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6-8-2008)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沒有血,沒有壇

  沒有血,沒有壇,禁祀已成過去; 沒有煙冒,沒有火燃,犧牲再無必需。

更美的血流自更貴的脈; 洗淨人的污穢,清償人的罪債 。

  神,我們感謝你,為你兒子的血,靠它我們被稱為義,靠它我們得捷。

大勝地獄、死亡、黑暗勢力;毋需兩次爭戰,不留一個仇敵。

  神,我們感謝你,因有天來恩典; 漫過我們最闊不義,赦免最深罪愆。

我們要讚美你所有的愛,像你榮耀、權柄、能力,存到萬代。

  神,我們感謝你,因為盼望堅固; 下沉的靈籍以再起,直至晨曦顯露。

有福的盼望,何等的鼓舞;最疲倦的曠野,最艱難的道路。

  神,我們感謝你,為那榮耀之冠, 並非只有一時美麗,轉眼即已枯殘,

乃是像寶座不朽到永遠,樂哉,能向寶座投下所有冠冕。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25首)是鮑納弟兄 (Horatius Bonar 1808-89))所作的。他是出生于一個非常虔誠,而且有名的蘇格蘭家族里,從一七六三年開始,他整個家族在蘇格蘭國教里有巨大的貢獻和影響力。他十二歲喪父,得力於母親教導他們三兄弟在信心上學習,他們都是當時非常有能力的神的仆人。

 

   他寫詩的歷史開始得很早,早於十九歲,他的詩已刊登在牛津大學學生雜誌內。他一生寫了約六百首詩歌 ,曾出版了好几本詩集。他寫的詩的題材多樣化,被神世界各地的聚會都普遍的使用。他有一個習慣,無論工作和休息,無論在何處,他身邊總是帶著一本筆記簿,無論什么時候,他一得著主的亮光,靈感在他里面就像泉源涌出,他就立刻把這一切都記在他的本子里面,所以每次我們唱他寫的詩時,總是覺得有那樣丰富的靈感,而且覺得從上頭來的能力,他不大注意寫詩的小節,不拘泥于韻文的完全,而且他也無意在寫完后再作修正的工作,就付梓出版。等他去世之后,他的孩子們說,他從不注意詩歌的結构和詞藻,只是全力發揮所捕捉到的靈感,并全力把從主所得的信息,用詩歌表達出來。他寫的詩歌种類也極廣,無論在福音,生命以及其他各方面。他都有非常美好的詩歌,而在這一切不同种類的詩歌當中,我們都能摸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洋溢著神向我們的大愛,和圣徒對神的摯愛。他曾出過好些詩集,最有名的一集叫做信心和盼望的詩集。另外他的詩歌有一個特點,他不大在詩歌中,表達他自己的經歷和感覺,而只注意把人帶到主面前,并把人帶回到當初教會最古老的信心和盼望里去,而這些,正是現在神的儿女所失去的。

 

  這首詩歌十分突出,真理正確、感情豐富、詩意濃厚,是我們在擘餅聚會常常唱的。這詩詞很美,是論到再沒有血,沒有壇,和其他犧牲。這使我們想到聖經希伯來書10:12-14「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 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救主的代贖,復臨的盼望,得勝的凱歌,永遠的讚美,往往就是鮑納的詩所不可缺少的內容。

 

詩歌作者請參考—— 波纳 (Horatius Bonar)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我的天父,你是永在的真與善,但我遲遲才尋求你,敬愛你,你卻早已尋找我,光照我,使我認識你,學習敬愛你。我感謝你,你是我的光,照耀我的黑暗,教導我的心明白你對我的旨意﹔求你憐憫我,向我仰臉。主啊,你是我的盼望、我的安慰、我的力量、我的一切!我的心在你裡面喜樂。在你眼前黑暗已經消沒,我仰望你,因你是公義的日頭。從前我不認識你,愛好黑暗,在黑暗中徬徨。但你引導我走出了黑暗的盲目,用手牽引著我,召我到你面前。現在我能夠感謝你,你大能的聲音響徹我心靈深處。阿們。(聖奧古斯丁354~430年)

  全能恩慈的神,求你使我熱切追求,智慧尋索,努力作成一切你所喜悅的事。求你使我今生在各種境遇都能榮耀你的尊名。凡你吩咐我所當做的,求你賜我知識、熱望與能力來完成。使我在引向你的道路上穩妥通達,行事完全,直到終點。主啊,求你賜我堅定的信心,使我不因不宜的情慾向下沉淪;賜我正直的心,使我不致因我卑下的意向而走偏。主我的神,求你還要賜我悟性能更多認識你,賜我殷勤能尋求你,賜我智慧能尋見你,賜我忠心能緊抱你。阿們。(聖亞奎那1225~74年

   主啊,求你施恩,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你知道我所能承受的苦不多,也容易灰心失望;只要有輕微的敵對,我就經受不起。求主為你名的緣故,使一切的操練都成為我的益處,即使受苦與不安,也可以促進我心靈的健康。阿們。(甘畢士1379~1471年)

摘自——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拾穗

 

 

 

 

 

 

 

 

 

 

 

 

 

 

 

 

 

 

 

 

 

 

 

 

 

 

 

 

 

 

 

 

 

 

 

 

 

 

 

 

 

 

 

 

 

 

 

 

 

 

 

 

 

 

 

 

 

 

 

 

 

 

 

 

 

 

 

 

 

 

 

 

 

 

 

 

 

 

 

 

 

 

 

 

 

 

【 蒙福生活的初步 】

有一種基督徒的生活,若是拿來和大多數基督徒所經驗的那種生活相比較,那就好像夏與冬比較,或說像那黃金的秋天,豐滿的結實,與那冷冽的春日奮鬥的指望相比較。那生活也許是像迦勒在交誼之城西布倫中所過的生活,或是像使徒約翰在寫他的書信時的生活一般。這生活恰可名之為蒙福的生活。

我們信託主在我們裏面,為我們行我們所不能行的;並且我們知道,祂必不使祂的話落空,所以按著我們的信心,祂一定為我們完成那些工作,蒙福生活的福氣,就在那裏。那疲勞的靈,以前是徒勞無益地想靠自己的奮鬥和能力去實現他的理想,現在將他自己獻上於主耶穌的強壯慈愛的手中;而主也接受這工作,即刻開始在裏面運行,使人立志行事成就主的美意。主要將他從纏累之罪的暴政之下救出來,將主自己完滿的理想,實現於他的身上。

蒙福的生活是每個基督徒平常的生活,無論在工作時,或在休息時,在內心生命建立時,或在生命計劃實行時,都當如此。神的計劃不只是為少數人的,乃是為祂的眾兒女所打算的;最幼稚的,和最軟弱的,也可以請求取用,和那些最老練的,最強壯的,受同等的待遇。我們應該在悔罪的時候,跨入這生活。不要用起了泡的腳,在曠野之中,飄流四十年;也不要在施恩殿的廊下,失望地躺臥三十八年。

但因有許多人早已有了悔改的經驗,而尚未進入蒙福的生活,所以我要明白的指示出來;第一步是什麼?以便我們都能進入祂的樂園之內;遲後一些而得著它,總比永不得著的更好些。

蒙福的生活,它的第一步包涵在這一個名詞裏面,就是:分別為聖 使徒顯明的勸告,便是它的描寫:「 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自己的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 。」 ( 羅六 13)

 只獻上我們的時間,或能力,或金錢,還是不夠。許多人樂意獻上一切,卻不願意獻上他的自己。主耶穌已經將祂自己給了我們,不只是祂的所有物給了我們。所以時間、能力、金錢等等,那不能算作自己合宜的代價。主耶穌既然完全為我們用,祂也要我們的一切身體、靈魂完全都為祂用。如此事奉,才是理所當然的。

分別為聖是蒙福生活的階段,由神的兒女經驗中可以清晰顯示的。哈佛蓋爾 (Havergal) 的一段記錄:「 1873 年 12 月降臨節聖日那一天,我第一次清楚的看見,真的『分別為聖』的洪福,我看見它好像電光的一閃,但我所看見的,便永不能隱藏。在得豐富的福分之前,必須有完全的降服。有了這個,神才能引你進入那一個。第一顯示給我看的,是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血,洗淨一切的罪!然後指示我:那如此洗淨我的,亦有能力保守我的潔淨,於是我完全將我自己交付給祂,並完全信靠祂能保守我 。 」

熱心的懷特腓 (Whiteheld) 、衛斯理弟兄、威爾斯的大講道家伊凡斯 (Evans) 、法國的牧師歐伯林 (Berlin) ,還有一些人,他們都作過同樣的見證。從他們的口中,可以確定這個真詮。我們必須經過流淚谷才能到安息之地。並且只有分別為聖的這一扇窄門,才能引進蒙福的生活。

 一、聖經上記著我們是屬於基督的,這就是分別為聖的立足點

( 一 ) 我們被贖買而屬於祂,「 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 。」走進一個販奴市場,裏面有許多男的女的,正是像器皿一般,等候被售。那邊來了一位富足的主人,他仔細端詳考查了一會,就拿出錢來,購買一些男的女的,以作他的產業,從那時起,那些人就絕對的是屬他的所有權,如同的牛羊一樣。他們一切所有的,和所能賺的,都絕對的屬於他。這是奴隸制度。使徒論自己是屬於基督的,他們的書信,起首常自命為「耶穌基督的奴僕」,保羅還更進一步,他的身上有耶穌的印記。總之,基督既然以祂的寶血贖買了基督徒,那麼無論他們承認與否,生活夠上程度與否,他們豈不仍都屬於基督的嗎?

( 二 ) 我們被贈與而屬於基督。父曾將一切歸於祂的人賜給祂的兒子了,你若已來到,或將要來到基督面前,接受祂作你的救主,你就是包括在那奇妙的贈予之中了。「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 ( 約六 37) 你想父豈只將我們的一部分贈給耶穌嗎?正如祂將祂的兒子,是整個的賜給我們,祂將我們亦是整個的賜給耶穌。我們的主耶穌,很重看那嚴重的交 換!然而我們呢?常常似乎沒有那回事一般!隨吾心之所欲而生活!

二、分別為聖的行為,是承認基督的所有權,而完全服從於祂,並且全心向祂說:「主啊!按理說:我是屬於你的,我也願意選擇成為屬於你的。」

古時候以色列的勇士,願意在大水泛濫時,游泳過河,走到他們的那位未加王冕而是神已經指定了的王大衛那裏,他們遇見他就喊著說:「 我們是屬你的,我們要擁護你! 」他們本屬於他,因為神已將他們賜給他了。但他們不能滿意,必須他們也樂意選擇屬於他。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向耶穌基督說同樣的話:「 主耶穌啊!按理我是屬於你的,求主饒恕我以前那樣──只過了自以為屬乎自己的生活;現在我樂意的承認,你在我自己及我的一切之上,都有取予的權利。我要自今而後為你生活。此時鄭重的將我自己獻給你,或生或死皆屬於你,完全而永遠的屬於你。 」

不要怕和神定盟約,免得你失約,而致失望。只須安靜的實行那屬於基督的人應有的行為。將這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 我所屬所事奉的神! 」默念以下簡單的幾行: 我今屬主,主愛最深!感我冷清,化我硬心。 我本屬主,我願屬主;神的羔羊,我來就你!

三、分別為聖,不是情感的行為,乃是意志的主張

不要想感覺什麼,不要想造就你自己到一種地步,為基督更合宜,更良好,或更熱心。神在你心裏運行,使你立志行事,不論你感覺與否;祂在這時候,正在賜你力量,來定意作祂所喜悅的事。信這個,而且立刻實行,並對主說:「 主耶穌!我願意屬於你! 」或者你不能說這麼多,你便可以說:「 主耶穌!我願意讓你造就我到願意的地步,永遠屬於你! 」

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的意志,而後才可分別為聖。在我們獻上自己與神的時候,我們差不多一定要發現:至少有某一件事與神的旨意不相合。那時我們就覺得一切別的部分都可降服,惟這一處卻要保留。所有的房子,每間都開放給這位新客住,只除了這一間。身體的每個肢體,都交付於善良醫生的手中,只除了一肢。但那一小小的保留,污玷了全體。獻上九十九部,而堅持這第一百部不肯獻上,就將全盤事務都破壞了。

耶穌要掌管一切,否則一點不管;祂要有一切,否則一無所有。祂是最有智慧的!一棟有熱病傳染性的房屋,假使其中有一間不曾經過消毒的日光與空氣,誰肯住在裏面?假使一個病人拒絕醫生查驗他身體的一部分,誰願意擔任診治他?假若有一本賬簿保留著,誰願意擔任清理那樣破產的案件?許多人不能得到蒙福的生活,其原因就在那保留的一點,他們不交給神,並且自信寧可用自己的方法和意志,而不願完全服從於主。就在這一件事上,他們不肯降服他們的意志,而接受神的意志。就是這一件小事,毀壞了全部,劫去了平安,使他們遊蕩於曠野中。

四、你若不能把一切給主耶穌,你就請主耶穌自己來取一切,尤其是那一件似乎難於獻上的

用以上的說法,許多人聽到而得幫助。你若告訴他們「給」,他們絕望地搖頭;他們好像是一個小孩子告訴母親說:「 他曾將他的心獻給耶穌,然而他的心不肯去。 」所以要問他們願不願意讓主來到他們的心中,取去一切?他們就一定是快樂地允許了。

鄧尼孫說:「 我們的意志,是我們的,而讓它們成為屬於神的 。」但是有的時候,似乎難以做到:在各樣事上都遵行神的旨意。在這種時候,若將意志交與基督,告訴祂說:「 我願意讓主造就我到願意的地步 」在各樣事上,行主的意志,請求祂鎔化我們的倔強剛愎,將我們的意志放在祂的鐵砧上,使我們完全的與祂自己錘成一片,和諧無間。

五、我們既是願意主耶穌取去一切,我們就須信祂必取去一切

主不等候我們自己來脫離惡習慣,自修善良或自覺喜悅快樂;祂惟一的欲望就是要我們在各樣事上,以祂的意志為意志。這一步做成了,祂即刻進入我們這順服的心,開始祂革新改造的有福的工作。從分別為聖的那一刻起,雖然那時意志非常的微弱,欣賞的意義亦很輕微,然而心靈裏還能說:「 我是屬主的!我是祂的!榮耀歸神!我是屬乎祂的! 」當禮物一放在祭壇上之時,聖火便降臨焚燒了。

有時候,這經過連帶有一段聖潔感情的激動,即如泰勒 (James Taylor) 所感覺的,他自己說:「 我覺得我需要一點什麼,是我以前所沒有的。我想得著,不是為我自己的利益;乃是為教會和世界的利益。我舉起我的心來,讓福降臨;在這一剎那間,我欣悅的覺得要將一切獻給神。我心中如此說:『主啊!我在這裏,將我取去,將我的整顆心靈取去!現在請你收納我為你所有,而永遠屬你!你若肯,必能使我潔淨!』於是就發生一些情感,是我以前未曾經歷過的;一切都是安寧鎮靜的,而天父的愛,浸透了我的靈魂。我可以作見證,證明神對我的愛,和我對神的愛。在那以後,我忽然流出敬愛及感恩的淚來。因為賜福的主,祂來到我心中作主,並佔有了我的心。 」

我們若有了這種感情,是很可欣悅!但是我們不可尋求,也不可依賴它們。我們獻上自己,分別為聖,可以被主接受,而在救主心中引起最大的快樂;雖然那時自己卻沒有什麼回應的喜樂。我們或許知道這大事已成,然而卻沒有快樂的歌聲發出。我們也許每日數十百次的由信心發出與情感相違的呼聲說:「 我是屬乎主的! 」但是情感不足為憑。我們所依賴的是:自信耶穌在我們獻上一切的時候, 已經取去了我們所給祂的,祂並要保守一切所交付與祂的,直到那日。

六、最好是將分別為聖這件事作為我們靈性史上確實的一段

惠鐵非在受職行禮時,做過了這一步,他說:「 天地都可作見證,我在主教按手在我頭上之時,我將自己獻上作殉道者,獻給那為我在十架上死了的主;祂知道一切未來的事和意外的事,我如同閉目的投向主,一點也不保留,都交在全能者的手裏 。 」

伊凡斯在他走上一條靜寂的山路,到加得伊特利的時候,完成了這一步工作,他說:「 我厭煩一個向基督冷淡的心,我祈禱,我即覺得好像有一種桎梏脫落下來;我的淚湧出,我不得不為神恩慈的降臨而哭,於是我將我自己身與靈,天賦與人為的才能,我的一切,生活餘下之一日一時,都交還給基督,將我一般的職務,都為基督使用。 」

格利雪在森林中,實現了這一步,他說:「 樹林中是些碩大的松木,在那裏,我的心安息在主的面前,祂藉著祂的兒子──我的救主,將祂的愛顯示給我了!於是我的懼怕移去了,我的創傷醫癒了,我的悲哀轉為快樂;祂並使我將自己交於祂,為祂使用──一生一世全為祂使用。 」

什麼時候和怎樣完成那工作?藉言語或藉寫作?是獨自一個或在一個團體中?這些都沒有大關係;只要我們不僅僅以攏統的希望為滿足。我們須在確定的時間和安靜的地方,欣悅地承認基督掌握我們自身及一切所有的管理權,這件大事應當確實指定地去實行。

七、分別為聖的事,行了一次,以後就不必再行

我們可以時時回憶這事而謝恩,可加上一些新的附件;可以學習:到底它裏面包含多少是我們夢想不到的。我們可以尋求我們生命中的新地位,是應該讓主得著的。但是既已獻上,我們不能廢除,也不必再重複。若是我們離開它,讓我們即刻回到我們慈悲的主面前,承認我們的罪,追求赦免和復原。

八、這樣行,所得的利益不可勝數

其利益超過可計的數量,其中第一最好的,是聖靈特別的充滿,祂既充滿心中,祂就逐出一切久佔心中地位的惡物,好像水銀傾入一杯水中,沉入杯底,即排出水而代有水的位置一般。我們將自己獻給基督,祂即刻就用祂的靈,印證我們。我們服從於祂,祂即刻就以聖靈充滿。我們不求感情覺得到這樣,我們只要相信是這樣,並依靠神的誠信。那麼,別人就必在我們身上看出明顯的分別來,雖然我們自己看不見。

九、我們惟一的工作,就是藉著聖靈的恩惠,保守這個完全降服的態度

記著:「 耶穌基督是藉著永遠的靈將祂自己獻給神 。」祂現今也在等候為你行同樣的工作。請求祂來保守你,永遠抱著這個態度;並保守這態度永遠在你裏面。要有一定的時候做靈修的工作,獨自祈禱和讀經,要持之以恒。你覺得在什麼事上失足,便求赦免,並求主使你復原;養成常常想念主的聖潔的習慣。不要熱望為神作工,寧可讓神藉著你作工。你所遇見的事,既為主所允許,就當安然接受,當作是從那最愛你的主那裏來的。於是有一個經驗,將要如浪滾潮湧地而加諸你,那應該名為蒙福的生活,因為它裏面充滿了賜福的神自身的快樂。

親愛的讀者!你不要履行這一步嗎?你履行了這一步以後,就再不須為金錢、衣飾、娛樂等等類似的紛擾的問題而作難了。你的心必充滿真富、知足。既為耶穌的忠僕,你就當實行你偉大尊貴之主的旨意。使用一分一毛錢,都要順服祂的指導,自己當作祂的管家。穿著須取悅於祂,使用時間須得祂的同意,實行祂的旨意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這些命令,其實都是容易而愉快的。

現在你或許離這很遠,但是你還能達到。不要懼怕基督!你若能看見,好像主看見那樣清楚,就知道:凡主所取去的必是損害你的;除此以外,祂決不取去什麼。凡與祂的完全和祂的仁慈不調和的物件,祂亦決不向你索取,祂必賜你恩惠,叫你能實行祂所派遣的一切職務。祂的軛的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

神的聖靈啊!惟有藉著你,人的言語才能達到人的心中。

求你用這文字言語,指引許多渴望的靈,進入蒙福生活之中,走這第一步。這都是因為主耶穌的榮耀,並為一個將亡的世界的緣故。阿們!

 [作者]:邁爾         摘自——「人生之光」

歷史人物介紹

出生 1903114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去世 197261     中國安徽省廣德縣白茅岭監獄

中流砥柱-倪柝聲傳
作者:金彌爾 

Against the Tide -The Story of Watchman Nee
By Angus I. Kinnear

目錄
序 言
前 言
第 一 章 神的恩賜
第 二 章 守望者 上  
第 三 章 蛻變的新生  上  
第 四 章 全所有奉獻 上  
第 五 章 穿越禾田  上
第 六 章 信心的試驗 上  
第 七 章 海外工場
第 八 章 脫去舊人 上  
第 九 章 脆弱的瓦器  上    
第 十 章 覺醒  上  
第十一章 新的歷程 上 
第十二章 工作的再思 上
第十三章 興盛
第十四章 引退
第十五章 歸回
第十六章 一致的揀選
第十七章 陷阱
第十八章 試煉
第十九章 隱蔽的行動
第二十章 沒有人禁止 

 

 

 

 

 

 

 

 

 

 

 

 

 

 

 

 

 

 

 

 

 

中流砥柱-倪柝聲傳 連載(二十二  )

 

第十二章 工作的再思 (上 )

 

由于國民政府剿共計划成功,使共党放棄南方地區,因此給上海的弟兄們打開通往西藏的道路,他們覺得神呼召他們到西藏邊區的云南,兩年之間就有六位到達那里。他們在藏人中得到熱烈的反應,但是非常缺乏文字供應,藏文的小冊子及圣經都是由上海印刷,再由船運經河內抵達那里,卻遭法國政府的沒收。倪柝聲為此感到非常气忿,所以他另外安排將鉛版空運到云南,直接在當地印刷,雖然這樣拖延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但問題終于解決了。

 

中國各地福音工作的擴展其推動成功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在宣教團體中的信徒,他們對倪柝聲信息刊物需求增加,書報及解經書籍,深入各個基督徒家庭,供應了因著奮興會所興起的人們,因為他們還沒有進一步的喂養,倪柝聲用簡明的話語來講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恩賜滿足了群眾的需要。

 

另一個因素是由于基督徒十分自然地利用他們的家庭做見證的結果。當一個信徒因著生意或公務、搬家時,他的家立刻興起禱告小組,形成另一個新的基督徒見證中心,吸引當地的居民參加。有些是從异教中出來,也有不少是從各种差會團體來的,他們進入了一种原始教會的交通中。這些男女离棄他們的罪歸向救主,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他。每一個小核心產生自己的長老,按著新約的榜樣引導他們的活動,提供各項服事。有時也可能因需求而要有更大的房子,但它的聚會地點必定是實用而非紀念性的建筑物,他們沒有購地蓋教堂的觀念,甚至除非信徒中有圣靈的工作,為了擴大聚會地點,否則也不租房子。

 

這個運動也必須有「使徒」。所以全時間的工人,帶著一個巡回的任務將福音傳到未得之地,把教會設立在當地并造就信徒,然后他們可能向更遠的地區深入,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租一個公共場所作為新的擴展之用。

這种活動包涵了兩個觀念:教會及工作。在倪柝聲的眼光中(他自己所塑造的)工作是屬于「講台式」;教會則屬于「圓桌式」。為了預先排除因著教義及個人因素所造成的新分裂,教會是以地方為單位,按著地理行政區(村、鎮、市),有些像老式日耳曼「教區」的制度。他們都是自足、自傳及自治的。相對的,工作則為一种寬松的集中組織或交通,由倪柝聲及少數弟兄行使對使徒們的顧問工作,訓練他們及在神面前負責經濟的支援。當一位使徒站在任何地方教會立場時(而不是在從事廣泛工作時),他要順服當地的長老。一九三八年倪柝聲打發一百廿八位「使徒」出去,從事全時間的服事。

 

在過去十年間,藉著他們從新約所讀到的亮光与教導,應付他們所遇見的問題,整個工作結构及效果逐漸增長,他們的方法極有功效,且被認為是僅次于信徒的屬靈生活及交通,然而主要的信息還是与基督的合一及見證他拯救的大能。

 

這個運動的力量,是基于工作人員的素質,無論男女工人若加入這個團體是出自于個人的意愿,沒有任何可獲報償的吸引。正如倪柝聲所解釋的,就著中國人所看到,及宣教士們長期觀察所了解的,這是完全不同于外國宣教模式的運動。他們避免提供早期在教會中晉升的捷徑,而是先從宣教士的仆人做起。這些使徒輕看如此光彩的奉獻,雖然實際上自己也是屬于某個「階層」的基督徒,然而他們卻不愿意在較有教育及智慧的中國人中自抬身价。因著上述的做法,早期階層式領導的宣教模式終致遭到破坏。

 

在「小群」的聚會中,人們藉此學習認識主并更多的服事他。有些聚會甚至以知識份子占多數,例如醫生、大學教職員、商人及軍官等。一九三六年全國教育中心的北平聚會處的會眾,几乎全是由學生組成,這些學生都是燕京、清華、北平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以及衛理公會、長老會醫院中受訓的護士,宣教的醫生提到她們說:“她們是我們中間最好的護士,她們是真材實料的。”

 

這時期工作擴展的情形在國內大約有三十多個地方教會,在國外也有几個。但旁觀者對他們的擴展,觀感是褒貶不一。一九四0年初期在甘肅,有一位宣道會傳教士說:“這個運動愈在它的基礎上往前,就愈不能分辨弟兄間無偽的愛心,及不值得稱許之聚會情緒發泄。”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感覺,他們可以很公正地指出參与這個運動的人帶有屬靈的驕傲,這种驕傲的思想,特別是在這個運動較興旺的沿海城市的优秀份子當中。這种思想也造成「不顧一切的努力使得其他教會的信徒產生偏見,甚至也使牧師們誤入歧途。」一位英國浸信會的信徒,寫到陝西省的光景說:“一九四二年在西安有一群火熱的年輕人,他們研讀希腊文新約圣經及蓋恩夫人的著作,并且离開原來的教會,成立一個較洁淨稱為「小群」的團體,也有再次受浸的基督徒參与其中,他們聚集「擘餅」,并在每個主日傳講神的話。他們強烈地反對宗派教會,并批評各宗派在中國所成立的教會淪為外國附屬机构,卻沒有看見自己則是帶人离開教會,建立另一個宗派。”然而在沿海的浙江省,一些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則對于他們中間出色的教訓,及基督徒真實的交通非常欣賞。對于那些与差會有關系正處興旺的教會,由于大量信徒進到他們中間,則產生了教會增長的問題,對他們而言,倪柝聲似乎只是一個偷羊者及極危險的人物。無疑的,他成為許多宣教士身邊的一根刺。

 

有几個福建的弟兄們,早已到海外服事,作基督的見證,一九三一年繆紹訓到菲律賓;陸忠信、陳主言、王開森(譯音)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其他人也到荷屬西印度。一九三七年七月,繆紹訓邀請倪柝聲訪問馬尼拉及其他地方,他在碧瑤向一百多位信徒傳講基督徒得胜的生活、圣靈的充滿及教會實行的交通,為期共有四周。

 

當他再度离開上海前往新加坡時,正值日本全面侵華奪取北平,八月十四日上海爆發敵對情勢時,他早已离開那儿。中國飛机攻擊在黃浦江上的日本船只,兩架飛机的棄彈,造成一家百貨公司及鄰街中國百姓極大折傷亡。當日本海軍陸戰隊在虹口郊外建立据點時,群眾從周圍地區涌進租界區避難,他們在每處空地立起「稻草村」(注:難民營)。幸好上海与南方的交通還算通暢,一個月內他循此路線与他妻子相聚。他們家是位于撤退區,她与姊妹們在哈同路安全避難,雖然這儿离陸上戰斗地區七寶北方還有几公里,仍可听見槍聲。不久他們的財產被盜,當他們回到住處時,那些東西都不見了,其中包括他送給太太的結婚禮物——一本中文圣經。

 

最幸運的是他們能很快离開上海,,他們繞過戰區,沿長江上行抵達漢口。他在這儿盡他所能地招聚許多全時間的工人,對他們傳講一系列公開討論的信息,正如他一月在上海時所舉行的會議。在這兩個場合中,他第一次放棄了他向來所強調的基督徒內在生活的題目,為要處理一些屬于表面的技術問題。他開始帶領會眾查考哥林多前后書的真理,正如他以前看過的以弗所書一樣,既然保羅寫這兩卷書信是被同一個靈所感,假若有人熟悉了以弗所書的真理,就不致于把哥林多前后書弄錯了。他從經文中把實踐的原則予以具體化及條文化,并把它們應用在當前的環境中,做為工作的指導及塑造地方教會。因為直到如今,工人們都依賴倪柝聲重新整理他個人的指導,他覺得在這混亂的國家中,他需要給他們更明确的立場。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十一月他經過戰區,回到已完全被日本人控制的上海,上海每間房子、舢板、帆船上都飄著太陽旗,以表明日本人正在當家,遍處都是鐵絲网、沙包及拒馬,生活物价飛漲,十二月首都南京落入侵略者前所未有的暴行中,國民政府開始向西遷都重慶。

 

這兩次信息的全部內容,由速記筆錄下來流傳各地,立刻引起了出版的需求。藉著張品蕙及李淵如在文字上的幫助,倪柝聲也幫助預備這些信息以便及時付印,使得全國的信徒及工人能分享這兩次信息的內容。一九三八年三月出版時署名為「工作的再思」。在序言中倪弟兄引用和受恩教士的話說:「神的靈只能按照神的路線工作。」事實上這本書是從經文來探討教會生活中「神的路線」。它是從歷史事件及特殊的人物身上得到啟示性的申論,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倪柝聲寫道:「這本書所引用的真理大都是經過逐次學習及過去几年的經歷,加上因領受了更大的亮光而作的調整。假若我們一直保持謙卑,而神向我們不斷地施怜憫,相信將來我們還有更進一步的調整。」

珠璣語錄

 

 

 

v 基督雙手帶著祝福來到 ——一邊是赦免另一邊是聖潔;祂不會只將一個給不接受兩邊祝福的人。(Christ comes with a blessing in each hand ——forgiveness in one and holiness in the other; and never give either to any who will not take both.)

v 禱告與聖潔生活是合一的。它們彼此互動。兩者無法單獨存留。缺欠一個就是缺欠另一個。(Prayer and holy life are one. They mutually act and react. Neither can survive alone. The absence of the one is the absence of the other.  ——E. M. Bounds )

v 人們注定的目標不是幸福、不是健康,而是聖潔。神的一個目標就是產生聖徒。( The destined end of man is not happiness, nor health, but holiness. God's one aim is the production of saints.——Oswald Chambers )

返回主頁