要向你認罪。我特別要請你幫助我完全原諒_______(某個你需要原諒的人)

  求你讓我了解你對我的饒恕有多深,好使我也能因此饒恕人、我知道我原諒對方并不代表他是對的,但我的原諒會讓我得到自由。我也知道你是惟一知道真相的,你也會施行你的公義。

  求你幫助我原諒自己的失敗。如果我為發生的事情責怪你,請你讓我知道,我才能向你認罪。也求你賜我能力,遵行你的話語去愛我的仇敵,并求你教導我如何愛那些詛咒或逼迫我的人(參馬太福音544-45)。提醒我為那些傷害或冒犯我的人禱告,使我對他們有怜恤的心。我不要因為自己不能原諒人而變得尖酸刻薄。

  主啊,使我成為一個容易原諒人的人。若我因父母做了或沒做什么而不能饒恕他們,請你讓我看見。

  我不要因為對父母不孝,犯了你的誡命以致縮短自己的生命、若我与其他親人之間因朽不能原諒的罪而疏遠,也求你拆毀耶道隔离我們的牆。我需要饒恕時,請你幫助我饒恕。我若能成為器皿,幫助失和的親友重修舊好,也請你賜我能力行那樣的事。

  主啊,我不希望我們之間有任何障礙存在,我也不希望我的禱告因內心的罪而遭到攔阻。今天,我要選擇原諒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我要得到自由,遠离不能饒恕人的罪所帶來的死亡。若有人不能饒恕我,求你軟化他們的心來原諒我,也求你幫助我知道,我能做什么來化解我們之間的紛爭。我知道我若一直行走在黑暗和無法饒恕人的罪里,就無法成為別人的光。我選擇行在光明里,因為你行在光明里,且是洁淨無罪的(參約翰一書17)。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約翰壹書

約翰貳書

約翰三書

猶大書

啟示錄

普通書信總論

保羅一生簡介

 

 

 

 

 

 

 

 

 

 

 

 

 

 

 

 

 

 

 

 

 

 

 

 

 

 

 

 

 

 

 

 

 

 

 

 

 

 

 

 

 

 

 

 

 

 

 

 

 

 

 

 

 

 

 

 

 

 

 

 

 

 

 

 

 

 

 

 

 

 

 

 

 

 

 

 

 

 

 

 

【 保羅一生簡介】

主的行動

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並且復活升天了;祂差遣祂的使徒去傳揚這福音,除了十一位三年多來一直跟隨祂的使徒以外,祂又特特興起了一位作外邦人使徒的,這人就是保羅,藉著他的傳揚,要叫人知道:

1.  耶穌是誰—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是全人類的救主,是萬有的主。

2.  耶穌作甚麼—祂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第三天復活,完成救贖,赦免了人的罪,把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買來歸祂,成為教會,作祂的身體、新婦和居所。

保羅領受的使命是巨大而艱難的,他特別要面對從同胞(猶太人)來的反對與逼害,他們如何把主釘在十字架上,也絕不會放過這位極力傳揚主耶穌的人,因為他們

1.  不能接受釘十字架的耶穌就是基督(彌賽亞)

2.  不認同外邦人也可與他們一樣承受神的祝福;

3.  不肯放棄那套外面屬字句的宗教。

主的預備

除了要面對非常的逼迫外,保羅也要面對非常的處境,要完成他的使命,他必須往外邦人那裡去,到不同的地方,向不同的人傳講,上至君王諸侯,下至販夫走卒,有文明人,也有野蠻人…

保羅要作的是一件轉移時代的事,並非常人可以承當,為此主早在母腹裡就把他分別出來(加一15),裝備造就他,成為日後祂所調遣使用的器皿。

保羅的希伯來血統,在名城大數成長,與及擁有羅馬公民的身分等,都為他締造了最理想的條件,作為外邦人的使徒。

1.  希伯來血統—他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亦在正統的希伯來文化和傳統之薰陶下長大,在鼎鼎大名的迦瑪列門下,按猶太人嚴緊的律法受教(徒廿二3;腓三5-6;加一14);這意味著他能操流利希伯來話(徒廿二1-2),並且十分熟悉舊約聖經,這在他的書信和講論裡處處表露無遺。

2.  希臘環境—他生在名城大數,當時是一個著名的商業、宗教和教育中心,是東西方文化匯粹之處,伴著他成長的四周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培養了闊大的視野;希臘的學問與文化,衝擊和訓練了他的思想;林林總總的外邦偶像和宗教哲學,使他認識到人各種的心靈樣貌和需要。這些多元的接觸和刺激,正好孕育了一個合適的器皿,將來要把福音傳給世界各處各式各樣的人群。

3.  羅馬公民身分—掃羅是希伯來名字,保羅則是羅馬名字,他生來就是羅馬人(徒廿二27-28),這身分帶給他許多特權:

1) 不輕易受到酷刑的傷害(徒廿二24-29,廿三26-27)

2) 判刑後可上訴該撒(徒廿五9-12)

3) 若判死罪可要求往羅馬受審(徒廿五11)

保羅沒有用盡他的權利(徒十六37-39),但這個身分卻的確為他在佈道的旅程中帶來方便和機會,最終亦因此而得以往羅馬去,將福音傳到地極。

保羅屬靈的一生

保羅屬靈的一生,乃是從大馬色路上遇見主開始(主後35),到在羅馬為主殉道為止(主後68),共約卅三年。他的悔改經過,在使徒行傳記載了三次,一次由路加記述(徒九3-18),兩次由保羅自己親自講述(徒廿二1-21,廿六1-18)

[註:教師可綜合三次記載講述保羅的悔改經過。]

他的卅三年屬靈人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隱藏時期(主後35-46)。他蒙恩不久後就到亞拉伯曠野(加一15-17),之後又隱藏在大數(徒九30);後來巴拿巴把他帶到安提阿,與聖徒一同聚集(徒十一25-26)。在這段期間,他沒有明顯的工作,也沒有寫任何書信;只讓聖靈在他身上作工,他也在教會中學習服事。

第二階段是盡職時期(主後46-57)。這包括他三次的旅行佈道。藉此他走遍了羅馬帝國的東部,包括整個小亞細亞和半個歐洲,建立了許多教會,也寫了帖前後、加拉太、林前後和羅馬書。

第三階段可說是他的受苦時期(主後57-68)。此段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在監牢裡,或是帶著鎖鍊,失去自由,包括在該撒利亞和兩次在羅馬被囚;然而他大部份的書信都是在這期間寫的,包括以弗所、歌羅西、腓利門、腓立比、提前後和提多書。

如此看來,他頭三分一是隱藏的,後三分一是失去自由的,只有中間的三分一能自由作工。最後的一個階段雖是失去自由,他的生命卻在這樣的苦難中更趨成熟,且領受更豐富的啟示而寫成書信,開啟了有關基督與教會更深的奧祕。

保羅一生概論

保羅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主後,主差遣亞拿尼亞向他所說的話,正好扼要地說出了他前面的人生將要怎樣渡過:

「…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九15-16)

1.  他的一生是宣揚主名的一生—使徒行傳十三至廿八章記述了他四次的佈道旅程,他翻山涉水,路程總共不少於2萬公里,到處傳揚主名,把福音帶至當時的地極。[另有一課專門講述保羅的佈道旅程]

2.  他的一生是受苦的一生—保羅為主的名所受的苦難,在哥林多後書十一23-28可見一斑,這還未包括往後10年他繼續為主忍受的苦難。最後,這位主的忠僕在暴君尼祿的逼迫下而殉道,相傳是在距離羅馬城三哩外的一個地方遭斬首。

拾穗

 

 

 

 

 

 

 

 

 

 

 

 

 

 

 

 

 

 

 

 

 

 

 

 

 

 

 

 

 

 

 

 

 

 

 

 

 

 

 

 

 

 

 

 

 

 

 

 

 

 

 

 

 

 

 

 

 

 

 

 

 

 

 

 

 

 

 

 

 

 

 

 

 

 

 

 

 

 

 

 

 

 

 

 

 

 

 

 

 

 

 

 

 

 

 

 

 

 

 

 

 

 

 

 

 

 

 

 

 

 

 

 

 

 

 

 

 

 

 

 

 

 

 

 

 

 

 

 

 

 

 

 

 

 

 

 

 

 

 

 

 

 

 

 

 

 

 

 

 

 

 

 

 

 

 

 

 

 

 

 

 

 

 

 

 

 

 

 

 

 

 

 

 

 

 

 

 

 

 

 

 

 

 

 

 

 

 

 

 

 

 

 

 

 

 

 

 

 

 

 

 

  

【蒙福生活的初步 】

 

有一種基督徒的生活,若是拿來和大多數基督徒所經驗的那種生活相比較,那就好像夏與冬比較,或說像那黃金的秋天,豐滿的結實,與那冷冽的春日奮鬥的指望相比較。那生活也許是像迦勒在交誼之城西布倫中所過的生活,或是像使徒約翰在寫他的書信時的生活一般。這生活恰可名之為蒙福的生活。

我們信託主在我們裏面,為我們行我們所不能行的;並且我們知道,祂必不使祂的話落空,所以按著我們的信心,祂一定為我們完成那些工作,蒙福生活的福氣,就在那裏。那疲勞的靈,以前是徒勞無益地想靠自己的奮鬥和能力去實現他的理想,現在將他自己獻上於主耶穌的強壯慈愛的手中;而主也接受這工作,即刻開始在裏面運行,使人立志行事成就主的美意。主要將他從纏累之罪的暴政之下救出來,將主自己完滿的理想,實現於他的身上。

蒙福的生活是每個基督徒平常的生活,無論在工作時,或在休息時,在內心生命建立時,或在生命計劃實行時,都當如此。神的計劃不只是為少數人的,乃是為祂的眾兒女所打算的;最幼稚的,和最軟弱的,也可以請求取用,和那些最老練的,最強壯的,受同等的待遇。我們應該在悔罪的時候,跨入這生活。不要用起了泡的腳,在曠野之中,飄流四十年;也不要在施恩殿的廊下,失望地躺臥三十八年。

但因有許多人早已有了悔改的經驗,而尚未進入蒙福的生活,所以我要明白的指示出來;第一步是什麼?以便我們都能進入祂的樂園之內;遲後一些而得著它,總比永不得著的更好些。

蒙福的生活,它的第一步包涵在這一個名詞裏面,就是:

分別為聖

使徒顯明的勸告,便是它的描寫:「 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自己的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 。」 ( 羅六 13)

只獻上我們的時間,或能力,或金錢,還是不夠。許多人樂意獻上一切,卻不願意獻上他的自己。主耶穌已經將祂自己給了我們,不只是祂的所有物給了我們。所以時間、能力、金錢等等,那不能算作自己合宜的代價。主耶穌既然完全為我們用,祂也要我們的一切身體、靈魂完全都為祂用。如此事奉,才是理所當然的。

分別為聖是蒙福生活的階段,由神的兒女經驗中可以清晰顯示的。哈佛蓋爾 (Havergal) 的一段記錄:

「 1873 年 12 月降臨節聖日那一天,我第一次清楚的看見,真的『分別為聖』的洪福,我看見它好像電光的一閃,但我所看見的,便永不能隱藏。在得豐富的福分之前,必須有完全的降服。有了這個,神才能引你進入那一個。第一顯示給我看的,是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血,洗淨一切的罪!然後指示我:那如此洗淨我的,亦有能力保守我的潔淨,於是我完全將我自己交付給祂,並完全信靠祂能保守我 。 」

熱心的懷特腓 (Whiteheld) 、衛斯理弟兄、威爾斯的大講道家伊凡斯 (Evans) 、法國的牧師歐伯林 (Berlin) ,還有一些人,他們都作過同樣的見證。從他們的口中,可以確定這個真詮。我們必須經過流淚谷才能到安息之地。並且只有分別為聖的這一扇窄門,才能引進蒙福的生活。

一、聖經上記著我們是屬於基督的,這就是分別為聖的立足點

 ( 一 ) 我們被贖買而屬於祂,「 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 。」走進一個販奴市場,裏面有許多男的女的,正是像器皿一般,等候被售。那邊來了一位富足的主人,他仔細端詳考查了一會,就拿出錢來,購買一些男的女的,以作他的產業,從那時起,那些人就絕對的是屬他的所有權,如同的牛羊一樣。他們一切所有的,和所能賺的,都絕對的屬於他。這是奴隸制度。使徒論自己是屬於基督的,他們的書信,起首常自命為「耶穌基督的奴僕」,保羅還更進一步,他的身上有耶穌的印記。總之,基督既然以祂的寶血贖買了基督徒,那麼無論他們承認與否,生活夠上程度與否,他們豈不仍都屬於基督的嗎?
 

( 二 ) 我們被贈與而屬於基督。父曾將一切歸於祂的人賜給祂的兒子了,你若已來到,或將要來到基督面前,接受祂作你的救主,你就是包括在那奇妙的贈予之中了。「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 ( 約六 37) 你想父豈只將我們的一部分贈給耶穌嗎?正如祂將祂的兒子,是整個的賜給我們,祂將我們亦是整個的賜給耶穌。我們的主耶穌,很重看那嚴重的交 換!然而我們呢?常常似乎沒有那回事一般!隨吾心之所欲而生活!

二、分別為聖的行為,是承認基督的所有權,而完全服從於祂,並且全心向祂說:「主啊!按理說:我是屬於你的,我也願意選擇成為屬於你的。」
 

古時候以色列的勇士,願意在大水泛濫時,游泳過河,走到他們的那位未加王冕而是神已經指定了的王大衛那裏,他們遇見他就喊著說:「 我們是屬你的,我們要擁護你! 」他們本屬於他,因為神已將他們賜給他了。但他們不能滿意,必須他們也樂意選擇屬於他。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向耶穌基督說同樣的話:「 主耶穌啊!按理我是屬於你的,求主饒恕我以前那樣──只過了自以為屬乎自己的生活;現在我樂意的承認,你在我自己及我的一切之上,都有取予的權利。我要自今而後為你生活。此時鄭重的將我自己獻給你,或生或死皆屬於你,完全而永遠的屬於你。 」

不要怕和神定盟約,免得你失約,而致失望。只須安靜的實行那屬於基督的人應有的行為。將這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 我所屬所事奉的神! 」默念以下簡單的幾行:

我今屬主,主愛最深!感我冷清,化我硬心。

我本屬主,我願屬主;神的羔羊,我來就你!

三、分別為聖,不是情感的行為,乃是意志的主張

不要想感覺什麼,不要想造就你自己到一種地步,為基督更合宜,更良好,或更熱心。神在你心裏運行,使你立志行事,不論你感覺與否;祂在這時候,正在賜你力量,來定意作祂所喜悅的事。信這個,而且立刻實行,並對主說:「 主耶穌!我願意屬於你! 」或者你不能說這麼多,你便可以說:「 主耶穌!我願意讓你造就我到願意的地步,永遠屬於你! 」

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的意志,而後才可分別為聖。在我們獻上自己與神的時候,我們差不多一定要發現:至少有某一件事與神的旨意不相合。那時我們就覺得一切別的部分都可降服,惟這一處卻要保留。所有的房子,每間都開放給這位新客住,只除了這一間。身體的每個肢體,都交付於善良醫生的手中,只除了一肢。但那一小小的保留,污玷了全體。獻上九十九部,而堅持這第一百部不肯獻上,就將全盤事務都破壞了。

耶穌要掌管一切,否則一點不管;祂要有一切,否則一無所有。祂是最有智慧的!一棟有熱病傳染性的房屋,假使其中有一間不曾經過消毒的日光與空氣,誰肯住在裏面?假使一個病人拒絕醫生查驗他身體的一部分,誰願意擔任診治他?假若有一本賬簿保留著,誰願意擔任清理那樣破產的案件?許多人不能得到蒙福的生活,其原因就在那保留的一點,他們不交給神,並且自信寧可用自己的方法和意志,而不願完全服從於主。就在這一件事上,他們不肯降服他們的意志,而接受神的意志。就是這一件小事,毀壞了全部,劫去了平安,使他們遊蕩於曠野中。

四、你若不能把一切給主耶穌,你就請主耶穌自己來取一切,尤其是那一件似乎難於獻上的

用以上的說法,許多人聽到而得幫助。你若告訴他們「給」,他們絕望地搖頭;他們好像是一個小孩子告訴母親說:「 他曾將他的心獻給耶穌,然而他的心不肯去。 」所以要問他們願不願意讓主來到他們的心中,取去一切?他們就一定是快樂地允許了。

鄧尼孫說:「 我們的意志,是我們的,而讓它們成為屬於神的 。」但是有的時候,似乎難以做到:在各樣事上都遵行神的旨意。在這種時候,若將意志交與基督,告訴祂說:「 我願意讓主造就我到願意的地步 」在各樣事上,行主的意志,請求祂鎔化我們的倔強剛愎,將我們的意志放在祂的鐵砧上,使我們完全的與祂自己錘成一片,和諧無間。

五、我們既是願意主耶穌取去一切,我們就須信祂必取去一切

主不等候我們自己來脫離惡習慣,自修善良或自覺喜悅快樂;祂惟一的欲望就是要我們在各樣事上,以祂的意志為意志。這一步做成了,祂即刻進入我們這順服的心,開始祂革新改造的有福的工作。從分別為聖的那一刻起,雖然那時意志非常的微弱,欣賞的意義亦很輕微,然而心靈裏還能說:「 我是屬主的!我是祂的!榮耀歸神!我是屬乎祂的! 」當禮物一放在祭壇上之時,聖火便降臨焚燒了。

有時候,這經過連帶有一段聖潔感情的激動,即如泰勒 (James Taylor) 所感覺的,他自己說:

「 我覺得我需要一點什麼,是我以前所沒有的。我想得著,不是為我自己的利益;乃是為教會和世界的利益。我舉起我的心來,讓福降臨;在這一剎那間,我欣悅的覺得要將一切獻給神。我心中如此說:『主啊!我在這裏,將我取去,將我的整顆心靈取去!現在請你收納我為你所有,而永遠屬你!你若肯,必能使我潔淨!』於是就發生一些情感,是我以前未曾經歷過的;一切都是安寧鎮靜的,而天父的愛,浸透了我的靈魂。我可以作見證,證明神對我的愛,和我對神的愛。在那以後,我忽然流出敬愛及感恩的淚來。因為賜福的主,祂來到我心中作主,並佔有了我的心。 」
 

我們若有了這種感情,是很可欣悅!但是我們不可尋求,也不可依賴它們。我們獻上自己,分別為聖,可以被主接受,而在救主心中引起最大的快樂;雖然那時自己卻沒有什麼回應的喜樂。我們或許知道這大事已成,然而卻沒有快樂的歌聲發出。我們也許每日數十百次的由信心發出與情感相違的呼聲說:「 我是屬乎主的! 」但是情感不足為憑。我們所依賴的是:自信耶穌在我們獻上一切的時候, 已經取去了我們所給祂的,祂並要保守一切所交付與祂的,直到那日。

六、最好是將分別為聖這件事作為我們靈性史上確實的一段

 惠鐵非在受職行禮時,做過了這一步,他說:「 天地都可作見證,我在主教按手在我頭上之時,我將自己獻上作殉道者,獻給那為我在十架上死了的主;祂知道一切未來的事和意外的事,我如同閉目的投向主,一點也不保留,都交在全能者的手裏 。 」

伊凡斯在他走上一條靜寂的山路,到加得伊特利的時候,完成了這一步工作,他說:「 我厭煩一個向基督冷淡的心,我祈禱,我即覺得好像有一種桎梏脫落下來;我的淚湧出,我不得不為神恩慈的降臨而哭,於是我將我自己身與靈,天賦與人為的才能,我的一切,生活餘下之一日一時,都交還給基督,將我一般的職務,都為基督使用。 」

格利雪在森林中,實現了這一步,他說:「 樹林中是些碩大的松木,在那裏,我的心安息在主的面前,祂藉著祂的兒子──我的救主,將祂的愛顯示給我了!於是我的懼怕移去了,我的創傷醫癒了,我的悲哀轉為快樂;祂並使我將自己交於祂,為祂使用──一生一世全為祂使用。 」
 

什麼時候和怎樣完成那工作?藉言語或藉寫作?是獨自一個或在一個團體中?這些都沒有大關係;只要我們不僅僅以攏統的希望為滿足。我們須在確定的時間和安靜的地方,欣悅地承認基督掌握我們自身及一切所有的管理權,這件大事應當確實指定地去實行。

七、分別為聖的事,行了一次,以後就不必再行

我們可以時時回憶這事而謝恩,可加上一些新的附件;可以學習:到底它裏面包含多少是我們夢想不到的。我們可以尋求我們生命中的新地位,是應該讓主得著的。但是既已獻上,我們不能廢除,也不必再重複。若是我們離開它,讓我們即刻回到我們慈悲的主面前,承認我們的罪,追求赦免和復原。

八、這樣行,所得的利益不可勝數

其利益超過可計的數量,其中第一最好的,是聖靈特別的充滿,祂既充滿心中,祂就逐出一切久佔心中地位的惡物,好像水銀傾入一杯水中,沉入杯底,即排出水而代有水的位置一般。我們將自己獻給基督,祂即刻就用祂的靈,印證我們。我們服從於祂,祂即刻就以聖靈充滿。我們不求感情覺得到這樣,我們只要相信是這樣,並依靠神的誠信。那麼,別人就必在我們身上看出明顯的分別來,雖然我們自己看不見。

九、我們惟一的工作,就是藉著聖靈的恩惠,保守這個完全降服的態度

記著:「 耶穌基督是藉著永遠的靈將祂自己獻給神 。」祂現今也在等候為你行同樣的工作。請求祂來保守你,永遠抱著這個態度;並保守這態度永遠在你裏面。要有一定的時候做靈修的工作,獨自祈禱和讀經,要持之以恒。你覺得在什麼事上失足,便求赦免,並求主使你復原;養成常常想念主的聖潔的習慣。不要熱望為神作工,寧可讓神藉著你作工。你所遇見的事,既為主所允許,就當安然接受,當作是從那最愛你的主那裏來的。於是有一個經驗,將要如浪滾潮湧地而加諸你,那應該名為蒙福的生活,因為它裏面充滿了賜福的神自身的快樂。
 

親愛的讀者!你不要履行這一步嗎?你履行了這一步以後,就再不須為金錢、衣飾、娛樂等等類似的紛擾的問題而作難了。你的心必充滿真富、知足。既為耶穌的忠僕,你就當實行你偉大尊貴之主的旨意。使用一分一毛錢,都要順服祂的指導,自己當作祂的管家。穿著須取悅於祂,使用時間須得祂的同意,實行祂的旨意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這些命令,其實都是容易而愉快的。

現在你或許離這很遠,但是你還能達到。不要懼怕基督!你若能看見,好像主看見那樣清楚,就知道:凡主所取去的必是損害你的;除此以外,祂決不取去什麼。凡與祂的完全和祂的仁慈不調和的物件,祂亦決不向你索取,祂必賜你恩惠,叫你能實行祂所派遣的一切職務。祂的軛的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

神的聖靈啊!惟有藉著你,人的言語才能達到人的心中。

求你用這文字言語,指引許多渴望的靈,進入蒙福生活之中,走這第一步。這都是因為主耶穌的榮耀,並為一個將亡的世界的緣故。阿們!

 

摘自──―― 邁爾《人生之光》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前言

第一章 五歲時向神許愿

第二章 奉獻的心意堅定不移

第三章 邁爾与慕迪同

第四章 在列斯特的日子

第五章 在開西聚會供應生命

第六章 在倫敦的日子

第七章 應邀到美國

第八章 有屬靈人的品格

第九章 不斷扶掖后進

第十章 与賓路易師母同工

第十一章 差傳使命与文字工作

 

 

 

 

 

 

 

 

 

 

 

 

 

 

 

 

 

 

 

 

 

 

 

 

 

 

 

 

 

 

 

 

 

 

 

 

 

 

 

 

 

 

 

 

 

【邁爾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第十一章 差傳使命与文字工作

 邁爾非常重視差傳工作,并且身體力行,切實地去進行。他創辦了南倫敦差傳訓練學院(South London Missionary Trainine College),該學院位于肯林頓花園(Kennington Park)的圣阿尼線廣場(St.Agnes Place)。該學院离邁爾負責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只有几步路。邁爾委派他的同工道格拉斯牧師(Rve.James Douglas)管理該差傳訓練學院。

  邁爾創辦的差傳訓練學院培養了不少杰出的傳教士,內中的弗克勞牧師(Rev.Charles Fairclouth)后來出任內地會在浙江杭州主辦的傳福音訓練學院的院長。

  邁爾后來覺得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就將南倫敦差傳訓練學院并入域外差傳聯會(Regions Beyond Missionary Union)

  域外差傳聯會,是一八九九年由亨利金尼斯牧師(Rev.Henr Grattan Guinness)創辦。域外差傳聯會們于倫敦東部柯邦街(Coborn Street)的哈利大廈(Harley House),由亨利金尼斯的儿子哈利金尼斯博士(Dr.Harry Grattan Guinness)擔任會長;邁爾將自己的差傳机构并入域外差傳聯會后,改任域外差傳聯會副會長。

  亨利金尼斯与戴德生親如兄弟,亨利金尼斯比戴德生小三歲,亨利金尼斯的女儿金樂婷(Mary Geraldine Guinness)于一八九四年二月在上海与戴德生的儿子戴存義(Howard Taylor)結婚后,亨利金尼斯和戴德生也就成為親家。亨利与弟兄會的領袖戚伯門(Robert Chapman)、慕勒(George Muller)等一樣,都是內地會的推荐人(Referee)

  到了一九二0年七月間,當邁爾和兩位從非洲來的傳教士談到非洲的差傳情況時,邁爾深感已往對差傳工作有所忽略,重視不夠。達爾遂即要求所有的人离開他,讓他一個人与主有密室的交通。邁爾一個人跪在床邊禱告時,再一次更新自己的奉獻,并決志為差傳工作盡力。

  邁爾不久親任域外差傳聯會的干事兼秘書長,負責非洲剛果(Congo)。和印度兩地的具體的差傳工作。一直到他逝世為止,邁爾都關注著域外差傳聯會在亞洲和非洲所展開的差傳事工。

  邁爾照樣關注神在中國的工作。一九0九年,他來到福建的廈門,他在廈門听到了一位敬虔的傳教士伯恩斯(William Chalmers Burns),及伯恩斯在中國的許多可歌可泣的差傳經歷。從廈門,邁爾前往福建的省會福州。在福州短暫停留后,邁爾就來到上海。除了上海,邁爾還訪問了莫干山、牯岭、煙台和北戴河。

  在上海期間,邁爾的話語激勵了在中國從事差傳工作的教牧同工。畢頓牧師(Rev.Nelson Bitton)寫道:

  “毫無疑問的,那些在倫敦听過邁爾講道的人,如今能在另一個國家再度听邁爾講道,不啻是一項榮譽;而他所講解的信息是這么有能力,又是何等的鼓舞人心。英國的信徒應該以有邁爾這樣一個有恩賜的傳教士而感謝神。”

  中國內地會的傳教士郝士德(D.E.Hoste)在十年后--一九二九年致信邁爾說,我從未忘怀我們与您在上海相處的那段日子,我們也銘刻在心你當年所表現的屬靈風范和所盡的職事。

  邁爾自己念念不忘神是如何一直眷顧他在中國的那些日子。他在中國的大地上奔跑了二万五千英里,從來沒有耽誤過一次約會,也沒有任何一次聚會誤點。邁爾搭乘西伯利亞大鐵路回到歐洲,及時赶在一九0九年之前出任攝政公園教堂牧師的職位。

  邁爾自從一八八八年初在倫敦攝政公園牧養之后,大部分時間一直留在倫敦牧養教會。

  一八九二年邁爾轉任基督教堂牧師;一九0九年回到攝政公園教堂任牧師;一九一五年又回到基督教堂任牧師,直至一九二一年,邁爾把基督教堂的牧養工作移交給浦爾牧師(Dr.W.C.Poole)為止。

  邁爾在這期間,非但是倫敦一位備受敬重的牧師,更是一位擁有數百万廣大讀者的屬靈書籍的作家。邁爾是一位罕見的多產作家,除了撰寫大量的單張和小冊子外,還出版了七十本書籍。邁爾在生時,他的書籍銷量已經超過五百万冊。

  邁爾的作品,除了兩本自傳體外還寫了一些靈修書,包括《我每日的禱告》(My Daily Prayer)、《在黎明的門口》(At the Gates of the Dawn)、《敬虔生活指引》(The Directory of the Devout life)、《人生的職責》(Light on Life Duties)、《重返伯特利》(Back to Bethel)、《靈修日引》(Our Daily Homily)。邁爾還寫了十個舊約圣經的人物--亞伯拉罕、雅各、約瑟、摩西、約書亞、撒母耳、大衛、以利亞、耶利米和約拿,此外還寫了 三個新約圣經人物--施洗約翰、彼得、保羅。

  邁爾又寫了一些解經的書,包括《出埃及記》、《以賽亞書》、《約翰福音》、《希伯來書》、《彼得前書》和《登山寶訓》。

  摘自──邁爾小傳  

珠璣語錄

 

* 禱告不是要改變神,而是要改變自己。好讓神為我們成就祂原本就要成就的。--Charles Finney
* 神仍然向那些肯花時間聆聽的人說話。---Daily Walk

* 禱告是無價的,永遠永遠不可忽視。--Sir Thomas Buxton

* 禱告帶來完全的釋放。--]William Words Worth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